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牧犬接种鼠疫强毒菌后血清F1和IgM抗体变化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牧犬接种鼠疫强毒菌后,牧犬血清F1和IgM抗体变化,探讨F1和IgM抗体在鼠疫监测中的意义。

方法

5只牧犬,采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法向牧犬接种鼠疫强毒菌,测量肛温检查牧犬体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检测牧犬血清鼠疫F1抗体,ELISA捕获法检测牧犬血清鼠疫IgM抗体。

结果

接种鼠疫强毒菌第3天,牧犬血清中检出F1抗体,高峰期为第5~ 58天,平均滴度为1∶28.20~1∶211.60,随后滴度缓慢降低,第560天仍有1只牧犬滴度为1∶25。接种鼠疫强毒菌后第5天,牧犬血清中检出IgM抗体,高峰期为第5~ 23天,平均滴度为1∶28.60~1∶212.00,随后滴度快速降低,第46天以后降到阳性标准以下。

结论

ELISA夹心法检测牧犬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时间长达560 d,可用于追溯动物间鼠疫流行,特别适用于疫源地调查。ELISA捕获法检测牧犬血清鼠疫IgM抗体,阳性时间仅40 d,更适用于判断近期动物间鼠疫流行状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水源性高氟地区人群尿氟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在云南省元谋县按坪坝、山区及混合地形区(海拔分别为898、2 200、1 460 m)立意抽样3个水源性高氟自然村,在每个自然村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小学生所在家庭的所有成员为调查对象。入户问卷调查一般情况;收集调查对象晨尿及饮用水水样,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晨尿及饮用水含氟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综合分析影响人群尿氟水平的影响因素。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2014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监测和爆发疫情分析,为全市预防控制布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按照《甘肃省人间布病监测方案》和《庆阳市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庆阳市下辖8县区40个乡镇的高危人群中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询问与家畜养殖及畜产品的接触情况、临床相关症状及发病情况并进行详细登记。对有疑似布病症状或体征者,现场采集静脉血3~ 5 ml,分离血清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
目的采用TOPSIS法分析评价2009- 2013年陕西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年报数据,利用TOPSIS法对陕西省2009- 2013年碘缺乏病健康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为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开课学校数,学生知晓率差值,开展家庭妇女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村数,家庭主妇知晓率差值,广播、电视播放科普节目、公益广告次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