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悬质疑,教师精讲体现主导性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d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教学都主推“以生为本”,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一切都让位于学生,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尊重。但是有的课堂被要求只讲“5分钟”,这就有些极端化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加工程序。课堂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彼此沟通激活思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照本宣科式的大讲特讲当然不可取,但是精讲导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可以运用步步设疑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层层推进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一、开课前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设疑导入能够吊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课前的设疑,要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小学英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但是每节课的重点不同,老师要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设疑。巧妙地引出当堂课的新授内容。像每个单元都分为speaking、reading、listening、writing等几个部分,老师可以针对相关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具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苏教译林版4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可以用“fruit”为主题,多媒体展示各种水果的图片,同时给出问题:Which fruit do you like?Do you like apples?Do you like bananas?学生一边看着图片一边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兴致高昂。而且这些问题的设置与本课所学的句型有相似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点。同时在图片的两侧还可以打出水果的单词。如grape(葡萄)、banana(香蕉)、pineapple(菠萝)、mango(芒果)等,这些正是本课的新单词。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自己喜欢的水果时,对这些水果的单词也会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的识记。
  二、授课时设疑,拓宽思维广度
  授课的时候,老师切不可独占讲台,时刻不要忘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课堂上老师要精讲,由点带面,不断拓宽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新课学习的时候,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合,提炼出文章的重难点,删繁就简,设置疑问,层层推进,直至学生豁然开朗。老师可以用一个问题把整个课堂内容串起来,让学生由一个问题向整个单元的内容辐射。老师的精讲既能避免“说教”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还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空间进行探讨,学生在解惑的过程中会不断活跃思维。
  如苏教译林版4A 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运动项目,如play basketball, swim, skate, jump等。并直接根据本课重点的句型提出问题:Can you play basketball? Can you do others?What do you do in the playground? 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就可以把本课所学的单词、句型都引出来。有的学生由“basketball”联想到“姚明”——He is a basketball superstar, he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由此教给学生单词“well”。像这样,老师在课堂上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在讨论解疑的时候生发出来的。设置一个问题就能涵盖整节课的知识点,所以抓住重点的精讲可以事半功倍。
  三、结束时设疑,体现承上启下
  新课结束的时候,不妨再给学生设置疑问,既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作好总结,还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下节课内容的预习热情,这就是所谓的“承上启下”。整个单元的知识是有效相连的,无论是“reading”还是“listening”,主题是相通的。课堂结束时的设疑,可以为下节课的开始创造条件,激励学生追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实现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课堂结束的时候,往往应该布置作业,多是提要求。如苏教译林版4A 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第二课时要求学生能够尝试用第三人称的方式介绍教材中提到的三个人物,如This boy is Tom. He is 11 years old. He like play football, but he can’t play basketball.在本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介绍同桌或朋友的简况,包括他/她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句型,还可以为下节课学习歌曲“I can skate and I can jump”作铺垫。
  连环质疑的作用并非仅是成为“一问一答”的课堂提问,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和欲望。老师在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时,必须深挖教材,组合加工,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上能够层层递进,把知识有序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能力。质疑精讲,体现的是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引导有方,才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所以小学英语课堂中,质疑需要有,但要少而精。
其他文献
<正>2011版课标再次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关注并认同"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一观点。数学的文化性应求诸于内,而非诉诸于外。挖掘数学内在
有人说中国课堂要有所突破,必须从课堂文化的变革开始,因为课堂文化影响着学生全部的精神生活,并不只是智力活动。而课堂文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课堂气场。气场是气功学中的术语。
【正】在小学课堂的即时生成中,随时都有"意外"生成,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吸收出现偏差,难免会有理解或解题上的错误出现。作为教师,要珍惜这朵"意外之花",因为学生的错误真实地
<正>小学数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课后教师应摒弃单纯的书面练习方式,以实践活动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在活动中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