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也是治水能手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不仅文章写得好,在兴修水利和防汛抗洪方面也政绩卓著。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东坡到徐州任知州。中秋刚过,黄河的秋汛便涨起来了。八月二十一日,黄河在距徐州城北25千米处决口,洪水到达徐州城外,水位不斷升高。当洪水还未到徐州时,苏东坡就动员群众加高城外护堤。但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护堤还是很可能被大水淹没。苏东坡来到城墙上,望着滚滚洪水心想:如果此时动员城内所有居民带上贵重细软转移,一天之内即可完全撤到西面的云龙山上。但是这样一来,洪水过后老百姓住哪儿?吃什么?最终,苏东坡决心死保徐州。
  当时,城中的有钱人争相出城避水,苏东坡明白这样势必导致民心大乱,遂下令严禁富人出城。但依然有人偷偷出逃,最后,苏东坡拿出强硬的手段,在各城门张贴布告:擅自出城者杀无赦。民心终于稳定了下来。
  苏东坡察看地形,决定从东南戏马台起至城墙筑一道长堤防洪,由各位官员分段负责,哪里出了问题,拿哪里的官员是问。他还派衙役鸣锣通知全城人民,团结抗洪,死看硬守,确保城池万无一失。
  此外,苏东坡穿着草鞋,拄着木拐来到抗洪一线,希望动员禁军参加抗洪。但是按照宋朝的规定,禁军归朝廷直接管辖,没有朝廷的命令,当地知州无权调动。禁军卒长被苏东坡的精神感动了,率领年轻力壮的士兵们拿上土筐、铁锹,加入抗洪一线。
  人心齐,士气高,人们很快在城东南筑起一道护城长堤,总算把黄河水给拦住了。然而,暴雨日夜下个不停,水位越升越高。这时的苏东坡却在城上搭了个临时帐篷住了下来,表明他将与徐州共存亡的决心。军民见此,心里觉得踏实,信心也就更坚定了,于是苏东坡继续发动军民将墙加厚,加高。
  苏东坡带着徐州军民经过45天的死看硬守,硬是把洪水挡在了徐州城外。在防洪的同时,他找到当地对水流方向比较熟悉的人一起商量解决洪水围城的办法。一个叫应言的和尚对徐州水经、地理情况了如指掌,他向苏东坡建议:“只有想办法挖开青冷口,让洪水流人黄河故道,徐州城外的水才可解决。”为了实施这一工程,他带领官佐,在应言和尚的导引下,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青冷口,亲自测量规划。
  方案定下来后,苏东坡亲荷畚(ben)锸,布衣草屣,亲率部队和民夫前往施工。十月十五日,黄河水流入了黄河故道,围困徐州城的洪水慢慢退去。被大水包围45天的徐州城彻底解除了危机,苏东坡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在防洪的45天之内,苏东坡没有回过一次家。古书上说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苏东坡在徐州防洪,恐怕不只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洪水退去,苏东坡没有懈怠,而是上书朝廷请求豁免徐州赋税。为了确保徐州的长治久安,他还决定在朝廷的允许下动用地方财政修筑防洪大堤。他来到防洪时修筑的大堤上,来回查勘,认为这堤实在太粗糙,太不理想了,若明年大水再至,徐州将难以保存。于是他向朝廷上书,说明他准备重修长堤,以防将来洪水再至。皇帝下圣旨赞扬他在抗洪中的功绩,并拨款、拨粮,提供义务工的指标。第二年,苏东坡利用这些物力、人力,在城市的东南建造了结实的防洪土坝。
  编辑/冰如
其他文献
左宗棠自幼耕读于绿树环绕、风光宜人的湘阴(今属湖南岳阳)柳庄,对农林园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有比较深的体验和认识,很欣赏儒家经典《礼记》中“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论述,将春天植树看作造福乡里的行为。  在为父母守孝期间,左宗棠致力于攻读农学等经世致用的实学,很重视秦始皇修筑驰道时在路两边种植青松等巩固路基的经验,植树造林成为左宗棠的一种独特的济世情结。  他用兵陕甘、收复新疆期间,一应军需物资均是经
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杰奎琳·杜普蕾在五岁那年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把闪着金光的大提琴。它比她的个子还要高,还会发出嗯嗯呀呀的声音。杰奎琳一下爱上了这个庞然大物,从此开始了她与大提琴相伴的一生。  她的姐姐希拉里则从小热爱长笛。她们的母亲艾丽丝在伦敦的皇家音乐学院任敦,艾丽丝深知寓教于乐的道理,用音乐游戏来填满两个女儿的童年时光。母女三人常常合奏母亲新谱出来的曲子,艾丽丝双手在黑白琴建
公元前1147年,商朝君主庚丁驾崩,传位给其子武乙。武乙继位时,商王朝的势力已大不如前。武乙是一位强势的君主,决心振兴国家。  首先,武乙把都城从殷(今河南安阳)迁徙到亳(今河南商丘),重新回到了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都城。接着,他整顿军队,加强武备,用重兵去征伐西部以旨方为代表的叛乱方国(指高于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一次就俘虏了2000人。此外,武乙还向南方讨伐地处今湖北秭归的归伯。
一棵高大的百岁月桂树便可展现出令人钦佩的英雄主义典范,那缠绕的树干诠释出其艰难抗争的一生……  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植物都是静止的,它们波澜不惊的生命之旅似乎很少有让人羡慕的地方。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可称道的,那就是它们的沉默:无论外界怎样喧哗,花草树木都站在那里,按照自身节奏呼吸着,喜悦着,忧伤着……  在我们眼中,植物微不足道,充其量是伤感时抒情的对象。我们欣赏满眼皆绿,欣赏姹紫嫣红,欣赏红叶凋零
韩信少年时,穷困潦倒,曾受到一位亭长接济,寄食于其家,亭长妻子十分嫌弃他,经常不给他饭吃。韩信大怒,日后显贵,只赐给亭长百钱,还说:“君,小人也。”但韩信对同样接济过他飯食的漂母却十分感激,还赐予千金。是什么让韩信待人差距如此之大?  秦末去战国不远,先秦之风尚存。韩信虽然落魄,但从他佩剑而且有名有姓来看,他是个贵族。他交往的亭长很可能也是个贵族。韩信在他家寄食,实际上是做他的门客,一到饭点,韩信
东汉是个拼爹的年代,可惜刘备没有爹可拼,他那个穷爹留给他的只是一门织草鞋的手艺。好在刘备天生懂得吸引力法则,他很善于利用一切事物,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刘备家有一棵五丈高的桑树,树冠长得好,自然形成车盖状,刘备便将其塑造成自己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我将来一定能成为帝王,用上这样的车盖。  随后,刘备告别家里的桑树,奔着梦想出发了,并在公元221年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当然,刘备的成功光靠对一棵桑树的想
《沈石溪:我的小时候》一书中,作家没有写他擅长的动物故事和丛林法则,而是讲述了自己的童年,从他幽默、生动的语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贫困、怯懦胆小,甚至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孱弱男孩,是怎样面对人生各种世态炎凉,是如何在物质诱惑与人性良善上取舍,是怎样一步步从泥沼中抽身,走向光明而充满了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作品语言有浓重的海派风格,大量上海方言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与写动物小说截然不同的沈石溪,让我们感受到
晚唐诗人罗隐没有李白的飘逸、杜甫的庄重,也没有王维的俊朗、刘禹锡的洒脱,可他最牛,因为唯独他能把吐槽写成诗,专破心灵鸡汤。  他最著名的那首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题目是《自遣》,就是自己对自己说的话——使劲喝吧!你以为一醉解千愁?哈哈,明天酒醒了还是一样发愁啊!  这真是大实话,可是嘴巴也太损了,那些心里特别苦闷、想借助心灵鸡汤逃避一下现实的人撞到这首诗,心都碎成豆腐渣了。  能吐
早晨,我睡眼惺忪地望着窗户。哇!天空被一层浓浓的薄雾裹了起来,好似穿上了一条白纱裙一样,美丽极了。  走在大街上,我发现大地也披上了乳白色的披风,花草树木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只能看见朦胧的人影。  晨雾像魔术师一样,把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变了样儿;它也像化妆师一样,把人的模样都变了。  晨雾就在我们身边飘来飄去。我伸出手想去抓它,可它早就从缝隙中溜走了。我想尝尝它的味道,可我张开嘴巴一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世铎出生了,并且注定要承袭世袭罔替的和硕礼亲王爵位。  此时的清朝已被强行卷入了近代世界,却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民生凋敝,满目疮痍。世铎七岁的时候,大清开始变天了。沙俄入侵黑龙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道光撒手人寰,世铎的父亲随后也去世了。刚刚记事的世铎稀里糊涂地成了新的礼亲王。  糟糕的是,世铎慢慢长大,时局也越来越动荡:太平军打下了大清的半壁江山;圆明园的大火照亮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