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58岁.左眼睑无痛性包块20年余,逐渐长大,伴左上睑下垂11年,当地医院曾诊断为"沙眼",行左上睑结膜病变刮除术,2009年10月26日到我院就诊,当时不明肿物性质,以"左眼睑新生物"收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5,眼压:右13.2mmHg,左12.6mmHg.左上睑可触及23mm×11mm肿物,左上睑机械性下垂,遮盖瞳孔区近一半,提上睑肌肌力正常,左眼下睑可触及13mm×
【机 构】
:
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58岁.左眼睑无痛性包块20年余,逐渐长大,伴左上睑下垂11年,当地医院曾诊断为"沙眼",行左上睑结膜病变刮除术,2009年10月26日到我院就诊,当时不明肿物性质,以"左眼睑新生物"收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5,眼压:右13.2mmHg,左12.6mmHg.左上睑可触及23mm×11mm肿物,左上睑机械性下垂,遮盖瞳孔区近一半,提上睑肌肌力正常,左眼下睑可触及13mm×5mm串珠样肿物,上下睑肿物均质硬,边界较清,触痛(-),相应睑结膜黄色增生肥厚,表面粗糙。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青年女性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分析其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相关关系,探讨青年女性近视的眼底微细结构的变化规律.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7~10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收集107例青年女性(年龄为19~30岁),214只眼,按屈光度(SE)进行分组,A组,低度近视组:-0.25D≥SE≥-3 D(67只眼);B组,中度近视组:-3D>SE≥-6 D(83只眼)
目的 通过阻断接合粘附分子一1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结构和活性的改变来研究JAM—l的作用。方法由14只大鼠取下28片3.5mm直径角膜片,其中右眼角膜为实验组,用抗JAM一1单克隆抗体处理,左眼角膜为对照组,用磷酸缓冲液处理。处理后在高糖DMEM液中进行培养保存5d,之后用含5%葡聚糖T500的DMEM脱水24h。脱水后每组有12片角膜做锥蓝一茜素红染色内皮细胞活性计数及厚度测量,2片角膜与另外2片新
1998年Smith等[1]首次报道LANK术后早期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发生LASIK术后DLKⅣ期2例,报告如下. 例1女,24岁,叙利亚籍.双眼近视,2006年12月3日双眼同时行LASIK手术.术后1d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1.2,结膜无充血,裂隙灯显微镜下见:两眼上皮修复角膜瓣对位良好
目的 探讨表麻下应用TSV25G(25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合并玻璃体积血的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不明原因玻璃体积血的患者12例12只眼根据术前眼底照相、眼科B超及术中所见和术后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的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表麻下25G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对手术时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目的 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SL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昼夜眼压的影响.方法 POAG患者40例76只眼.倍频Q-开关532nm Nd YAG激光,3ns单脉冲,光斑直径400μm,激光击射下方180°范围小梁组织,能量0.53~0.89mJ,点数60~100点.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 对2003~2010年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AIDS合并CMVR的患者共34例49只眼,进行常规视力、裂隙灯检查、间接眼底镜、九方位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血清CMV抗体检测.总结眼底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病变的可能影响因素.其中16例24只
患者女,43岁.因右眼反复出现短暂性黑矇三月余于2011年2月9日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0,双眼眼压正常,眼部超声多普勒检查无异常,双眼前节检查正常,双眼屈光间质清晰,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双眼视盘境界清楚,色泽正常,双眼杯、盘直径比约为0.3,视杯境界清楚,视网膜血管屈膝爬行而上,以右眼为甚,双眼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清(图1,2).Humphrey视野计75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探讨不同性质各类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5例(139只眼)弱视儿童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并根据矫正视力情况,给予相应的遮盖、药物及弱视训练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88.48%,基本痊愈率57.55%,进步率30.93%,无效11.51%.其中轻、中度弱视治疗效果优于重度弱视(P<0.05);屈光不正性疗效好于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中心注视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野光敏感度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观察研究.采用RTV100-20CT和OCTOPUS101视野计对POAG患者22例(22眼)及CPACG患者22例(22眼)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RNFL厚度及视野光敏感度值进行比较,应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
文中介绍眼眶恶性淋巴瘤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有关进展.主要包括:(1)结膜和眼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能与病原体的慢性感染密切相关.(2)不同类型眼眶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各异,其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MRI脂肪抑制技术及增强扫描,改善了图像质量,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抗生素治疗已引起关注.(5)对于高度恶性的眼眶淋巴瘤或伴有全身表现时,化学治疗有显著疗效.(6)经过近40年的探索,眼眶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