生物蛋白芯片技术在细胞因子检测上的应用

来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血清细胞因子在正常人群中的稳定性及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观察健康人群中血清细胞因子的参考范围,为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 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和EVIDENCE180全自动芯片分析仪动态观察了27例健康志愿者一个月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和8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细胞因子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 结果: 血清细胞因子在被随访的27例健康志愿者中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 结论:细胞因子在健康人群中稳定存在,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作为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组指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痫性放电不同参数对成人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发作次数少但脑电图仍存在痫性放电的成人癫痫患者提供治疗的指导。【方法】收
为研究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在管制员(ATC)疲劳检测中的适用性,搭建模拟管制实验平台,利用生理记录仪实时记录20名被试正常和疲劳状态下的心电(ECG)信号,并采集其主观疲劳度(
将不同剂量的多菌灵加入土壤中,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测定了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多菌灵加入土壤后,在培养的前4d内,各多菌灵处理二氧化碳
本文将崩塌分为古崩塌与现代崩塌,指出危岩破坏由上硬下软岩体组成、结构面切割、卸荷和顺江延伸的高陡斜坡四条件所导致;经研究将破坏机制划分为四类。
通过对原始序列作方根变换生成新数列并结合优化灰导数的方法,对灰色GM(1,1)模型进行改进,使模型的精确度大为提高.实例计算证明:改进后的模型比原模型的相对精度最大提高了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