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情感的卡通化镜像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ergh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莱克又来了,不过这一次来是与十年来一同成长的观众伙伴们探讨人生谜题,分享着这个历经千辛万苦回归主流社会的标准好男人的中年危机以及疯狂突围后的神圣回归。公主出身的怪物妻子,喋喋不休的驴子和穿靴子的猫都在岁月的新车辙轨迹中改变了命运,它们在貌似不经意的嬉笑怒骂中,完成了对当代都市人脆弱情感的镜像再现。不同的是,这次的镜像不写实,而是卡通化,让原型们顺利以旁观的身份,看镜中影像的表演。
  [关键词]《怪物史莱克》 情感 镜像
  
  2010年的8月中旬,《怪物史莱克4》总算是赶上了中国暑假档期的末班车,炎炎烈日下登上了3D屏幕,虽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怪物史莱克4》未能如前几部那样掀起狂热浪潮,但也成绩不菲。只是这一次,观众们发现,久别重逢的史莱克不是来给孩子们讲故事的,而是欲与十年来一同成长的各国伙伴们探讨人生谜题,探讨历经千辛万苦回归主流社会的标准好男人,在遭遇中年危机后离经叛道的合理偶然性以及疯狂突围后却未可免俗的神圣回归的无奈必然性。
  
  一
  
  在这场史莱克生命的冒险历程中,都市人的脆弱情感被一一放大,并被卡通化后投影在银幕上。从边缘人物回归到主流社会的怪物史莱克,为真爱心甘情成为怪兽安身边缘森林的公主费欧娜,喋喋不休却对友谊至死不渝的驴子,穿靴子摆酷的大眼睛“萌”猫,还有个子矮小却法力非凡的精灵,每个角色都在自己的戏份里尽职尽责,完成了各自对当代都市人情感的镜像化展示。《怪物史莱克4》用精彩的动作设计和难逃俗套的剧情,较为成功地触动了那些而立与不惑之年的成年“绿粉”们,获得了影评榜上的阵阵好评。
  
  二
  
  史莱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史莱克,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渴望或已经成为了史莱克。史莱克的第一个含义是“怪物”,意即一种边缘化的、间离化的、强悍坚固的群体,一种孤独的、焦灼的、拒绝的、掩藏的状态。在第一部中他完成了从森林里咆哮的、孤独排他的、令人生畏的怪物向都市化微笑的、勇敢无畏的、令人敬佩的平民英雄的转变,他对费欧娜的拯救从为了保护自己独处空间的利益交换,最终转为对审视自我内心、解除心灵封印的自救,是边缘化群体向主流社会靠近的过程;第二部和第三部中,史莱克学习表达情感、学习解读责任与承担、学习表达爱与接收爱,完成了心灵从蒙昧封闭向文明开化的转变。这三部中的史莱克都以“成长”为主题词。人们在这个绿色丑陋的、肌肉夯实而内心单纯、孤独善良的形象中,。感受菪获得都市认同感的艰难。这种看似轻松的艰难,形成了对都市人心理的镜像反映。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曾为获得社会认同感而努力过,都一直在向都市文明靠近——田园生活也被抽象为纹饰符号,成为装点都市空间的元素。这种成长意味着去剥离本我的表皮,压抑本性,在选择中痛苦的放弃。第一部开始时,它用咆哮象征的力量遮蔽着内心的孤独:第三部结尾时,它已经用“放弃”表达了自我对生活的真实追求。所以第三部结束前,史莱克带着都市的认同感回到丛林小屋时,人们被这种不为他价值所动,敢于成为本我,回归本性的选择而感动,这才是史莱克最有勇气的选择。恰是我们内心里对自己最大的幻想却又只有最小的勇气。
  第四部则带来史莱克的第二个含义——矛盾。其实,史莱克的边缘化特性已经决定了它与都市文明间的矛盾差异,第四部则在完成了对其性格成长的培养和塑造后,反观对其内心野性与生活耐性间的矛盾,并对此做出深入分析和强化表达,形成了两种镜像含义:
  一个是对都市人中年危机的针对性情感镜像表达。史莱克在成长的磨砺中,最终成为了人皆称赞的好男人,每日与妻小、朋友共享生活的平庸快乐,在回忆中等待时间沙漏的又一次倒转。然而即便当英勇成为过去的回忆,本性却未曾因此消失。史莱克对过去边缘化自我的亲近和渴望,其实是对现实生活平淡步态的怀疑,是对自我价值追求迷失的困惑,是对未来生活方向驾驭的失控。而立和不惑之年各是人生道路的转点,通常人们以而立之年获得事业和家庭为自喜的标志,在获得的喜悦中会忽视即将告别的自我。所以才有了不惑之年的纠结与焦灼,所以《重返十七岁》中的的迈克会怀疑曾经引以为傲的家庭是否是一团沼泽,曾经一往情深的努力是否是一场错误。所以,《怪物史莱克4》中的史莱克也会为了生活周而复始的重复怀疑了自己的选择。甚至说着和迈克一样的抱怨:我宁愿当初没有选择你(妻子)。所以,感同身受却怯于表达的观众对史莱克的咆哮深感共鸣。银幕已经恰如一面镜子,外面的我们只是伪装的表象,里面的幻影才是内心的真实。
  另一个镜像含义是对都市人矗立于现实与梦想差距的罅隙间困惑无助的普视性情感镜像表达。赵传的老歌《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中感慨道“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感慨着都市人的假面刚强与内在脆弱。在史莱克的浓浓爱意中,妻子对着流星许下心愿——我希望每天都和今天一样。而史莱克的迷失恰是在成就了妻子的愿望与自己选择回到丛林的初衷之后。人们总是单纯幻想着未来的美好,却也经常失算于变化与计划间的时差。最大的困境往往是自己的彷徨,不确定能否前行的同时,就意味着易于陷入困境的漩涡。因此,小精灵的魔法合约生效和解除时,都是以漩涡式的运动方式进行转场——即便是重归故里,也是一场陷入。否定之否定后,也许是轻松无畏,也许是重蹈覆辙。史莱克用最后“鸣鼻”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判断:无论怎样的挑战,目的都是回归平和的生活,有什么比珍惜现在更加重要?
  费欧娜。现实与幻境两重时空中的费欧娜刚好共同构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形象的最高期待——同时具备新时期的思想与旧社会的道德,一如某期《非诚勿扰》中一个男嘉宾对另一半的“简单”要求:做女人该做的事,说女人该说的话,但同时,要有独立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史莱克一方面抱怨现实时空中费欧娜的平庸乏味,另一方面又费尽全力希望将费欧娜从骁勇战斗中带回平和。世人很少能有这样的两次体验,只能借由费欧娜和史莱克的两次相逢来体会其中的微妙。拯救是相互的,强者之与弱者的拯救是力量的给予和困境的接触,弱智之与强者的回馈是心灵的点播和情感的揭示。费欧娜作为史莱克迷失自我后寻源的镜像形象,拯救了史莱克的回归之旅,费欧娜作为观众重新审视自我与对他人定位的镜像形象,或许也可以拯救我们的心灵之惑。
  现实生活中男人更容易在家庭的琐事中失去耐性,因为家庭生活的平庸本质压抑了雄性对世界征服的欲望本能,所以《拆弹部队》中的艾缀奇会在危机四伏且错综复杂的拆弹现场保持理智,却在一整排货架上的麦片面前无措沮丧。而女 性也同样会为光彩的流逝而变得焦躁不安,危机感来自于自身衰老与生活压力间的共同胁迫。或者,也可以认为,每个男人都是史莱克,用年少轻狂的不羁交换来家庭生活的真实:每个女人都是费欧娜,用爱情至上的名义放弃了永葆娇艳的权力。
  驴子。每个人都期望有一个像驴子那样忠实的朋友,但大多数人都缺乏亲自成为驴子的勇气。《闻香识女人》中范克与查理的相互认同,是在于查理首先成为了范克中校心中的驴子,范克这个人形史莱克也最终打开心扉,像驴子唱的那样,“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赶到”,陪同查理走过青春生涯的难关。驴子的喋喋不休恰是它执着坚持的喜剧化表现,不论是前三部中“傻人傻福”的驴子,还是在第四部中被巫婆奴役的驴子,他未曾改变的本性,都是史莱克成就生活的催化剂和助推剂。或者,人们也应该主动成为别人生活里的那只珍贵的驴子。
  猫。是一种对单纯幻想的具体展示,也许人们所一直偷偷勾勒的生活,恰是对自身的主动遗弃。美国人在《加菲猫》中塑造了不喜欢星期一的“美国人的化身”,但当我们真的沉溺于“每天有人梳两次毛,有柔软靠垫和美妙食物”的享受时,我们也就真的放弃了生命个体真是存在的全部意义。有时,幻想最好的实现方式就只是在期待中得到展示。
  侏儒小精灵。边缘人物对主流社会的期待和幻想。伤害是相互的,主流群体对边缘群体的无意压抑与本能排斥,加剧了两个群落间的误读与相互否定。所以才有了《大鸿米店》中陶泽如饰演的五龙,对米的痴狂和敲掉满口好牙、镶上金牙的极端偏执。
  人类游客。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我们在他人的众口铄金中惴惴不安,却也在无形之中成为了偷窥他人的隐私盗贼。当人类导游吊起史莱克的茅房外围,尽显怪物如厕的尴尬与窘迫时,人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就是这样在随意的顽皮中,以好奇的名义成为了捣毁他人生活的元凶?
  
  三
  
  生活是一种在不同人事间的无常轮回,我们上演的是自己的现世,是先辈们的来生,是后辈们的前世。我们在他人的经历中感动着自己的感动,我们亦在自己的生活中理解着他人的生活。《怪物史莱克4》中人物在不同空间内的迥异形态,恰是人们在内心与现实世界间的交错与展映,每个角色的优劣都是人们所欲表达和掩藏的集中放大。在这场卡通化的镜像对视中,人们需要坚定什么,还在犹豫什么?我常对后辈们讲,这世上不需要后悔和怀疑过往,只要在选择的当下用心认真地对时局做出分析,那么不论未来怎样,都应该从容面对。因为即便给你重返过往的机会,你的认知依然如故。真的回归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审视生活和自我的本身,回忆当年选择时对未来的需求,记起举步奔跑时的理由,微笑而坚定地继续生活。
其他文献
一、 微博是科技媒体传播的重要平台  科技媒体是指以科技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媒介,其中又以各大新锐科技媒体网站最为吸引眼球,目前国内知名的科技媒体网站主要有36氪、虎嗅网、雷锋网、砍柴网、果壳网等。这些网站虽然内容侧重点不同——或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社交,或在电子商务,或在创业等——但其对科技标签的偏好是一致的,因此,其对目标群体的定位相对门户网站也更为“小众”而明确。如何在初创时期顺利吸引到
王家卫电影的影像追求唯美的摄影风格,他的一系列影片在影像画面上体现出缥缈、虚幻的纯净之气。王家卫凭借这样具有浓郁情感的影像营造一个感性且恍惚的主观艺术世界,在这个影像世界里观众需要去体悟、领会它的意境之美,理解其对主体自由的表达。王家卫炫丽斑斓的影像风格体现了庄子美学思想中关于审美主体性精神的基本观点。   首先,王家卫电影影像的洒脱和迷离折射了其对“真”美境界的追求。大面积地使用色相单一的纯色
【摘要】好莱坞动画影片的成功使其成为业内重要的参考体系,通过多年的实践,他们已形成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创作理论。我国动画片创作者所面临的叙事与意义的两难问题在好莱坞动画片中总能找到优秀的解决范例  好莱坞动画剧作者深谙动画影片的创作技巧,不仅能够把故事讲得惊险有趣,同时在内容的背后还能给观众一些触动灵魂的东西,即故事的意义  【关键词】主题意义 题材 冲突 突转 多情节  【Dol】10.3969/j
谈及周星驰电影,很多人不免产生如下刻板印象:“令人恶心的镜头比比皆是,粗俗,缺乏应有的美感”。(符志刚:《拙劣的“杂烩”——观有感》,载《电影评介》1994年3期)细数周星驰近五十部作品,这种镜头不可谓不多——在《百变星君》中,其下体变成了可以浇灌花园的莲蓬头;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向春十三娘炫耀其体毛丰盛;在《千王之王2000》中,黄狮虎骗梁宽吃大便;而由李健仁扮演的如花这一丑妇形象则几乎成为
[摘要] 电影《赛德克?巴莱》作为台湾2011年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讲述了日据时代的台湾原住民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骁勇的赛德克部落头目莫那鲁道见证了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最终决定联合其他部落,挺身为尊严反抗。这段莫那带领族人循着祖灵遗训,拼死夺回猎场的历史在教科书上被称为雾社事件。在电影中,如面纱般掩盖和尘封的历史、沉默的少数声音、扭曲的种族经验以及各种边缘身份问题被一一揭开,从幕后走向前台
[摘要] 在高度物质化的现当代社会中,即便是一部艺术片也或多或少的考虑到自身的商业化效果,当然一部商业片也或多或少带有艺术成分,完全的商业和完全的艺术是几乎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经常看见艺术电影也在争夺影院票房,而许多商业大片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在一些技巧上借鉴艺术电影的视角或者手法,往往也会获得票房和好评的双赢。所以说,严格的商业片和艺术片现在不仅没有严格的界限,而且十分模糊,甚至已经严重交叉
【作者简介】张茜,女,河北武安人,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公共艺术学科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影视文化传播研究。【基金项目】电影《集结号》剧照 《集结号》作为近年来一部成功的国产战争片,其反映出的审美文化层面上的特点值得关注。本片的成功为我国同类型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分析。一、影片在叙事模式上的突破  纵观整个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史,《集结号》无疑是个里程碑式的作
[摘要] 基督教从传入中国至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代作家中有不少受其影响,在创作中显示出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史铁生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对基督教的某些教义,有着自己的看法,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真正透彻的思考,对人生的希望和对人性的关怀。  [关键词] 史铁生 生存 希望 救赎     鲁迅、周作人、庐隐等人都受到过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都曾显示过典型的基督教色彩来,其中最明显
[摘要] 影片《黑天鹅》中,包含着一个不断的欲望投射转移和支配侵凌性主体转移的过程,其中也涉及到了想象界和象征界之间往复的运动,在这样一种穿梭中,尼娜的自我构型才被如此建立起来,也正是自我理想与理想自我之间存在不可和谐的异质性,以及沉浸于形象认同的自我,才使得尼娜对诱惑物幻象产生了深度的痴恋,继而有着诸多的试图缝合但徒劳而返的惊诧,这也就导致了主体之真理或无意识真相对自我的穿刺,亦是主体对象征界的
【作者简介】  黄哲敏,男,湖南郴州人,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  在商业市场竞争激烈、屡屡受挫,文艺市场又泛小众化,佳片难寻的今天,愈来愈多国内导演正在寻求走一条新的市场化出路,即以某种文化学说为背景,兼容商业电影重叙事性的创作方式,寻求在商业与艺术间的平衡,如近年上映的《李米的猜想》、《杀戒》、《圣诞玫瑰》、《催眠大师》等,都是导演探寻多元创作的范式。今年初,第64届柏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