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对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的冠层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麦49叶面积指数(LAI)全生育期变化为单峰曲线,由越冬期开始逐渐增大,于开花期达最大值,
【机 构】
: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对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的冠层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麦49叶面积指数(LAI)全生育期变化为单峰曲线,由越冬期开始逐渐增大,于开花期达最大值,之后下降.开花后D2(基本苗为150×104 株/hm2)处理绿叶面积保持时间较长.其叶片分布(LD)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以D2处理的LD较为合理.各时期处理间平均叶倾角(MFIA)均为高密度的大于低密度的,返青以前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小,拔节以后差异增大,灌浆后期各处理MFIA均有减小趋势.消光系数(K)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
其他文献
临床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以运用中药汤剂为主,西药为辅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兹报告如下:
采用盆栽小麦试验,在开花前7 d利用14CO2光合标记,花后设置对照(A)、干湿交替5 d循环(B)和10 d循环(C)共3种水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约有19.0%~22.0%花前14C同化物被转运到籽粒
在浓度为20%的PEG-8000介导的渗透胁迫下,沙丘芦苇的胚性悬浮培养物的生长受抑程度小于沼泽芦苇,相对细胞活力也较高,表现出比沼泽芦苇较高的耐渗透胁迫能力。对渗调物质含量的分析显示:两种生态型芦苇细胞中脯氨酸含量均随处理时间逐渐增高。沙丘芦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蔗糖含量等表现出比沼泽芦苇更为显著的积累。两种生态型芦苇的渗透适应性细胞中均大量积累脯氨酸和糖类。说明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对提高芦苇细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信息以互联网或其他各种传输途径为载体高速发展,数字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全新高科技信息发展手段。数字信息化发展形势也是国际发展
食品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要部分,"食"是旅游业中六个基本要素,通过不同冲泡时间、温度对白牡丹主要内含物质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4益和30益水冲泡12h,白牡丹的三种主要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