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沙县小吃的异军突起,是福建省在创立地方特色自主品牌方面取得的一项突破和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在它背后所隐含的当地政府对其自主品牌的重视和保护。通过对沙县小吃发展历程的探究及对未来前景的思考,希望能对我国其它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沙县小吃;品牌;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省时、便捷、经济、实惠成为人们对户外餐饮行业的共同要求。而不断兴起的小吃业则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需求,并由此得到了迅猛发展。福建省的沙县小吃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年的努力,从街边的零星摊点发展到目前产值数亿元的“中华第一小吃”,并将其经营范围扩展至北京、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的诸多省市,有的甚至已经迈出国门,在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落户。沙县小吃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迅速崛起的户外餐饮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沙县小吃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沙县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对当地小吃业自主品牌、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沙县小吃业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又如何在提升品位档次、树立品牌、发展方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先后走访了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调研与考察,希望能够从中得到答案。
二、品牌的创立与启示
沙县,地处闽西北山区的沙溪下游,是福建省三明市辖县内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沙县小吃”这一金字招牌的创立,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历史上中原人民的举家南迁于当时交通相对闭塞的沙县,以躲避战乱灾祸。这也使得沙县小吃汇聚了汉民族多样的饮食文化,并且打上了客家风味的烙印。同时,作为当时物资的集散地,沙县吸引了周边一带的客商。他们之中又以中小商贩居多,在饮食方面这些人是既讲究又不愿花大价钱的。在此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沙县小吃经济实惠的品牌特色和优势。[1]
虽说经营沙县小吃是当地人由来已久的经济活动,但在过去沙县小吃的经营还仅仅是处在一种单打独斗的格局,并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连锁的规范化产业。真正使得沙县小吃成为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和特色产业,笔者认为应当归功于当地有计划地进行品牌建设与推广。沙县于1997年组建了行业管理组织“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为了保护“沙县小吃”品牌,维护“沙县小吃”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以推进沙县小吃业的发展,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于1998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沙县小吃”服务商标。2002年该服务商标被三明市认定为“知名商标”,并于2005年确认为省“著名商标”,目前仍在继续积极打造中国“驰名品牌”。时至今日,沙县在外从事小吃经营业的业户达2万户之多、5万余人,约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60%,极大程度上转移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同时占领了全国各地的街边餐饮市场。
随着“沙县小吃”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对沙县小吃的规范化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为维护品牌,通过由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认证许可的方式,控制准入门槛,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规定只有在经过正规培训成为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会员,且拥有沙县小吃业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证后,才能挂牌经营沙县小吃店。[2]通过这一措施,严格规范了这一经营团体。再次,通过培育“沙县小吃”品牌, 提升本土特色产业的区位形象,形成近4万家大小企业组成的共享这一品牌的“虚拟”产业集群,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沙县小吃的市场竞争力。[3]最后,沙县小吃品牌的创立,使当地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品牌的运作,把握契机加快发展。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从价格竞争到质量竞争,最终至品牌竞争的必然规律。沙县小吃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注重品牌效应。如今沙县小吃已成功地打入了各地的市场,不但解决了数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为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开辟了新的渠道。
三、建议
虽然沙县依靠品牌发展特色产业的做法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已初见成效,但在现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保护好自身品牌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一些不法经营者见沙县小吃有利可图,冒着违法的风险,以次充好,打着“沙县小吃”的旗号赚黑心钱,欺瞒消费者。因此在推广品牌时,必须充分意识到切实贯彻行业规范和加大品牌保护力度的必要性,否则就很有可能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千年古城,闽中之珠,韵韵其香[EB/OL].http://ez.sm.fj.cninfo.net/yjxxx/2004html/sxxc.htm,2011-05-27.
[2] 沙县小吃致力打造全国知名快餐品牌[EB/OL].http://county.aweb.com.cn/2005/4/11/6090536.htm,2011-05-27.
[3] 王秉安、晁中、洪文生.福建产业集群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关键词:沙县小吃;品牌;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省时、便捷、经济、实惠成为人们对户外餐饮行业的共同要求。而不断兴起的小吃业则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需求,并由此得到了迅猛发展。福建省的沙县小吃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年的努力,从街边的零星摊点发展到目前产值数亿元的“中华第一小吃”,并将其经营范围扩展至北京、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的诸多省市,有的甚至已经迈出国门,在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落户。沙县小吃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迅速崛起的户外餐饮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沙县小吃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沙县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对当地小吃业自主品牌、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沙县小吃业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又如何在提升品位档次、树立品牌、发展方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先后走访了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调研与考察,希望能够从中得到答案。
二、品牌的创立与启示
沙县,地处闽西北山区的沙溪下游,是福建省三明市辖县内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沙县小吃”这一金字招牌的创立,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历史上中原人民的举家南迁于当时交通相对闭塞的沙县,以躲避战乱灾祸。这也使得沙县小吃汇聚了汉民族多样的饮食文化,并且打上了客家风味的烙印。同时,作为当时物资的集散地,沙县吸引了周边一带的客商。他们之中又以中小商贩居多,在饮食方面这些人是既讲究又不愿花大价钱的。在此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沙县小吃经济实惠的品牌特色和优势。[1]
虽说经营沙县小吃是当地人由来已久的经济活动,但在过去沙县小吃的经营还仅仅是处在一种单打独斗的格局,并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连锁的规范化产业。真正使得沙县小吃成为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和特色产业,笔者认为应当归功于当地有计划地进行品牌建设与推广。沙县于1997年组建了行业管理组织“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为了保护“沙县小吃”品牌,维护“沙县小吃”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以推进沙县小吃业的发展,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于1998年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沙县小吃”服务商标。2002年该服务商标被三明市认定为“知名商标”,并于2005年确认为省“著名商标”,目前仍在继续积极打造中国“驰名品牌”。时至今日,沙县在外从事小吃经营业的业户达2万户之多、5万余人,约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60%,极大程度上转移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同时占领了全国各地的街边餐饮市场。
随着“沙县小吃”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对沙县小吃的规范化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为维护品牌,通过由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认证许可的方式,控制准入门槛,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其次,规定只有在经过正规培训成为沙县小吃业同业公会会员,且拥有沙县小吃业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证后,才能挂牌经营沙县小吃店。[2]通过这一措施,严格规范了这一经营团体。再次,通过培育“沙县小吃”品牌, 提升本土特色产业的区位形象,形成近4万家大小企业组成的共享这一品牌的“虚拟”产业集群,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沙县小吃的市场竞争力。[3]最后,沙县小吃品牌的创立,使当地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品牌的运作,把握契机加快发展。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从价格竞争到质量竞争,最终至品牌竞争的必然规律。沙县小吃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注重品牌效应。如今沙县小吃已成功地打入了各地的市场,不但解决了数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为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开辟了新的渠道。
三、建议
虽然沙县依靠品牌发展特色产业的做法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已初见成效,但在现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保护好自身品牌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一些不法经营者见沙县小吃有利可图,冒着违法的风险,以次充好,打着“沙县小吃”的旗号赚黑心钱,欺瞒消费者。因此在推广品牌时,必须充分意识到切实贯彻行业规范和加大品牌保护力度的必要性,否则就很有可能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千年古城,闽中之珠,韵韵其香[EB/OL].http://ez.sm.fj.cninfo.net/yjxxx/2004html/sxxc.htm,2011-05-27.
[2] 沙县小吃致力打造全国知名快餐品牌[EB/OL].http://county.aweb.com.cn/2005/4/11/6090536.htm,2011-05-27.
[3] 王秉安、晁中、洪文生.福建产业集群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