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交际,英语课堂应有的“内涵”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an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际是英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重要基石。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K.沙勒和K.H.舍费尔提出了交往教学论(Communicative Didactic),强调从语言的互动交流中摘录筛选相应的信息,由此而形成语言表达运用技能。鼓励学生多学会交际,定能使得学生在主动互动和积极交流中深入发现问题,切实提升语言探知综合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1. 同桌对话,比较异同
  同桌交流,能够使得学生挂在相互对话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运用同桌对话,能够让学生在走出师讲生听的过程中享有更多的话语表达权。利用同桌交流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对话,便于他们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
  同桌对话,让学生在彼此沟通中找出异同。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七单元的“自然灾害”的“Reading 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教学中,围绕“The harmful of the earthquake”的表达主题,可引导学生针对“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earthquake?”和“What do we do in the earthquake?”问题进行对话,让他们从语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给他们更多的尝试和表达。通过各自的表达进行比较,能够使得学生生成多样化的感触,利于其从中丰富自身的认知思维情感。
  預设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同桌对话,让他们在比较异同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多样化的感触。引导学生在同桌互通信息有无的基础上说出异同,更利于他们在聚焦核心要点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认知,利于他们生成多维度的思维。
  2. 小组讨论,聚焦问题
  鼓励学生在团队讨论中各抒己见,定能帮助他们形成丰富的感思。小组讨论交流,利于学生在关注问题和深入交际中产生多维度感触。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聚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的探知意识。
  小组讨论交流,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感思。如,在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 What should I do?”的教学中,针对Millie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How are you going to help Millie to settle the problem?”问题主动提出相应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从中形成多样化的感知。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可建议学生针对much homework、no choice、no spare time等词汇,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就“Did you meet the same thing?”进行深入表达交流,帮助他们从中形成更为多样化的理解感知。
  创设具有开放性的表达话题,引导学生多深入阐述,定能利于他们在有效聚焦问题和深入反思的过程中几点感知。突出小组讨论,利于学生在主动根据问题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感触体验,便于他们形成多样化理解与丰富知识。
  3. 模拟角色,敢言所想
  借助角色模拟活化课堂教学,定会利于学生在主动融入课堂和深入探知的基础上形成丰富感触体验,便于他们灵活运用。模拟角色表达的过程,就是其认知感悟不断深化的过程,能够给学生更多自我突破和主动表达交流的机会。
  从相应的角色中摘录筛选相应的信息,能够使得学生在融入语境中形成多维度感知。如,在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Growing up的“Reading A Never give up”教学中,针对“The main idea of Never Give Up”的表达主题,不妨建议学生扮演Spud Webb、记者、球迷等不同的角色,围绕“How do you understand “never give up”?”和“What do you learn from Spud Webb?”问题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们从相应的角色中获得更多的深层次理解。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丰富认知感悟。
  借助角色模拟丰富认知感悟,利于学生在主动表达和积极建言的基础上获得不一样感触,利于他们在相互展示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的表达,运用表达切入点和生成点。建议学生多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多引导他们深入交流,定能在他们深度感知体验中获得不一样的感触认知。
  总而言之,多样化的交际形式运用,能让学生在主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丰富语感,便于他们在整合资源中深化识记。多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空间,引导他们在深入互动协作中发现问题,定能利于他们在真正融入课堂中形成多元化感知,提升语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
其他文献
大学是社会的产物,大学对社会具有“适应、服务、依靠”性,同时,大学对社会也具有引领性。现代大学既有柔性的一面,又有刚性的一面,既接纳社会,又融入社会;既丰富社会,又发展
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普通高考成本的内涵、分类及普通高考成本分担合理性的价值意义,之后基于对北京地区普通高考考生成本调研结果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普通高考成本分担合
在高等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居于突出的地位。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大学生创新生态体系大体上包括创新观念、创新机制、
本文运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提出了民办高校办学成本政府分担的概念,并从理论、现实、法律三个角度论证政府为什么要分担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驳斥了“支持而不能分担”的反
课程产品观的基本内涵:视课程为产品,视学生为客户。课程产品有课程体系(顶)和具体课程(底)两个层次,借鉴机电产品开发模型,高职课改的组织模型是"先自底而上,再自顶而下"。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由于其角色的利己倾向,与学生间的价值差异及情感间隙,双方在互动中必然会出现冲突。辅导员应合理化解教育过程中的冲突,有效
文章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构成,论述了网络文化视角下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从明确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层次、建立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系统、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英语交际能力是中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理论知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当前农村地区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如何培养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已成为许多英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口语教学活动的策略。  1. 当前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与矛盾一是后勤社会化进一步改革缺乏外在压力和内在的动力。一方面是上一轮改革的直接推动者——中央到地方的直接管理层,发现了改革
英语对高中学生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高中英语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工作有着重中之重的作用,学好英语将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