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古希腊有句谚语:“孩子天生就会玩,孩子同山羊一样爱往高处爬。”幼小的动物都爱玩,身为孩子的学生们自然也是爱玩、爱欢乐、爱竞争、爱交流、爱胜利的,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不喜欢本应是充满了玩、充满了动、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竞争、充满了交流、充满了胜利的体育课呢?下面就来听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吧。
  1.期待否定型。
  体育课应该是活泼的、积极的。但纵观现在的中学体育,不是为了达标,就是千篇一律的练习,教师布置一个项目,让大家不断重复直至“完美”。体育课本该是欢声笑语飞遍操场的,但现在在一个个训练的束缚下,我们只能听到洪亮的呵斥声以及一片喘息声。诚然,达标是为了使学生有好的身体,但这种训练,却磨灭了孩子们对体育课的热情。
  2.阶段性肯定否定综合型。
  体育课,自小便周周盼望这仅有的几节体育课。小学时,体育课被公认为是游戏课,这是一节不使学生厌恶的课。初中后,体育老师严打了起来,我们开始认识到了达标,这时才慌慌张张像文化课一般地苦苦拼了起来,玩的时间少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少了,在加上老师太严,竟对体育课畏惧了起来。每次唯一等待的那十几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还不时地被老师占用,体育课因此失去了光彩。高中后,老师的严打过时了,他们变了方法,他们又让我们玩,但我们却不会玩了。
  3.实用效果否定型。
  国家既然设立了体育课,当然体育课应该是有用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体育课所应起的作用似乎并没有起到。从小学到高中,体育课一上课第一项任务就是队列练习,初一、初二时最为严重,一节课45分钟,队列练习竟占用了20分钟以上。队列走齐了,我们就能达标了吗?另外,体育课设定的“达标”很容易让人感到反感。比如说,一个本来很胖的同学,非要他1000米跑步成绩达到三分半以内,实在有点为难人,这样,他就越来越不爱跑步,不爱上体育课,也自然更胖,身体也不好了。这样,我们体育课的目的不也就不存在了吗?
  
  二、 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1.了解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首先,具有广泛性。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初中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关心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之间的各种比赛,对于学校及家庭附近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许多初中生也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去。
  其次,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初中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球类、跳绳及某些田径项目等。
  学习兴趣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深刻性。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初中生逐渐对一些动作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教材产生兴趣。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而且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知其所以然,这样,初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深刻。
  2. 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體育成为学生自觉地行动,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3.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未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任何一门功课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方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他们组与组、对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很强的吸引力。
其他文献
语言与文化本身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翻译应体现这一关系,英汉翻译应充分考虑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首先,由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涉及文化背景差异的,不能直接翻译,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1.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就会特别认真学习课文。如教学二年级《捞月亮》这一课时,我一进教室就深情地吟诵了李白的《静夜思》,美妙的诗情画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问:“你们知道月亮住在什么地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月亮住在天空中。”我笑着说:“月亮有时会掉在江河里呀!
渗透心理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
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和缺陷,政府干预应运而生;但客观上也要求必须以程序对政府干预进行规制,政府干预的程序化要求由此而日益突出.针对政府干预往往具有专断性、秘密性、
证券公司风险频发,一方面源于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长期摇摆不定、投资者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和证券公司自身管理失控、经营粗放、不重视积累、间接融资思路没有改变相
“课程资源”是大语文特别关注的一个概念。语文教材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主要的凭借和重要的媒介,但它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将语文教学局限于选文之内,即使完成了训练目标,达到了训练要求,也不一定就实现了大语文教育的目的。搞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一种开放、融合的理念,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一、大语文教育学科融合的意义    1.创设情境的新颖
2017年扬州市政府提出打造颐养社区,并将颐养社区建设作为民生幸福工程,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和基本需求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研究制定适合颐养社区建设的标
衡阳移动通信分公司自1999年7月18日挂牌成立以来,在党委书记兼经理包万郑带领下,不到两年,移动电话客户由5万多户剧增至28万多户,比分营时客户总量翻了五番多,2000年业务收入超额
《葬花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主人公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它仿效初唐体的歌行,抒情淋漓尽致,但在英语翻译上如何作到恰到好处实为不易。杨宪益夫妇、霍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指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对于进一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确保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