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自身媒介素养提升途径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途径之一便是新闻,所以在新闻的采编、报道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才能够使得受众阅读新闻时不受影响作出正确的判断.从新闻报道的创作来看,新闻编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水平对新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发生了转变,若想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则需要新闻编辑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对此,文章中对融媒体背景下提升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其他文献
当前正处于自媒体时代,互动与参与成为未来广告策略的重点.其中通过“草根意见领袖”(KOC)进行广告营销成为热门营销手段.小红书作为具有3000万+KOC的平台,其KOC广告策略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广告营销理论与传播学理论为指导,在阐述小红书KOC广告策略的基础之上,研究分析小红书KOC广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虚假内容、同质化严重、目标群体单一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目的 了解伏立康唑致视觉损害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伏立康唑及出现视觉损害时的处置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1-01-01至2021-06-30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医疗机构报告的99例伏立康唑导致视觉损害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9例视觉损害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54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95岁,平均年龄(59.55±19.42)岁.52例为静脉滴注给药,47例为口服给药.给药剂量每次0.05~0.5 g.给药频次14例每天1次,85例每天2次.视觉损害的临床表现
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的高效化、无界化、便捷化,盲盒经济的朝阳性发展特征加速了其融合发展趋势,探索盲盒经济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破壁发展路径,积极面对盲盒经济对多元化经济主体的冲击与挑战,促使各经济主体围绕核心力量的破壁与融合发展,发挥核心优势、发挥经济潜能.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及疫情持续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背景下,“电商+直播”的新媒体营销方式已在网上消费的领域取得显著成功.在诸如李佳琦、罗永浩等直播带货主播获得成功后,其塑造主播形象并成功吸引、留存及转化粉丝的能力成为了具商业研究价值的对象.本文将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管理学等多角度分析各类别直播的主播角色塑造模式,并分析其现存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社交已成为发展的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例如微博、微信、QQ等的普及,便捷了人们社交的方式,丰富了社交的内容和情感.但是,这种交流模式隐藏着看不见的弊端,而且它会给人带来焦虑、孤独等不良负面情绪.本文对国内关于群体性孤独文献进行爬梳,发现群体性孤独的相关研究大都停留于总括式的现象描述.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增强社会大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新闻工作者应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各类手段宣传和报道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出该战略服务的功能和重要作用,撰写出高质量、正能量的新闻.在新时期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结合实际情况报道出正能量的信息,充分反映出当前国计民生问题,以此来带动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的稳定发展,进而做好乡村振兴建设和服务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智媒体时代到来,直播用户、平台在不断增加.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既包含传统电商足不出户、便捷快速的线上购物特点,又改善了传统电商产品展现平面化的不足,充分利用主播与用户的立体化互动特点,全方位展示商品.直播带货新型线上销售模式异军突起,使得明星也纷纷涉足电商行业,这种基于媒介融合产生的明星“跨界”式表演,在众多直播间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本文将从明星参与直播带货的跨界融合出发,探讨这一行为对明星商业价值的加速变现.
伴随着短视频成为新媒体传播的又一新宠,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媒体转型走进了“深水区”,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到网络新闻传播,是内容的转嫁与借力新平台,是传播环境的转移,而非传播内容的“突变”.自2016年起出现的转型短视频传播,则触及到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创作和传播逻辑,新闻内容的生产彻底转换了新思路,从此发行量、收视率逐渐被“流量”这一新概念所替代,主流媒体尝试短视频传播也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结合主流媒体在短视频传播中的案例,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为主流媒体转型短视频领域提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蒸蒸日上,新闻行业也在大幅改变传播格局.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下,应结合互联网的优势特点,全面创新新闻传播机制,以便可以更好地传播新闻.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新媒体,并探讨了创新新闻传播机制的有关举措,希望能够充分满足人民大众当前的新闻需求.
本文从格伯纳的培养理论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近期西方学者关于培养理论研究的主要发现,试图探究不同媒介环境下培养理论是否仍有其价值和适用性问题,尤其是现今新媒体发展速度迅猛情境下培养理论的发展方向问题.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三大部分:培养理论及批判质疑、历年来不同媒介不同主题下的培养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对西方学者“培养理论”研究的总结评述有利于把握这一理论的发展脉络,理清不同媒介下理论的调整与修订,对研究间隙的探析也将为培养理论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