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新课标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兴趣激发地理教学
地理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自主学习,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实践,我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探究,形成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 发现式 " " 参与式 "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尝试把初中生已有的兴趣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例如:在讲述 " 地图 " 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教学楼、办公楼、道路、花园等的位置,然后要求同学们把它们画在一张纸上。学生观察后,会产生很多疑问:校园内那么多的东西怎样画?画多大才合适?怎样把不同的建筑物、道路、操场等表示出来?这时,同学们会主动地翻书查找绘图方法。这样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以及注记等知识点很自然的就被学生记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一课时,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有可探究的问题,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参与的特点,我把"沧海桑田"设计为导学内容,展示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内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播放动画;让学生讲述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展示"板块构造图和火山发布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补充"山地隆起"、"火山爆发"、"地震"录像,设计拓展思维的问题,这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层层探究,步步求证,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讲课,让学生评课,让学生参与备课,让学生学会自我设计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考察化肥厂、煤厂等的污染情况,并让学生对校园周边的一条小河进行抽样取水,进行化学分析,并考察各种污染源,然后请各小组负责人在上课时汇报他们的调查情况再请几个学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练习也是以学生讲解为主,每做完一道练习题,启发学生讲出该题应该把握的知识点。上完课后,还可以评选、讨论、改进。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积极评价,增强信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知的氛围,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批评精神。要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发挥想象的空间,并真诚的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要信任他们,给他们以希望,对他们进行积极评价,让他们树立信心。实践证明: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赞赏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及点滴进步,尤其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教师应拿起表扬的"武器 ",让学生拥有"我能学好"的自信,这样他们必然会产生更强烈的主动求知的心理愿望,从而以更好的心态步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为自主学习搭建起新的平台。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基于教材,要面向社会现实。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一般人都这样认为:地理只是记记地名的学科。其实恰恰相反,地理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分析。所以,要教育学生不要对知识机械记忆,要经常不断地动脑、动手、动心,去比较、分析、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低气压和高气压中心为什么会随着季节而变化?引导学生联系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来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掌握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原因就容易多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在讲授"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来启发学生,先让他们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分析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时,他们会思考:为什么山上的桃花开的要晚一些?从而联系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
总之,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 2002.
[2]熊宗宝.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中学地理教学参考[J]. 2004,(5).
[3]邓巍.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4,(6).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兴趣激发地理教学
地理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自主学习,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实践,我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探究,形成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 发现式 " " 参与式 "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尝试把初中生已有的兴趣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例如:在讲述 " 地图 " 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教学楼、办公楼、道路、花园等的位置,然后要求同学们把它们画在一张纸上。学生观察后,会产生很多疑问:校园内那么多的东西怎样画?画多大才合适?怎样把不同的建筑物、道路、操场等表示出来?这时,同学们会主动地翻书查找绘图方法。这样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以及注记等知识点很自然的就被学生记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一课时,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有可探究的问题,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参与的特点,我把"沧海桑田"设计为导学内容,展示景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内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播放动画;让学生讲述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展示"板块构造图和火山发布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补充"山地隆起"、"火山爆发"、"地震"录像,设计拓展思维的问题,这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层层探究,步步求证,加深了学生的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讲课,让学生评课,让学生参与备课,让学生学会自我设计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考察化肥厂、煤厂等的污染情况,并让学生对校园周边的一条小河进行抽样取水,进行化学分析,并考察各种污染源,然后请各小组负责人在上课时汇报他们的调查情况再请几个学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练习也是以学生讲解为主,每做完一道练习题,启发学生讲出该题应该把握的知识点。上完课后,还可以评选、讨论、改进。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积极评价,增强信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知的氛围,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批评精神。要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发挥想象的空间,并真诚的赞赏学生付出的努力,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要信任他们,给他们以希望,对他们进行积极评价,让他们树立信心。实践证明: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赞赏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及点滴进步,尤其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教师应拿起表扬的"武器 ",让学生拥有"我能学好"的自信,这样他们必然会产生更强烈的主动求知的心理愿望,从而以更好的心态步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为自主学习搭建起新的平台。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基于教材,要面向社会现实。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一般人都这样认为:地理只是记记地名的学科。其实恰恰相反,地理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分析。所以,要教育学生不要对知识机械记忆,要经常不断地动脑、动手、动心,去比较、分析、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低气压和高气压中心为什么会随着季节而变化?引导学生联系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来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掌握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原因就容易多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在讲授"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来启发学生,先让他们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分析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时,他们会思考:为什么山上的桃花开的要晚一些?从而联系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
总之,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 2002.
[2]熊宗宝.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中学地理教学参考[J]. 2004,(5).
[3]邓巍.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