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旅视角下延安窑洞民居改造设计研究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落实乡村文化复兴策略所提出的系列重要战略部署,立足中国新经济发展重要阶段,落实“五位一体”的创新经济发展理念,利用环境设计学、遗产保护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以红色文化遗产基地、传统窑居村落——延安宝塔区赵家岸村的整体景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轴两线两基地”的规划提升策略:一条入口轴、“红色文化为载体的学习体验和窑居民宿”两条主线路、“红色旅游文化教育基地和美术写生基地”两基地,打造圣地延安窑洞民宿新标杆,开创研学红培旅游示范新高地,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对接,实现乡村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由于煤矸石堆放产生的淋滤液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煤矸石在自然堆放条件下经雨水浸泡冲刷作用污染组分的释放规律,选择在有机玻璃柱内堆积煤矸石模拟内蒙古唐家会矿区降雨条件下进行了间歇性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污染组分TDS、pH值、F-、SO42-、总碱度、Cl-、总硬度及COD在Ⅰ期内的释放量较大,Ⅱ和Ⅲ期呈波动状,Ⅳ期时趋于平稳.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这些污染组分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能够反映各污染组分具有相同的来源或地球化学过程;主成分分析总体解释了80.7% 的变量方差贡献率,
由于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隐患,通过研究湖南某废弃铁合金厂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探究了多种重金属修复方法的应用的可行性.前期对土壤中镉、铬、铅、锰、锌、汞等10种重金属进行了检测,发现铬的含量最高,超标率达到了69.2%,其次为锰、锌.为修复污染区域,针对上层污染土壤(0~50 cm)物理性治理清挖转运填埋,上层污染土壤(0~50 cm)综合运用外借清洁客土阻隔回填法.下层污染土壤轻度采用化学稳定化固定技术,治理后原位回填.治理完成后采用逐个比对法进行了土壤修复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此次修复了占地约10
针对储粮冬季通风过程中的水分减量引起粮食损耗偏大这一问题,通过控制风机出风端的空气湿度,实现粮堆在冬季通风降温的同时保持粮食水分基本稳定,达到保水通风的效果,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