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迁移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助推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创设迁移的教学条件,实现迁移的教学策略,加强认知结构的联系对比,培养横向迁移能力,教会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等角度让迁移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助推器”。
  【關键词】迁移 条件 策略 横向迁移 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78-01
  所谓迁移是指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确切的说,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课程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创新的思想。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用学过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新问题,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一、创设迁移的教学条件
  1.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任何迁移都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教学中要解决新问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熟练掌握解决新问题需要的旧的知识和技能。如分析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知识点,如果学生连最简单的氢气还原氧化铜都没有弄明白,无论迁移的能力如何强,那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注重典型物质结构、性质的学习,为知识迁移找好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把氯气的原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熟练,然后通过对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学习,学生就能顺利迁移掌握其它卤素的性质。教师在其它主族元素性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种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方法。
  二、实现迁移的教学策略
  1.注意习题条件的变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习惯。如在历年的高考题目中,关于离子共存的题目是常考常新,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其实我们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些变化往往是在溶液的酸碱性上做文章。如①某溶液中滴加石蕊后显“红色”,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组是____②某溶液中有水电离出的H+或OH-离子浓度为10-13mol/L则一定能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③某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气体放出,则一定能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④某无色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和OH-离子浓度的乘积为10-26,则一定能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对于选项中的离子,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等反应类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启发学生自己变化题目的条件,看有无更好的变式形式?从而达到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选项内容,更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要遵循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原则。坚持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使学生逐步学会揣摩出题人意图,主动变化题目条件进行变式训练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重视认知结构的构建,是形成纵向迁移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引导性材料,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使之脉络分明,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具有包容性和统摄性的知识结构,促进学习的迁移。如新教材中,关于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对于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满足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做电极,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闭合的回路,就能构成原电池。学生在牢固掌握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完成选修课本中的有盐的原电池的设计就会轻而易举。如Zn+CuSO4=ZnSO4+Cu前面的知识迁移过来,电极材料负极选锌,正极选铜,电解质溶液负极选择含有锌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正极选择硫酸铜。用盐桥形成闭合的回路。不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运用旧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纵向迁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加强认知结构的联系对比,是培养横向迁移能力的基本途径。迁移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新旧知识之间有无共同的因素,各种化学知识和技能之间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存在,只有我们抓住相互联系的因素进行能力的迁移,学生容易掌握,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勒夏特列原理的有关知识,再去解决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有关问题,其实,后面的三大平衡就是一个在电离基础上的化学平衡,这样后面三大平衡的学习,就变成了三遍复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找这四种平衡状态的共性,又抓三个平衡的自身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抓住相应的变化过程是否吸、放热,温度对其它三种平衡的影响规律,就迎刃而解了。这会使课堂教学效率成倍提高。
  4.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至关重要,这是学生实现方法迁移的基础。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分类、类比、假设、对比、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化学教学的基本解决化学问题的有效策略:①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能力。②运用类比推理能力。如对氧化还原的基本规律可总结为“还、失、升、被氧化,氧、得、降、被还原。”即是“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这样关于氧化剂、还原剂、化合价升降,得失电子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容易混淆的概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知识又可以迁移应用到解决氧化还原的大多数题目中。又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用“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来概括;将化学式改写成离子形式的原则,我用“易溶、易离写离子,难溶、难离写分子”来概括。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加工,将原来易学易忘的死知识变成规律性好,条理性强的活知识,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有教育的地方就有迁移,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在教学中善于总结,正确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及时归纳、总结、迁移,就会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迁移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助推器”。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时代发展对于教育课程的新规划,初中阶段的许多教学内容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比如生物教学。面对这些变化,相关的教职人员也就应该努力适应其新要求,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去提高学生们对于生物课程的好奇心与学习主动性。本文所阐述的,便是笔者藉以多年教学经验并从相关问题着手,探求的几条可以有效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水平状况的措施与办法。  【关键词】新教学规划 初中生物 教学办法  【中图分类号
所谓语感,就是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能力,是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识逐步深入到作者心灵的桥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由此可见,语感的训练与培养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互联网+”思
期刊
所谓情智共生,就是情感和智慧相互依存,彼此融合,有情有智。情智共生既是学生本质的具体表现,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语文学科的鲜明特点,更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一、情智共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是主体,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段,掌握阅读技能、技巧和方法,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彰显风格,形成特色。因此,情智共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1.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