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不羡高山

来源 :考试·双语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26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流淙淙奔向低处,它从不羡高山之巍峨。
  ——题记
  何为信仰?信仰是我们精神的一种依托,这种依托是物质所无法代替的,这是一种心灵的依托,精神的依托。
  信仰之于物质财富,财富确实重要。在现实社会中,没有财富,就无法得到很多物质上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黝黑的柏油路上汽车奔驰,水泥森林里路人行色匆匆。他们为何不停下脚步,把目光从股票计价表上投向远处清新田野?双手从不抽离钞票冰冷的温度,去接受阳光的爱抚?
  因为,有些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上,他们忘了树立自己美好的信仰,忘了保持溪水般清澈的内心。眼中只有财富,它是一座多么高大的山,登山者争先恐后,贪婪的双脚不停步,为了爬上山顶,手段用尽。然而,到了山顶,他们只看到荒芜的野草,同样荒芜的自己。而山腰流过的那一弯清流,不同于山顶的沉闷空虚,它肆意奔流,欢快地奔向山脚。
  高山和清流便是对那些执著于物质追求者莫大的讽刺,当他站到财富的巅峰,只看到自己内心的空无一物。而一些人,在物质贪念的罪恶前了悟,他们只愿作清澈的溪流,不会有登山的沉重,带着自由的信仰,在山野间挥洒热情。
  众所周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饿死于首阳山。这就是清流不羡高山。东汉建武元年,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遣使备车,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授谏议大夫,可是严光归隐富春山耕读垂钓。这也是原作清流,高洁自赏。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多么令人神往。他们都化作清流,对沿途经过的登山者嘴脸嗤之以鼻,摒弃浮躁。他们不会让金钱浪费自己的生命,青灯黄卷,只求收获智慧、心悦及信仰。
  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虚荣心膨胀的时代,如何能够做真正精神富足的人?
  流水奔向低处,丝毫不羡高山的巍峨,让我们页化作清流,返璞归真,守望在信仰的家园。
  化作清流,我缓缓流过山脚,岁月静好,赐我多少美妙,该是将青春热情尽情挥洒,不屑于登山者对生命的徒然浪费,或许我能流过丰收的麦田,收获最美好的一片金黄。请我们记住苏格拉底的信仰——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
  点评:
  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清流”和“高山”来整体设喻,将“清流”比喻为具有精神信仰的人,将“高山”设喻成一味追求财富的人,让读者读来清新自然。文章从解释信仰入手,扣住人的精神寄托来分析,得出人有信仰,自会诗意骀荡,收获智慧,心灵愉悦。最后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结篇,有情有理,令人感喟。模拟评分:48分(基础等级)+9分(发展等级)=57分。
其他文献
本文回顾了渐进式规划设计和公众参与设计的概况,并探讨其在社区规划中的积极影响。同时,对成功采用渐进式设计和公众参与设计方法的典型案例——美国西雅图国际社区进行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