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者沙钢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nysos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的激进收购,显示自2004年以来环绕在中国民营钢企头上的阴云淡去
  
   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沙钢)——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正成为江苏省的宠儿。1月16日,江苏省苏州市市委书记王荣一行来到沙钢,向其创始人兼大股东沈文荣致贺。在王荣之前,2007年12月21日,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已来过沙钢,预祝沙钢未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沙钢已成为江苏省首个实现销售收入上千亿元、利税过百亿元的企业。2007年是沙钢历史上最好的年份之一。来自沙钢的数据显示:2007年沙钢产量2289万吨,销售收入1155亿元,实现利税145亿元;比2006年的1000多万吨产量、587亿元销售收入和67亿元利税翻了1倍。
   沙钢业绩大升,来自四次大并购。沙钢自2006年下半年启动并购战略以来,接连收购了江苏淮钢、河南永兴钢铁、鑫瑞特钢和江苏永钢,产能至少增加了1000万吨。据称,沙钢目前总钢铁产能达2500万吨,超过唐钢和鞍钢,成为仅次于宝钢的中国第二大钢铁企业。
   梁保华离开沙钢七天后,2007年12月28日,沙钢再下一城,收购了与其相距仅十几公里的近邻江苏永钢集团,将后者500万吨钢铁产能收入囊中。沙钢官方网站近日刚刚更换了内容,首次高调宣布“并购联合、资产重组”将成为未来沙钢发展的“四大重点工程”之一。
   中国钢铁业正在发生着三年半前不可想象的变化。2004年4月,震动全国的“铁本(江苏铁本铸钢有限公司)事件”,就发生在距沙钢100公里外的常州市,这让以沙钢为代表的一批民营钢企惴惴不安。这之后的两三年内,沙钢一直刻意保持低调。而因“铁本事件”受到国务院批评的江苏省政府高层,在一段时期内,也对民营钢企敬而远之。
   现在,以沙钢勃兴为标志,中国民营钢企正在走出“铁本事件”的阴影,重振钢铁雄心,中国钢铁大环境中民企的生存状态也整体趋暖。
  
  沙钢“解冻”
   据一位在梁保华来访时在场的沙钢高层介绍,梁保华此次来沙钢时,有三四次提到沙钢的并购重组,还特别提及沙钢并购江苏淮钢后在生产经营上取得的成功,希望沙钢在并购重组方面为全省企业带头。
   江苏淮钢是沙钢在江苏省支持下进行的第一单收购。2006年6月,沙钢从淮安市国资部门取得淮钢控股权,先后斥资34亿元改造淮钢,包括建设重大项目和后台整合,从上游铁矿石进口到下游产品销售,都纳入沙钢体系。2007年,淮钢销售收入即增至103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利税11.47亿元,同比增长89.7%。
   江苏省高层对沙钢并非从来如此支持。“铁本事件”前的2002年,在省内各级政府主导下,正全力准备上市的沙钢将机会让给了南京钢铁。“铁本事件”的爆发,更使得江苏政界对中国最大民营钢企沙钢的态度变得微妙。
   2004年3月,国务院查处了占地近万亩的在建钢铁厂——铁本新厂。铁本计划建成钢铁产能840万吨,概算总投资105.9亿元,至查处时投资已达40亿元。因非法占用耕地等原因,此事导致江苏政商两界多人落马,并成为当时宏观调控的标志性事件。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一时处于濒危的境地。
   2002年下半年,沙钢将其从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厂购来的200万吨全套热卷板生产设备拆回国内,并前后投入多达150亿元改造,以图建成650万吨热卷板生产线。这一项目占地多达上千亩。
   这几乎是沙钢倾全部资产推进的一个新项目。2004年8月项目建成后,为沙钢带来巨大效益,沙钢由此迅速跻身千万吨钢铁生产企业。但正是这一项目,直至2003年底,仅取得了原国务院经贸委的批准,还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2004年初,国家发改委欲开新一轮宏观调控,曾赴沙钢参观。沙钢由此被置于风口浪尖。幸运的是,沙钢报批手续较铁本齐备,且经济实力远在铁本之上;加之沙钢项目建设速度惊人,在2004年3月时已基本建成,最终未沦为“祭刀者”。
   铁本事发之后,沙钢一度噤若寒蝉。“铁本事件”客观上造成中国民营钢铁企业长达两年的低潮期。一位资深钢铁业内人士观察到,“铁本事件”前,全国民营钢企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有与国有钢企平分秋色之势;之后,大批中小民营钢企倒闭或萧条,国资钢企则收复大量失地。
   这种情况直到2006年下半年才有所改变。先是沙钢打破沉默,开始了“铁本事件”后的第一单收购。2007年9月,复星集团收购海南钢铁,被业内认为是民营钢铁业“解冻”的信号。
   《财经》记者了解到,除江苏省态度转向,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沙钢近年的发展亦基本倾向于肯定。沙钢、复星等民营企业的并购行动,均被认为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
  
  连环并购
   沙钢蛰伏了两年。2004年8月,沙钢650万吨热卷板项目投产。相比之前宝钢同类项目建成投产时的热闹场面,沙钢没有收到任何政府层面的祝贺。之后,因钢铁价格一路走高,沙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材生产基地。
   2005年7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出台,规定外资不能控股中国钢铁企业,这使沙钢正在实施的引援韩国浦项计划(参见《财经》2007年第20期“沙钢‘围城’”)胎死腹中。上市受阻的沙钢,发展前途又再次黯淡下来。
   《国家钢铁产业政策》阻断沙钢一条路的同时,却打通了另一条路——并购。“《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要求不建新厂、不扩产能,那沙钢怎么才能做大做强?政策同时鼓励钢铁企业间联合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沙钢的新机会。”沈文荣说。
   2006年6月,在国资背景钢企启动并购后,沙钢直接拿出20余亿元现金,分两次收购了江苏淮钢共计90.5%的股权,吞下300万吨钢铁产能。
   江苏全省有4600多万吨钢铁产能,却有数十家钢铁企业。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近年必须通过关闭和并购等措施实现行业相对集中。至此,沙钢和江苏省政府有了合作的基础。
   据《财经》记者了解,沙钢在并购淮钢后,迅速从银行获得贷款,有效补充了沙钢的现金流。一位沙钢高层称,收购淮钢不但没有占用资金,甚至还使沙钢多了10亿余元的周转资金,这使得沙钢得以进一步收购河南安阳永兴钢铁(下称永兴钢铁)。
   一年后的2007年9月24日,沙钢以20亿元现金代价,买下永兴钢铁80%的股权,沙钢先期注入的10亿余元资金即从淮钢获得。永兴钢铁的主要管理人员和财务负责人,皆从原淮钢高管中派出。
   永兴钢铁是河南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1993年建厂,目前拥有钢铁产能100万吨左右。而沙钢更看中永兴钢铁正在上马的250万吨技改项目。
   沙钢仍按照其“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内后外”的策略,物色其他收购对象。“我们确实同时与好多家潜在并购对象谈判,只是没谈成的事不好公布。”一位沙钢高层说。
   2007年岁末,沙钢并购再下一城,从南丰镇永联村委会手中买下江苏永钢25%的股权,永钢离沙钢仅十几公里。沙钢不愿透露收购代价,但据《财经》记者多方了解,这次收购,沙钢出资为10亿元上下。
   江苏永钢拥有近百亿元的总资产,年产钢能力高达500万吨。单从产能角度分析,沙钢此单收购的权重,不亚于轰动业界的宝钢收购八一钢铁——后者被收购时,产能仅为300万吨,技改后可达500多万吨。
   但沙钢此番收购,在外界看来并不符合沙钢要求绝对控股的一贯做法。据业内知情者透露,此单收购起因,是江苏永钢负债率高企,有说法称接近80%,因而无法继续得到银行支持。
   在国家要求钢铁业集中的背景下,张家港市政府出面撮合,企业走上谈判桌。双方经妥协达成协议——沙钢同意短期内不插手江苏永钢具体事务,但双方并未排除未进一步整合的可能性。
  
  徐图铁本老厂
   沙钢在2007年还进行了一桩并不起眼的收购,即收购年产钢30万吨左右的常州鑫瑞特钢(下称鑫瑞特钢)51%的股份。沈文荣证实了收购事宜,并称耗资不多。
   沙钢之前的三单收购,所获得的新钢铁产能分别为300万吨、250万吨和500万吨,以鑫瑞特钢之规模,本不在沙钢视野之内。业界猜测,其醉翁之意在鑫瑞特钢代管的铁本老厂,后者有120万吨产能。事实上,沙钢对外公布的2500万吨产能,已将鑫瑞特钢和铁本老厂的2007年钢铁产量计入在内。
   “铁本事件”业已接近收官,铁本新厂、老厂必然各有去留,沙钢提前布局之意昭然若揭。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的鑫瑞特钢原本藉藉无名,从2004年8月起才渐为钢铁业界熟识。当年4月19日,铁本在其董事长戴国芳被警方拘捕后不久,即被常州当地政府牵头成立的企业监管小组带入破产偿债程序。
   2004年8月后,监管小组指定铁本公司老厂由鑫瑞特钢承包经营,年租金为10万元。一年期满后,鑫瑞特钢续租至今。
   铁本公司老厂与鑫瑞特钢同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二者相距仅数十公里。1996年即开始产钢的铁本公司老厂,至2004年,拥有钢铁产能120万吨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其总资产达30亿元以上。
   沈文荣不愿就铁本老厂事发表评论,称“铁本的事很敏感,也太复杂”。但他谈及,铁本老厂不像沙钢总部一样临近长江深水港,其地理位置相比中国中西部许多钢铁企业仍要好不少。只要方法得当,没有救不活的道理。
   沈文荣透露,沙钢2008年会全力支持鑫瑞特钢发展,甚至会从沙钢总部拆一部分设备支援。
   从沈文荣的上述表态中不难体会,沙钢对于如何经营鑫瑞特钢早有打算。这相当于以实际行动向“铁本事件”相关各方,包括国务院高层,证实沙钢的能力和诚意;一旦高层态度松动,沙钢就能占得先机。
   不过,截至目前,铁本重组仍无进展,江苏南钢重组铁本的方案,至今仍搁置在国务院的案头。沈文荣仍需耐心等待。
  
  与宝钢交好
   沙钢之所以在2007年放开脚步,除了感受到江苏省政府的扶持,与宝钢关系好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007年8月底,北京《华夏时报》报道了宝钢将参股沙钢、成为沙钢第一大股东的消息。从《财经》记者了解的情况看,2007年,宝钢和沙钢交往确实突然密切起来。
   张家港当地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沙钢和宝钢的联合原本不大可能。沙钢是宝钢在中国强有力的挑战者,双方又同处华东,共饮一江水,相距仅数百公里。宝钢既往的战略是做中国钢铁市场的高附加值产品,而沙钢恰恰也在觊觎此一市场。“铁本事件”前,沙钢新上650万吨热卷板项目时,只有宝钢上马了同类项目。
   众所周知的是,近十几年来,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凭借其高效率挤垮了众多国资钢厂,以宝钢、鞍钢为代表的国资钢厂,一直对民营钢企存有戒心。
   时过境迁。2007年1月,徐乐江接替谢企华出任宝钢集团董事长后,力推宝钢新战略,过去紧绷的形势发生改变。徐乐江的新战略是,不再依靠新建厂区和新扩产能做强宝钢,而要通过并购重组做强宝钢。徐乐江为宝钢提出的新目标是,2012年要达到8000万吨的产能规模。
   目前,宝钢集团本部钢铁产能2300多万吨;2007年收购八一钢铁后,产能增至3000万吨左右;即使加上正在谈判的包钢集团,目前距离8000万吨的目标仍很遥远。如与产能仅次于己的沙钢联合,将是宝钢并购路上的一大突破。
   同样走在并购路上的徐乐江和沈文荣必然有相同的体会:中国钢铁业并购困难重重。分布于中国各地的钢铁厂,由于体量庞大,多数为当地经济支柱,且牵涉地缘政治因素,并购背后都有种种市场外的干扰。
   而对于沙钢这样体量庞大的民营企业来说,在中国现行制度中腾挪辗转,上市、引援先后受阻,若能结盟宝钢,将可获得更大的伸缩空间。
   时间创造了机会与桥梁。据知情人士透露,徐乐江与沙钢常务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刘俭均于1982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据说两人为大学同班同学,相交甚好。徐履新后,此层关系成为两家企业交好的早期纽带。
   《财经》记者获悉,在沈文荣与徐乐江的多次密晤中,已探讨了双方合作的各种可能性,沙钢的底线是,宝钢不要过多干预沙钢的生产经营。在此基础上,同意双方联手成立一家由宝钢控股的新公司,由这家新公司控股沙钢集团。双方谈判仍在进行之中,但态度均不急切,也拒绝对外界谈论此事。
   业界认为,无论此事最终成与不成,与中国钢铁业内最有话语权的宝钢交好,无疑有利于沙钢的做大做强,也有利于在其与宝钢的谈判中获得更有利条件。
  
  十字路口
   上市、引援、并购或被并购,未来的各种可能性都摆在沙钢而前。对此,61岁的沈文荣表示,沙钢过去和未来都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要自己把握命运。“你自己不做强,谁和你合作?”
   根据沈文荣亲自给沙钢定下的以推进联合重组为主的战略步骤,基本原则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以钢铁产业为主,以关联度大的上下游行业为辅”。
   沈告诉《财经》记者,2008年沙钢并购重组最主要的工作有两项。
   一是将对收购来的企业进行改造和管理。“沙钢收购不是为做大规模才收购,而是想收来管好,像淮钢一样。”
   二是进行新的收购,除了钢铁主业,还可能收购上游铁矿、焦炭企业等;在钢铁主业方面,易的、近的和内的没了,会进行难的、远的和外的。沈文荣笑称,2008年沙钢在并购重组方面肯定还会有大动作,但成功之前不便披露。
   不过,业界对于沙钢已有的和未来的收购计划不无担忧,原因是沙钢至今没有一个融资平台,收购完全采用现金模式。
  沙钢并非上市企业,发动收购前,负债率已在50%-60%之间。而沙钢收购资金来源无非两个渠道——自身盈利和银行借款,加之沙钢收购的企业多为高负债企业,均需新资金注入方可转入良性轨道。由此,在业界看来,短期内连续收购理应推高沙钢的负债率,使沙钢自身资金链趋紧。若遭遇钢价下滑、市场不景气或整合不力,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以沙钢2007年的收购为例,对江苏淮钢共计投入34亿元、河南安阳20多亿元、鑫瑞特钢按常理在数亿元、江苏永钢10亿元上下,总投入共计70余亿元。
   沈文荣对此的回应是,沙钢一直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上述收购资金按沙钢近年利润情形,应都在能力范围内。沈称,经过四次收购,沙钢负债率与收购前持平,仍为57%-58%之间。
   但业内人士保持质疑。以沙钢公布的总资产和负债率计算,按现行银行年利率计算,财务成本就达20亿元左右。此外,沙钢在2008年4月12日还有一笔为期一年的12.5亿元短期融资券,需到期归还。
   沙钢尚未上市,外界因此难以一窥其财务报表。但显然,沙钢现金收购模式的前提,必须是沙钢自身持续获得较高净利润,以及被收购企业像江苏淮钢一样迅速扭亏,否则都难以为继。
   2008年1月14日,沙钢在张家港举行银行答谢晚宴,来自全省各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的高层赴宴,共计240多人。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沙钢仍颇得银行信任,也显示了沙钢对于资金的渴求。
   在观察家看来,沙钢要大踏步收购,当务之急仍是解决上市难题。沈文荣在2007年10月时曾透露,沙钢已开始推动上市工作,并和高盛等潜在的战略伙伴谈判,但尚未有时间表。
   接近沙钢高层的消息人士告诉《财经》记者,2007年9月底,高盛集团欲斥资收购沙钢股份,双方本已草签协议,却因未获主管部门批准而搁浅。目前高盛与沙钢的谈判仍在进行,而上市一事也仍未见进展。
   知情人士透露,沙钢最有可能的选择是借壳上市。2007年春节前后,沙钢对凌钢股份(上海交易所代码:600231)的收购就有此意。但此事最终因辽宁本地国企鞍钢出手收购凌钢而功亏一篑。
   分拆上市也是可能的选择之一。由于沙钢自身体量庞大,且自身股权也不明晰,整体上市困难重重。不过,分拆上市在现行监管体制下,因有同业竞争等问题,较难为证监部门接受。
   第三种方式是引进外资,并实现海外上市。这也是沙钢原本力推的方案,但由于引资高盛受阻,也使得沙钢不得不暂且放慢脚步。
其他文献
零件库的日常管理中涉及的部门多、信息量大,为了保证零件库的高效运转,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企业管理需要的零件库管理信息系统。基于此,通过系统规划,建立B/S模式的网络应用,数据库
为了对动态PN码捕获中使用的分段匹配滤波器的设计进行指导,在建立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分段数、FFT点数与载波频偏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分段数可以减小载
即使必不可免,也不宜加冠“适度”之名而放松应有的警觉    央行公布,截至3月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5.4%,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同时,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5万亿元,直逼去年全年4.9万亿元的水准。    这些数字令人吃惊吗?没有。也许“大数目字疲劳症”全球流行,人们处变不惊。我自己的问题倒有一个:如此的货币供应增长,还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吗?    讲过了,中国经济面
价格管制、通货膨胀、外需减速和投资收益这四个重要因素不仅影响企业盈利增速,更重要的是还会改变各个行业的盈利分布    刚刚公布的今年1月-2月工业企业盈利数据,引发了人们的某种担忧。如果仅从表面数据看,今年前两个月工业企业业绩同比增长16.5%,比去年前11个月的36.7%增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  盈利增速下降固然值得关注,但我们更应关心盈利结构的变化。而价格管制、通货膨胀、外需减速和投资收益这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将同时运营GSM/TD—SCDMA/TD—LTE/WLAN四张网络。根据未来业务需求与网络能力,中国移动提出了四网协调发展的策略,通过四网协同,发挥各自网络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