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探究从“浅表性”到“有效性”的转变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探究过程。但很多时候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头脑空空”。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科学探究的表象下,教师忽略了最宝贵的东西——有效。导致学生学得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重复低效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浅表性”的探究转变为“有效性”的探究呢?本人认为,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科学探究有效性的起点——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
  课堂探究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
  第一,要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备课前先要熟读《科学课程标准》,读懂每一册教材和教师用书,理清教材编写的目的,然后从整体上进行一个单元(主题)的备课。这样,一个单元(主题)之中的每一课时之间就不会出现“各自为营”的现象,教师在上完课后再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从而就能形成典型课例。
  第二,要分析具体的学生、内容与可得到的资源,挖掘内容或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与价值。如我们海岛地区缺乏丰富的陆生生物资源,在《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等单元(主题)教学中,可结合本地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同时树立热爱家乡的思想和环保意识。
  第三,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生成性目标,认为生成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经常有教师喜欢让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实则与课文无多大联系,结果导致预设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使教学走向了“无目的”的误区。
  二、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支点——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
  小学科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事实表明,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应学会在熟悉的生活中挖掘那些有结构的材料。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我们在给学生准备材料的时候,可以考虑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暗示或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生探究的效率。教师要有效地调控好材料,让活动顺利进行,以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首先,材料的使用要明确目标,不但教师自己要明确,还必须让学生知道。其次,材料提供要把握时机。尤其在探究活动较多的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需要,有层次地发放材料。再次,活动材料要适量。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过多又没有典型性,那肯定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课堂容易失控。
  三、科学探究有效性的重点——必要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儿童自发探究。事实上,儿童的自发探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仅仅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追求形式上的探究。如《火山与地震》的内容,学习中无法直接探究,此时只能通过多媒体展示、上网查询、教师讲解等方式来完成科学探究。为此,教师作必要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就成为科学探究是否有效的重点,尤其是在小学科学课上。如在学生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做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基本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个人体验;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要根据各种具体情况,鼓励学生探究的勇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探究学习。
  四、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燃点——探究时间的充足保证
  由于学生经验和学习力的现实制约,每个环节都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保证,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所能开展的活动是有限的,所能获得的科学概念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时间的充足保证,科学探究之火就无法点燃或瞬间便会熄灭。
  由于小学科学教材一个课时中安排了好几个探究活动,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很多探究活动才刚开始就立马喊停,匆匆进入了下一个活动;学生刚进入探究氛围,教师就急于要整理材料。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这样的探究又怎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准确、规范,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在时间上做些“放松”,给学生留出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留出因错误而耽误的时间,留出时间做沉思默想,还要留出时间来开展相互讨论。科学探究还要求给学生较多的课外时间,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去做诸如实验、考察、调查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教育资源,给学生创造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场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安排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展活动,从而达到高效探究,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得到可持续发展。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财务主管在财务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财务主管在事业单位如何尽职尽责谈点粗浅的认识。
(n,m)函数是对称密码算法的最基本部件,其密码学性质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对称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因此,如何设计和分析满足多种密码学性质的(n,m)函数是对称密码部件研究中
本文结合收入管理理论和传统营销过程管理理论,分析了收入管理理论的营销学背景和营销环境,指出收入管理过程是处于营销战略分析之后并以营销战略分析为基础的营销环节;认为
以单分散的聚苯乙烯(PS)胶态微球自组装得到三维有序排列的胶态晶体为模板,采用胶态晶体模板法制备出三维有序大孔(3DOM)的钙钛矿锰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温度过高及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组空气冷却散热模型,对在不同进风速度、温度及放电倍率条件下的双层布置锂离子电池组散热进行了计
目的测定近交系大鼠MIJ、HFJ和封闭群Wistar大鼠的脏器系数、体温、呼吸频率、肠管长度,观察两个近交系大鼠的生理表型。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大鼠脏器系数、体温、呼吸频率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一直以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认为“丰富”是作文教学开花结果的营养剂。    一、 生活——丰富实践,积累素材    1.寻找生活源头  叶老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的难题,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