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水果俏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时节,辽中大地,千里冰封消融。在辽宁省黑山县半拉门镇鄢家村日光温室棚区内,潘红磊带着几个农民,肩扛铁锹、手持土篮,穿梭在大棚温室中,准备着新一年的反季节葡萄、西瓜种植。
  黑山县地处辽河下游平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是个“一山一水八分田”的农业县。祖祖辈辈的黑山人,在这片黑土地上,种植高粱、玉米、大豆,而这只能让勤劳的黑山人解决温饱。
  1999年,中考落榜后的潘洪磊不愿再重走父辈在土地上一成不变地种植粮食作物的路子。他权衡利弊后在自家园子里中起了葡萄苗。每天早起,潘红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园子里看葡萄,看发没发芽,长了几片叶子。夏季到来,满园葡萄苗像一群呆萌的小姑娘,绿意盎然地伸展腰肢。潘红磊奔走县城,买技术资料,在家精心管理,抹芽、摘心,施肥、浇水、绑蔓、扒老皮等等,白天在农田劳作,晚上挑灯夜读葡萄栽培的书籍,记重点、做记录,不知道什么叫疲惫。
  2001年,潘红磊种植的葡萄树第一茬果实丰收了,虽然一茬只有200斤的产量,但是成功的喜悦充盈着全家。2002年,潘红磊买来苗木,在大田里种植葡萄,2年后,他在葡萄架上搭建起钢架大棚,搞起反季节葡萄生产。村民开始好奇,纷纷观望,对潘红磊在大田里生产大棚葡萄表示怀疑。直到2005年,潘红磊的两亩地葡萄,卖出了2.1万元,才彻底转变了大家对他的认识,村民们纷纷请教他,研究着怎么搞起反季节葡萄生产。寒冬腊月,东北农民在家猫冬的时候,潘红磊却在大棚里,拉排架、深施肥、侍候棚室葡萄树,累出一身汗,出了大棚就冻成冰,可他却没有丝毫怨言,手把手地教村民,带出了一群能扣棚、会栽培葡萄的能手。
  随后几年,潘红磊发现,裸地西瓜上市时间集中,价格低,利润少,而旺季西瓜下市后,再无西瓜可吃。于是,他利用自家现有的大棚,尝试生产反季西瓜,早春一茬,晚秋一茬。这项创新也取得了成功,给他带来可观收入,村民纷纷效仿,都扣棚种了西瓜,全村形成了规模项目,外地商贩纷纷上门收购鄢家村的反季葡萄、西瓜。后来,他又尝试利用葡萄棚间套种西瓜、花椰菜、牛角椒的方式,并向全村推广。
  在2015年,潘红磊参加黑山县农广校举办的设施农业培训班,在培训中,他学到了西瓜病害防治方法、平衡施肥技术、大棚西瓜高产栽培技术等。这让他如获至宝,他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产中,认真模仿讲师的栽培方式,严格把好技术关,改良了自己的栽培方式,生产中的难题一步步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一年,潘红磊大棚里生产的葡萄、西瓜个大汁甜,卖出了好价钱,葡萄每斤2.7~3.5元,西瓜每斤0.65~0.95元;5个葡萄棚生产优质无籽葡萄3.5万斤,卖出11.5万元的高收益,效益比往年高一倍;棚室西瓜,每亩平均产值2万元,纯利润3.5万元,仅这一年,潘洪磊就挣了15万元。
  潘红磊今年35岁了,他经营着7个水果温室大棚,其中5个大棚栽培葡萄,2个大棚生产西瓜。栽葡萄、种西瓜,十几年来他吃到过成功的果实,遇到过赔钱的年份,受到过家人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也获得了村民的尊崇。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富裕了自己,更是带出一村的富裕。
  辽宁省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 松
其他文献
栏目名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致富快车》  播出频率: FM106.1兆赫 播出时段: 4:30-4:55  栏目定位: 传授致富技术 培养致富技能 提高致富能力  《瓜类蔬菜低温灾害防控技术》  瓜类蔬菜是设施农业种植的主要蔬菜种类,喜温暖气候,在北方地区常用日光温室和拱棚进行反季节生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但在冬季严寒季节常发生低温灾害,造成减产,尤其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农民群众缺
“农广校要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的理念,以‘爱岗敬业,服务人民’为宗旨,充分发挥农广人‘特别讲团结、能吃苦,讲奉献、能战斗’的精神,改革创新,创新发展,努力开创农广校各项工作新局面。”2013年3月,王桂军在调任长清区农广校党组书记、校长的见面会上如是说。  5年来,王桂军带领一班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立校、育才强农”的农广校办学理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级领导
想更进一步,却越走越远    我是高一女生,4年前,我认识了一位男生。那时的我自卑内向,从不向别人敞开心扉。是他,在我不开心时,在第一时间内给我安慰,后来我们一起进入了初中,渐渐地我发现我越来越依赖他,甚至喜欢上了他。有一天我表白了,而他却选择了离开。并且对我越来越冷淡。和我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我知道这样不好,所以我想忘记他。我很努力地去忘记他,可我越想忘记他,就越会想起关于他的一切。我真的好累
人物导读:王飞,男,1982年1月出生,河南省夏邑县刘店集乡徐马庄村王庄组人。通过参加农广校组织开展的培训,掌握了种植技术和管理营销知识,转变了发展理念,创建家庭农场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果蔬事业搞得红红火火。他还积极创办田间学校,为附近村民传授发展经验,成为致富带头人。  回乡创业创建农场  初中毕业的王飞和其他农村青年一样外出打工,由于没有专业技术,打工几年也没有挣到多少钱,王飞就下定决心回到
农民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教育条件的改善,更需要教育精神的支撑。对教师来说,学历提高、能力提升、待遇改善是教育现代化的保障性条件,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永恒需求。“德”是一个人挺拔的脊梁,是生命成长和发展的灵魂,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必须坚持“以德为先”,只有先“立德”,方能实现“育人”的目标。  首先是教师不以物质索取为目的,追求纯粹的教师事业的精神。在我们发展更加完善的教师评价、考核、评奖体系
《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达7.3%》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达7.3%,与上一年相比增加0.8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我国乡村地区经营网络化快速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長33.8%。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我国
从“南京的彭宇案”到“天津的许云鹤案”,很多公众对做好事产生恐惧,害怕好心惹上官司。下面笔者选举了一组案例对做好事者、受益者及第三人之间的法律责任进行讲解,希望能对公众有所帮助。(案例中姓名均为化名)  义务帮忙遇意外 受益人应当赔偿  【案情】梦凡是某重点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外资公司工作。由于梦凡家在外地,公司给她安排了单身宿合。2009年7月4日,夢凡拖着行李来到公司给她安排的单身
有这样一所学校,农民既能学到产业知识,又能获得实训机会,学习不仅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在湖南省农广校成立的全省第一所农业产业化培训分校——国进食用菌分校,3米高的大棚内温暖如春,一排排一尺多长的食用菌包摞得整整齐齐,袋子两侧开口伸出一簇簇蘑菇,鲜嫩肥厚,清香迎面而来;操作间里,10多名农民正在争分夺秒地装置蘑菇包。国进食用菌分校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实现了把农民培育落实到产业链上,让农广校“
《怎样做好家庭农场》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创办家庭农场的优势开始显现,以承包农户为基础发展家庭农场,一方面可以培育专心务农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能够保留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村繁荣。  如何将“家庭农场”培育好,
2013年3月18日,安徽省和县农广校新型农民培训第一期培训班在西埠镇娘娘庙村准时开班。村党总支书记张峰推荐了一位学员,他叫朱善海。提起朱善海,村民们个个都翘起大拇指。朱善海究竟有什么能耐让村民们对他如此钦佩呢?  1964年出生的朱善海面庞黝黑、神态憨憨,说起话来总是乐呵呵的。要是问他来培训班干什么,他只会乐呵呵地说:学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和周边村庄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在家乡小煤矿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