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与利的冲突与协调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并不是和一切利益对立,相反,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义与利二者既有相互冲突的一面,也有和谐一致的一面.义与利的冲突是义与不义之利的冲突,义与利的协调是义对正当利益的促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本着实然与应然相统一的原则,协调义利关系,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其他文献
新世纪我国农村贫困现象的基本特征将由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且相对贫困将逐步成为农村贫困问题的核心和扶贫开发的重点.因此,必须及时转变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政策,通过
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因其传播模式之新颖及承栽功能之强大,日益受到高职大学生的青睐,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应用这一新兴的
哲学视野中的人格是人的主体性在主体身上的集中表现,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一种资格.人格随着主体对象性活动而发展和转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应摈弃附属人格、无为人格
信贷资产的存量盘活和增量优化是提高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效益性与安全性的关键所在。对企业有效益、有市场、有销路的产品实施货款“封闭运动”管理,支持企业走出困境;把不良债权
国家信息政策问题是近几十年来各国都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家信息政策过程与所有政策过程一样,都以政策需求为起点.中国是否存在国家信息政策需求?本文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
唐代落第诗在展示唐代士人的文化品格、自我价值观念、情感世界等方面 ,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此着重阐述其所折射的士人文化心态:文场蹉跎、失意怀羞的心理; 羁旅行役之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