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d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左心室主动固定导线(Starfix^4195美国美敦力公司)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Starfix^4195导线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1±7.7)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其他5例。观察Staffix^4195导线植入至最优起搏位点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中位随访10.5个月,观察出现左心室导线脱位、膈神经刺激及阈值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Staffix^4195导线,手术成功率100%,24例患者(92.3%)左心室导线植入在最优起搏位点。CRT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的124例患者中,CRT有反应21例(87.5%),无反应3例(12.5%)。术后中位随访10.5个月,左心室导线起搏阈值稳定,与术中比较无明显增高[(1.0±0.5)V对(1.2±0.7)V,P〉0.05],术后均未出现左心室导线脱位、膈神经刺激等并发症。结论在CRT植入术中,Starfix^4195导线能稳定固定在左心室最优起搏位点,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并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一级预防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统计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医院因一级预防而植入ICD或CRT—D的所有患者。结果140例患者中,植入ICD的患者51例,CRT-D患者鼹,例,平均随访(26.8±12.6)个月。结果显示在ICD一级预防中启动ICD正确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3%,误治疗率为1
目的验证符合左束支阻滞(LBBB)新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能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更显著地获益。方法人选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符合传统LBBB诊断标准且植入CRT患者,根据术前体表心电图形态分为“真性”LBBB组(真LBBB组:V1、V2导联负向波为主(QS或rS);V1、V2、V5、V6、I、aVL导联中至少有2个以上的导联QRS波中间有切迹或顿挫;QRS时限,男≥140m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展第一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技术以来,越来越多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但ICD植入后也会有一系列问题让患者和医生感到无奈和恐慌。ICD电风暴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目的观察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的QRS时限,为临床导线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16例符合I类或IIa类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在放置心室导线过程中,分别在右心室心尖部、流人道、中位间隔部、高位间隔部和流出道等不同位点起搏右心室,记录起搏时的体表心电图,比较不同位点QRS时限和形态的差异。结果与基础心电图QRS波比较,所有右心室起搏部位心电图QRS时限均明显增宽(P〈0.001);以心尖部起搏QRS
患者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反复胸闷、气促7个月入院。患者1997年因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心脏起搏器(VVI),起搏器通过右侧锁骨下静脉途径位于右侧胸壁;2007年从左锁骨下静脉途径重新植入双腔起搏器。近7个月来,
一  那天,老妈打来电话,激动地说,西安的花园洋房已经收拾完毕,她很快就要去西安养老了。房子位于渭河畔的高档社区,鸟语花香,亭台楼榭,花园一样让人流连忘返。与老妈的兴奋相反,我对她的西安养老之行却有着深深顾虑……  老妈生有我们三个儿女,我和姐姐在宝鸡安家落户,弟弟则在西安开枝散叶,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70岁的老妈,退休前是老师,多年来,独自一人在县城老家生活。她说自在惯了,不想与任何儿女同住。 
期刊
目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系统通常需要从左侧前胸部植入.但偶见永存左上腔静脉,大多会经膨大的冠状静脉窦流入右心房,异常解剖结构使得ICD除颤导线的植入手术时间和术者的曝光时间明显增加.现报道1例右前胸植入ICD系统病例. 患者女,58岁,因昏厥1次,心电图为心室颤动(室颤)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两年前患者曾在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住院后X线
起搏器起搏阈值是指起搏器起搏心脏需要的最小电能,即起搏器的最低输出.其大小受生理、病理、药物等诸多因素影响常处于波动状态,会增加起搏器能量消耗,减少起搏器使用寿命,可能造成起搏器阈值升高时的失夺获^[1].1972年,Funke首先提出通过起搏器自动检测心脏起搏阈值,并以高于起搏阈值较少的能量起搏心脏,可增加起搏器应用安全性,延长起搏器电池寿命.大量研究证实,心室起搏阈值的自动测定和自动调整功能成
目的研究低强度神经节丛(GP)刺激对正常心室电生理性质和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体重18~25kg的正常成年杂种犬39只随机分为正常心脏组(n=12)和急性心肌缺血组(n=27,其中对照组12只,低强度GP刺激组15只),以2根多极电生理导管记录左、右心室局部电图,以自制Ag.AgCl电极记录左、右心室单相动作电位。在正常犬,分别在6h低强度GP刺激前和刺激后测量心室各部位有效不应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SG)刺激诱发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电重构与神经重构的机制。方法将健康家犬12只(18~25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单纯快速心房起搏(RAP);SG组(n=6),左侧或右侧SG刺激+RAP。测定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观察心房电重构和神经重分布。结果①与基础值相比,SG刺激显著增高房颤诱发率(P〈0.05),并延长房颤持续时间(P〈0.05);(2)SG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