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生反思 提高学习效率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ding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成为影响学习效率的关键。强化学生反思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选考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采用抓住学生暴露的问题讨论交流、利用或制造学生的困惑交流讨论、解决新问题迁移应用等环节构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强化学生反思将起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反思;地理选考;学习能力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给地理学科带来机遇的同时,对地理选考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选考时间提前、考试范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成为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强化学生有效反思,不失为一种提高地理选考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强化学生反思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反思就是回过头来思考,是指对自己所作所为或人生经历的总结,并从中找出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反思是源于心灵的力量,是进行自我唤醒的过程,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反思力是贯穿学习始终的反省力和评判力 [1],是学习力的一种。所以强化学生反思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深入研究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和浙江省高考地理试题发现,浙江省的高考命题不仅考查地理基础知识,更多的考查地理学科能力。在选考复习阶段,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体系,短缺的是对核心知识内容的应用性提升、获取和分析试题地理信息的能力,应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如果只注重于教师讲知识、讲例题,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特别是到了选考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进入瓶颈阶段,不断提高能力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而学生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学生自己不断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不断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从而提高(形成)解决问题的新能力。学习就是为了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强化学生的反思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进而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利于选考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学生反思的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了强化学生反思的教学尝试。以下以一堂地理习题讲评课为例,探索如何强化学生反思,提高选考地理课堂学习效率。
  (一)强化学生反思的课堂学习模式
  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在地理习题讲评课中强化学生反思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二)具体实施
  以《气候》习题讲评课为例,进行此教学模式的课堂尝试。
  1.呈现学生典型答案,暴露问题,激起共鸣,引起反思
  【课例说明】
  例题:(2016年4月湖州市一模卷)法国常规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是其能源开发的主要方向。2015年9月,法国启动建设世界首个大型浮动式海上风电项目。图2为法国地形图,图3为法国土地利用规划图,图4为图2中甲、乙两地气候统计资料。
  问: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这是一道经典的气候要素比较分析题,比较适合综合复习的课堂教学,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课堂上,先呈现一般水平学生的典型答案:
  差异:1.甲地气温季节变化较乙地小,总体气温较乙地低,夏季气温远低于乙地。2.甲地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变化较乙地小,夏季降水远多于乙。
  原因:1.甲纬度高于乙,大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小,气温低。2.甲地位于盛行西风带,受西风影响时间长,且位于迎风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乙地受西风影响时间短,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3.甲地为温带海洋气候,夏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4.甲地临太平洋,海洋面积大,海洋性强,水汽多,温差小;乙地临地中海,海洋面积小,海洋性弱,水汽少,温差大。
  教师:这是我班某位同学的答案,大家看看他能拿几分?
  【分析】区别于以往的习题课,这堂课教师将前一天某学生所做的作业拿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来评析、“打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自发地将该生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進行对比: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内容做得比自己好,哪些内容做得不如自己;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想到的答案等等。这些自发的对比会引起学生对自己作业的自发反思。
  分析讨论学生的典型答案,就是把学生的思维痕迹呈现出来,把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以此激发广大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评析答案、反思自身答案的欲望。这种呈现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发对比的教学就是强化学生反思的教学,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提高了效率。
  为保证学生能充分反思和全员参与反思,习题的选择、学生答案的选取要有典型性。不必选择太完美的学生答案,不然就没有进一步反思的余地;不能选择错误太低级的学生答案,不然会使学生失去反思的动力。要选取一般水平学生的典型答案供大家“打分”,这符合新课改倡导的大众教学理念。另外,例题的选取要典型,要有能暴露学生问题的“陷阱”。
  2.交流讨论,利用困惑,充分反思
  【课例说明】
  学生困惑:“这个气候差异应该都考虑到了,原因分析也很有理,我觉得写得很到位了。为什么只得6分呢?”
  “除了纬度对气温的影响,还考虑到天气对气温的影响,海洋面积的大小对温差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考虑得比我仔细。”
  “该同学忽略了什么因素呢?”
  “图文材料里还有哪些有用信息呢?”……
  学生反思: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图文材料中反映出来的信息,哪些信息有用,自身答案中的问题,答题思路,信息与原理之间如何建立关联,等等。
  【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以及与同学的交流中,通过对相同观点的补充,不同观点的交锋,充分反思自身暴露出来的一个又一个思维问题,并将其逐渐修复,从而获得对“气候特征差异及形成原因”问题的正确理解,并在交流讨论反思中将知识能力迁移外化,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认知结构的自主优化和能力的实践提高,离不开充分反思,而充分的反思是在学生的困惑中,各种观点的补充与交锋、思维的迸发和涌动中产生的。所以利用学生的困惑充分反思将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这种利用学生困惑让学生充分反思的教学就是在强化学生的反思。
  3.提供参考答案,制造困惑,再反思
  【课例说明】
  课堂展示例题的参考答案。
  差异:甲地降水总量多于乙地(1分);甲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乙地冬季降水稍多(1分);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1分);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1分)。
  成因:甲地纬度高于乙地(2分);甲地全年受西风影响(2分);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2分)。
  引导再反思1:为什么海洋面积大小对温差的影响、迎风坡对降水的影响、不同天气对温度的影响不对呢?
  经过新一轮的讨论交流,学生发现:下垫面、天气等因素对气温、降水是有影响的,但相对而言是次要影响因素。
  引导再反思2:为什么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短造成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也不对呢?
  经过对比反思,学生发现:不同气候类型下,降水差异的原因主要受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相同气候类型下,降水差异的原因则要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强度问题。
  归纳答题模型(见图5)。
  【分析】教师通过展示参考答案,引用例题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制造困惑,引导学生再反思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影响因素的主次、文字图表中信息提取的有效性、信息与原理之间联系的建立等问题,从而建构该类问题的解题分析模型,以方法的不变应题目情景的万变,提高学习效率。
  从困惑、对比到归纳、提升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反省、评判。这种反省、评判就是反思。这种利用参考答案制造困惑、触发学生再反思的教学就是强化学生反思的教学。
  4.挑战解决相似问题,强化反思
  【课例说明】
  相似问题:(2015年10月选考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6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7为图6中①地(海拔380米)和②地(海拔457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问:比较①地和②地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6分)
  【分析】学生对相似问题的解答,是对解题模型的应用,是对已习得思维能力的迁移应用。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外迁,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发展地理素养的目的,这不仅利于高中的学习,更利于终身的学习。在问题的解答、应用、分析中,学生的反思贯穿始终。反思问题的解答、反思已习得知识的正确与否等,都将利于知识的主动建构,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利于学习。而给学生提供解答、应用、分析的机会就是对学生反思的再一次强化。
  相似问题的选择除了在考查内容上相似之外,在能力要求上要有能挑战学生潜力的典型问题,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而面对挑战性问题的反思将更利于触发学生的思维点,往往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与探究欲望,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
  三、两点思考
  (一)关于“有效反思”的思考
  “有效反思”如何界定?“有效”的外延很广,“有效”也是相对的。就本论题来说,“有效反思”是对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而言的“有效”,即为利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反思。所以,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充分激发的反思都可以认为是有效反思。一般从学生的新奇处、困惑处、共鸣处、挑战处等点位去捕捉和定位学生的兴趣、情感与思维的触发点进行有效反思[2]。如在呈现学生答案环节,抓住学生的共鸣处,激发学生反思;在交流讨论及呈现参考答案环节,利用和制造学生的困惑处,让学生充分反思;在解决相似问题环节,让学生挑战解决新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不断反思,迁移应用。此外,新课改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所以利于提高地理素养、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反思,都是有效反思。
  (二)关于“如何强化”的思考
  通过增加反思次数是实现反思强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能促发学生反思的次数。如在本学习模式中,笔者通过呈现学生答案、交流讨论、呈现参考答案、解决新问题等环节来一次次强化学生的反思,提高学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各环节学习中,引导学生充分反思,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自己答案中忽略了什么因素?题目材料中哪些信息有效?等等,增加反思频次。
  增加反思頻次,就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即有机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机会去进行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迁移应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多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表达与交流、迁移与运用等方式提高反思的频次和质量,从而发展(形成)出更具实践力的解决问题能力。另外,增加反思频次,要善于捕捉能触发反思的教学时机。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对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捕捉恰当的教学时机,强化学生反思。
  参考文献:
  [1]贺慧,吉萍.高中生内源性学习力的区域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17(13):47.
  [2]李松林.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教学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7(8):9.
其他文献
一    迪克京是一只英格兰杂交狗,头像猎兔狗,毛像牧羊狗,尾巴像拉雪橇的狗。如同所有的杂交狗一样,它满身长有漂亮的黄毛,同时有一个可贵的品质:自重、忠诚,和人的关系好。  10年前,煤矿工人莱特在跳蚤市场上从它的3个小兄弟中挑出来买到它,它舍不得离开小兄弟,在他家难过地叫了3个月才慢慢安下心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狗和主人变得亲密起来。  从此,除了礼拜天,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夏天或冬天,迪克京每
德国的学校常常召开家长会议。家长会上总是谈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儿子徐果一年级的时候班级组织旅行,因为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大家都非常重视,家长会就开了两次。   我在家长会上基本不太发言。经验告诉我,我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总有家长帮我先说了出来。而且我还注意到,在家长会上提意见最踊跃的,嫌老师讲课不好,或者作业太多的,总是那些功课不太好的孩子的家长。看明白了这一点,我就更加矜持起来。所以为了旅行
1    我走进教室时,老师还没来。  浅浅看着我,说,快赶作业吧!老师还几分钟就来了。说的漫不经心。我一脸无奈的看她,我就只有作业永远没做完,然后早上来赶的份儿吗?  浅浅吃面,说,再浪费时间,你的作业永远做不完了。  我苦笑,纯黑色的书包,打开,英语书,数学书,物理书,化学书,然后是作业。奋笔疾书。在将化学遗留下来的几道题赶完之后,班主任数学老师走了进来。  收好作业,读书。剩下的就只能剩下了
那一年,她被检查出了肝炎,一夜之间,她便成了孤家寡人。同事们和她说话时总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就连一直苦苦追她的男孩也变得客气起来。   情绪低落中,人也恹恹的没有力气。她索性请了病假在家,除了采购必要的食品外,连门也不出一步。   邻家的小男孩来敲门的时候,带着一个盒子,里面是几十条小小的蚕。他因为要随家人外出,拜托她帮着养几天。   她推托着说不会养。但他恳求道,很好养的,一点也不用你多操心,每
1    田乐奇拉上我,带我到了一条很陌生的路上。这条路有些破败,坑坑洼洼,没有路牌,两边的建筑也着实让人别扭。一栋看起来新一点的房子间隔着两栋旧房子。但田乐奇说,他对这些毫不在乎。相反,他说,他喜欢那些灰色的老房子、青色的老式路灯,还有那长满青苔的电线杆。  我半信半疑地点点头,这种感觉有些索味。到了十字路口,田乐奇说:“要不,我们以后都走这条路?”  我奇怪,“你为什么要绕这么远?”  “你是
有谁会忘记这个雨季的花园呢?    First    一下课,高三年段教学楼外的那片天空就会热闹起来。  一架架轻盈的纸飞机随风飘扬而起。有的超远距离航行,一口气飞过教学楼前那块空地,直奔大操场;有的舍不得离开主人温暖灵巧的双手,一被抛出去,就又调头撞回到主人怀里;还有的“强”得离谱,竟然一改物理平抛原理,无论给它多大的初速度,它都是直线坠落。  玩纸飞机并非是因为幼稚,而是我们需要缓解压力,让这
高三那年,我是一所二流中学中最优秀的学生,把年级第二名远远甩开了100多分。老师们更是把我当成学校的希望,期待我能打破本校的零纪录,考上清华北大。甚至,有时我迟到时,老师要等我来了之后才开始上课。我活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活在老师家长的赞扬中,久而久之,我渐渐骄傲了起来,得意忘形的我却一点也没发现。  英子是农村来的,和我同宿舍,成绩中等,相貌平平,我从未注意过她。  那天上体育课,我突然不舒服,
摘 要:精准的学情分析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关键作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情分析缺失以及窄化现象。科学实施学情分析应综合运用经验分析、问卷调查、资料分析、观察、测验与访谈等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情分析;教学系统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名著《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中写道:“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
这是一个假设测试题,假如你拥有一座私人的小花园,除了必备的花草树木之外,你还希望有些什么配备设施呢?  A. 养鱼的小池塘  B. 典雅的喷水池  C. 可供乘凉的凉亭  D. 秋千或摇椅   测试结果:  选择A的人:你是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家人对你而言最为重要,其他都靠边站。而且你认为“家和万事兴”,所以在个性上,你是偏向保守与传统路线,一切都以家庭为重呢!  选择B的人: 追求财富是你毕生的
5月9日晚,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间狭小的会议室里,一位戴着眼镜、中等个子的壮实小伙儿站在讲台上,和台下十几位清华学子热烈地交流着,现场气氛显得格外活跃。小伙子名叫李洹,是目前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高等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他和众多清华学子走到一起的原因,正是他们共有的爱国情怀。而李洹之所以受到同龄人追捧和青睐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在不到一个月前的4月19日,他在法国巴黎街头以激情而理智、并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