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媒体为其描述的2010年将越来越精彩。这不,用手机看电视剧还没来得及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新的生活又将拉开序幕——1月25日,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向媒体披露,该公司已开发出一种新型手持终端——“遥控板电话”,也就是说,以后你家里的遥控器就能当手机使,打电话发短信都没问题。
没错,一张网搞定所有数字化生活,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愿景,就是国家目前正竭力推进的“三网融合”。
喊了很多年的“世界大同”
所谓“三网”,即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对消费者意味着,到时候你只需接入一张网,甚至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搞定通信、电视、互联网等所有需求。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
事实上,这个美好的“世界大同”的概念早在1998年就已在我国国内提出了。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完成合并,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目前的广电总局。在《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号)中有这样一段并未执行的文字:“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息产业部。”
尽管提议甚早,十几年来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的障碍也早已消除,但之所以久拖未决,是纠结在三网融合后主导权、监管权的归属上。一直以来,广电和电信都试图进入对方的领地,但又通过行政壁垒的方式阻止对方入侵,以致长期陷入僵局。而此次国务院出台明确的推动政策,是至上而下强行炸开了三网融合的部门利益堡垒。
近年来,三网融合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三网融合的僵局,受到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在2009年3月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推进三网融合。2010年1月,三网融合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1月13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明确指出,要“整合有线电视网络,培育市场主体”。而市场一直有传闻称,国家将出资200亿扶持组建一个全国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各省网络公司以资产入股。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2009年,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2010年基本完成各省网络整合,为全国形成几家、进而成为一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做好准备。业内专家指出,广电体系的整合要在一两年完成并不现实,不过,国家为三网融合划定了5年的时间,实际上留下了相当充足的腾挪空间。
即将到来的快意数字生活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到2015年,“三网融合”的美好愿景便会实现,快意数字生活即将到来。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说。具体地说来,“三网融合”将带来四个方面的变化。
资费下调:三网融合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各大运营商将在一口锅里抢饭吃,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
使用方便: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早已经成为过气的时尚,而“一网情深”才是今后潮流的方向。
创新应用:信息服务将由单一业务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務。亿博物流咨询介绍,比如物流行业,以后客户发货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迅速查到合适的物流公司,并立即下单,物流公司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看到客户的货的大致情况,并立即决定派什么样的车去提货,发完货以后,客户也能随时自主追踪货物状态,直到货物安全到达最终用户手里。
环保节能:三网融合不仅仅是打破垄断,对于各运营商来说,有利于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几家欢乐几家愁
三网融合,融合谁了?对于三网融合,拍手叫好的是消费者,竭力推进的是政府部门,可对于当事者“电信系”和“广电系”来说,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面对三网融合后的动人场景,心情各不相同。
在1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了广电和电信企业双向进入的原则,并指出,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
对于如何界定“符合条件”和“部分”的含义,业界观察人士认为,“符合条件”主要针对广电企业,即网络双向改造程度较高的广电企业;而对大部分电信企业而言,“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均可胜任。至于向广电系统开放的“部分基础电信业务”是什么,有工信部人士透露,将是宽带接入和网元出租两大部分,固话和移动通信等基础业务还不会开放。这意味着,获得许可的广电企业可以直接面向公众经营宽带业务,也可以向外出租自己网络的管道、光纤、数字电路和中继专线等元素,而话音业务仍然不被许可。
其实,电信行业的增值电信业务已经先行向广电系开放。近年来,广电企业在很多地区都通过有线电视网经营互联网接入业务。相反,广电由于体系封闭,其它企业进入的政策门槛较高。本次会议不给电信系统内容播控平台的决定,至少表明:在三网融合的初期,电信与广电互相开放的程度是不同的,前者向后者开放的程度要高出不少。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由于广电系统开放程度甚小,此次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弊大于利。尤其是南方电信与北方联通,他们除了在移动通信业务方面要与当地移动竞争以外,主营的固网业务更可能腹背受敌。据了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成后,接入网用户端速率则达到60Mbps,比现有的速率提高了近百倍。与广电宽带比较,电信运营商显然存在较大的劣势。此外,获得IPTV的运营资格,却不能做播控平台,也对电信运营商的IPTV业务的推动不大。
繁华背后
对于明显倾向“广电系”的政策导向,“电信系”多有不解声音。对于这些不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杨泽民最近接受的一次采访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电信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市场化改革如何推进,国家都必须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的控制力,包括在必要时对网络实行统一调度,这是电信网络作为国家神经命脉的性质所决定的”。
网友们的理解更为直白。网友“飓风大侠”认为,这几年互联网、电信网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而相应的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了手机黄祸、网民集体影响政府决策之类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另一方面,广电作为传统的宣传渠道,现在对言论的把控能力却大大削弱了,因此,有必要让广电进入这两个领域,以此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
没错,一张网搞定所有数字化生活,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愿景,就是国家目前正竭力推进的“三网融合”。
喊了很多年的“世界大同”
所谓“三网”,即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对消费者意味着,到时候你只需接入一张网,甚至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搞定通信、电视、互联网等所有需求。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
事实上,这个美好的“世界大同”的概念早在1998年就已在我国国内提出了。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完成合并,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目前的广电总局。在《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号)中有这样一段并未执行的文字:“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息产业部。”
尽管提议甚早,十几年来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的障碍也早已消除,但之所以久拖未决,是纠结在三网融合后主导权、监管权的归属上。一直以来,广电和电信都试图进入对方的领地,但又通过行政壁垒的方式阻止对方入侵,以致长期陷入僵局。而此次国务院出台明确的推动政策,是至上而下强行炸开了三网融合的部门利益堡垒。
近年来,三网融合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三网融合的僵局,受到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在2009年3月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推进三网融合。2010年1月,三网融合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1月13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明确指出,要“整合有线电视网络,培育市场主体”。而市场一直有传闻称,国家将出资200亿扶持组建一个全国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各省网络公司以资产入股。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2009年,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2010年基本完成各省网络整合,为全国形成几家、进而成为一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做好准备。业内专家指出,广电体系的整合要在一两年完成并不现实,不过,国家为三网融合划定了5年的时间,实际上留下了相当充足的腾挪空间。
即将到来的快意数字生活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到2015年,“三网融合”的美好愿景便会实现,快意数字生活即将到来。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说。具体地说来,“三网融合”将带来四个方面的变化。
资费下调:三网融合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各大运营商将在一口锅里抢饭吃,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
使用方便: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早已经成为过气的时尚,而“一网情深”才是今后潮流的方向。
创新应用:信息服务将由单一业务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務。亿博物流咨询介绍,比如物流行业,以后客户发货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迅速查到合适的物流公司,并立即下单,物流公司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看到客户的货的大致情况,并立即决定派什么样的车去提货,发完货以后,客户也能随时自主追踪货物状态,直到货物安全到达最终用户手里。
环保节能:三网融合不仅仅是打破垄断,对于各运营商来说,有利于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几家欢乐几家愁
三网融合,融合谁了?对于三网融合,拍手叫好的是消费者,竭力推进的是政府部门,可对于当事者“电信系”和“广电系”来说,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面对三网融合后的动人场景,心情各不相同。
在1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了广电和电信企业双向进入的原则,并指出,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
对于如何界定“符合条件”和“部分”的含义,业界观察人士认为,“符合条件”主要针对广电企业,即网络双向改造程度较高的广电企业;而对大部分电信企业而言,“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均可胜任。至于向广电系统开放的“部分基础电信业务”是什么,有工信部人士透露,将是宽带接入和网元出租两大部分,固话和移动通信等基础业务还不会开放。这意味着,获得许可的广电企业可以直接面向公众经营宽带业务,也可以向外出租自己网络的管道、光纤、数字电路和中继专线等元素,而话音业务仍然不被许可。
其实,电信行业的增值电信业务已经先行向广电系开放。近年来,广电企业在很多地区都通过有线电视网经营互联网接入业务。相反,广电由于体系封闭,其它企业进入的政策门槛较高。本次会议不给电信系统内容播控平台的决定,至少表明:在三网融合的初期,电信与广电互相开放的程度是不同的,前者向后者开放的程度要高出不少。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由于广电系统开放程度甚小,此次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弊大于利。尤其是南方电信与北方联通,他们除了在移动通信业务方面要与当地移动竞争以外,主营的固网业务更可能腹背受敌。据了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成后,接入网用户端速率则达到60Mbps,比现有的速率提高了近百倍。与广电宽带比较,电信运营商显然存在较大的劣势。此外,获得IPTV的运营资格,却不能做播控平台,也对电信运营商的IPTV业务的推动不大。
繁华背后
对于明显倾向“广电系”的政策导向,“电信系”多有不解声音。对于这些不解,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杨泽民最近接受的一次采访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电信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市场化改革如何推进,国家都必须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的控制力,包括在必要时对网络实行统一调度,这是电信网络作为国家神经命脉的性质所决定的”。
网友们的理解更为直白。网友“飓风大侠”认为,这几年互联网、电信网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而相应的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了手机黄祸、网民集体影响政府决策之类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另一方面,广电作为传统的宣传渠道,现在对言论的把控能力却大大削弱了,因此,有必要让广电进入这两个领域,以此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