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并肩周炎的方法。方法:本研究抽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并肩周炎患者共计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诊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组原则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17/1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5.56%(10/1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经过对比分析得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48±0.34)分,对照组为(4.29±1.83)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并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病;肩周炎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106-01
为了探究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并肩周炎的方法,本研究抽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并肩周炎患者共计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诊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详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并肩周炎患者共计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诊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组原则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全程参与研究,未中途退出或死亡。(3)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症状鉴定,确诊为椎病并肩周炎患者;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障礙患者或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2)排除存在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伴有肝脏、心脏、肾脏功能异常患者。
其中对照组的年龄范围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64.33±6.1)岁。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5例;观察组的年龄范围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64.37±6.5)岁,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各项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段,颈椎病行捏拿、米字功;肩周炎行左
右晃肩、划圈运动、爬墙上举等,每日治疗一次,每次持续30分钟。
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治疗:消毒后行针,颈椎病选择的穴位是风池穴、肩井穴、百会穴、颈部夹脊穴、阿是穴等;肩周炎选择的穴位是肩前穴、肩针穴、肩髃穴等。留针30分钟,每日针灸治疗一次,每间隔一天再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还需进行推拿按摩治疗,采用拿法、捏法、滚法等反复按揉,循序渐进,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疼痛程度(VAS)评分。
治疗有效率评估标准:(1)显效:患者的上肢活动度较好,关节无明显疼痛情况,临床症状消失;(2)有效:患者的上肢活动度有所改善,关节疼痛情况得到改善,临床症状缓解;(3)无效:不符合以上情况。
疼痛的判定采用VAS疼痛评价评分标准,具体如下:医护人员于纸面画一条10cm的直线,线的一端是0分,显示患者无痛感;线的另外一端是10分,显示患者痛感剧烈;线段的中部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痛觉。使患者依据自我感觉于直线上划记号,显示其疼痛的程度。VAS评分标准:①0分,显示患者无痛感; ②1分~3 分,患者的痛觉轻微,可以忍受; ③4~6 分,患者的痛觉较明显,痛感已经干扰到患者的睡眠休息,但其痛觉可以忍受;④7~10 分,患者承受的痛觉十分剧烈,严重干扰睡眠休息,且无法忍受【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工作采用软件SPSS 17.0完成,本研究涉及的计量资料全部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组间的对比使用T值检验,研究中涉及的多组间的对比使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若P
【关键词】针灸推拿;颈椎病;肩周炎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106-01
为了探究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并肩周炎的方法,本研究抽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并肩周炎患者共计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诊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详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并肩周炎患者共计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诊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组原则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全程参与研究,未中途退出或死亡。(3)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症状鉴定,确诊为椎病并肩周炎患者;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障礙患者或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2)排除存在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伴有肝脏、心脏、肾脏功能异常患者。
其中对照组的年龄范围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64.33±6.1)岁。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5例;观察组的年龄范围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64.37±6.5)岁,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各项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段,颈椎病行捏拿、米字功;肩周炎行左
右晃肩、划圈运动、爬墙上举等,每日治疗一次,每次持续30分钟。
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治疗:消毒后行针,颈椎病选择的穴位是风池穴、肩井穴、百会穴、颈部夹脊穴、阿是穴等;肩周炎选择的穴位是肩前穴、肩针穴、肩髃穴等。留针30分钟,每日针灸治疗一次,每间隔一天再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还需进行推拿按摩治疗,采用拿法、捏法、滚法等反复按揉,循序渐进,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疼痛程度(VAS)评分。
治疗有效率评估标准:(1)显效:患者的上肢活动度较好,关节无明显疼痛情况,临床症状消失;(2)有效:患者的上肢活动度有所改善,关节疼痛情况得到改善,临床症状缓解;(3)无效:不符合以上情况。
疼痛的判定采用VAS疼痛评价评分标准,具体如下:医护人员于纸面画一条10cm的直线,线的一端是0分,显示患者无痛感;线的另外一端是10分,显示患者痛感剧烈;线段的中部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痛觉。使患者依据自我感觉于直线上划记号,显示其疼痛的程度。VAS评分标准:①0分,显示患者无痛感; ②1分~3 分,患者的痛觉轻微,可以忍受; ③4~6 分,患者的痛觉较明显,痛感已经干扰到患者的睡眠休息,但其痛觉可以忍受;④7~10 分,患者承受的痛觉十分剧烈,严重干扰睡眠休息,且无法忍受【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工作采用软件SPSS 17.0完成,本研究涉及的计量资料全部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组间的对比使用T值检验,研究中涉及的多组间的对比使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