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4野血牦牛改良当地牦牛效果初探

来源 :中国牛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牦牛改良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主要措施,大通牦牛是我国引入野牦牛血液培育的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一定的外血导入,可以有效防止目前牦牛近亲繁殖,生产性能下降的问题。[方法]用]/4野血大通牦牛种公牛与当地母牦牛进行本交,对其杂一代的生长发育,适应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杂种一代5月龄牦牛犊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比同龄当地牦牛高4.28k、4.97cm、5.93cm、4.49cm,差异显著(P〈0.01)。[结论]说明用1/4野血牦牛改良当地牦牛,后代适应性强,加快了牦牛后代的生长发育。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检验S19号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用S19号疫苗对未孕母牛进行接种,然后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监测。[结果]不同个体免后4~5个月的转阳率55.8%,免后6~8个月的转阳率63.5%
1养牛业基本情况1.1河池市概况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土地总面积33 508km2,总人口为409万人,全市共有草场面积190.3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128.9万hm2,各种牧草资源十分丰富,有
本文从育成奶水牛生理变化特点出发,分别从分群、牛舍建设、适时配种、乳房按摩、定期消毒以及分阶段饲喂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育成奶水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学校是未成年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从目前频繁发生的未成年学生在学校人身伤害案件来看,当学校无任何明显过错时,仅仅出于对弱者的保护,学校是否应当承担无过错的监护责任
2009年10月底,我县某养殖场从吉林省调运了一批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共273头。由于当时是秋末冬初,气温反差比较大,气候变化状况复杂,场内牛圈保暖措施没有完善,进圈后按常规方法
职工教育要主动适应运输生产的需要并主动为运输生产服务,这是企业开展职教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原则.如果什么时候抛开了这个原则,那么,职工教育必然会走进死胡同,没有出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