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结合战略下高校文化艺术教育模式及产教互动特征——基于上海四所高校的个案研究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文教结合”战略已成为一种制度创新模式,既引领着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传播,也指导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支撑和人才引育,产教互动的特征日趋明显.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四所综合型高校的个案研究,试图厘清当前普通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开展模式及其产教互动特征.未来高校文化艺术教育应当形成对共同治理需求的深度共识,探索符合实际的产教融合领导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向认同,深化学科内涵建设的产教融合;推动对关键资源需求的共同理解,完善“人财物”等关键环节的机制保障,真正实现从“产教互动”到“产教融合”的转变.
其他文献
为探寻“全科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要求与培养规律,本文采用质性文本分析方法,选取中国、美国、芬兰三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于韦斯屈莱大学)设立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为样本,运用NVivo 12进行编码后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显示:三个课程方案文字表述特点呈现“传统”和“创新”两种样式;根据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分别对应“教育基本理论主导型”“学科教学的知识能力主导型”和“学习与研究能力主导型”.通过比较发现“全科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突出学习、教学、研究能力;高起点、重研究、多实践、适切性是
政策能否有效执行事关政策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过程-事件”分析方法透视学校课后服务执行的动态过程,揭示隐藏于其中的实践逻辑及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学校课后服务遵循着“权益性执行”的实践逻辑,表现出“重策略而轻规则”、“重硬指标而轻软指标”、“重短期而轻长远”的特征,造成了“高参与率、低实效性”名实分离的执行偏差.政策制定的一统性与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压力型体制下的层层加码与学校组织运行资源匮乏、教育竞争的愈演愈烈与学校关系网络下的共谋行为分别为权宜性执行的生成提供了制度空间、组织基础和社会土壤.促进学校课后服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让人们加速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对文化的分离交融不单单通过文字来实现,而呈现出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元素多元融合的现象.通过不断创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审美原则,打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视觉审美艺术作品.视觉传达设计是从“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发展而来的概念,这种名称变化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艺术设计认知的改变.从专业角度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更加明确了设计的本质问题,更加重视设计的功能与目的.而这也更符合现代商业市场对设计的需求.从专业教
期刊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持续创新、持续改进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形势下,面对各种网络资讯和良莠不齐的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面临更为巨大的困难.但与此同时,无论是日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还是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它们既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推进造成了阻碍,反过来,从技术利用层面看,它们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
期刊
教育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依据.教育规划具有等同于行政规划和行政行为的效力,在编制和实施中体现为对象拘束力、确定力和执行力.要根据规划的特殊性,在教育规划的研究、编制、保障等各环节、全过程进一步强化教育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以确保教育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稳步推进.
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家庭教育焦虑已在我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课外补习投入存在一定关联,也是当前“双减”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洛·梅把家庭教育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过度焦虑.本文围绕“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两种家庭教育焦虑对课外补习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正常焦虑型家庭注重子女“学科类”和“艺体类”双重补习,而过度焦虑型家庭只注重“学科类”补习;(2)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更易有正常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更可能过度
教学学术不仅是大学教师个性化的基本素质,更是高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本文采取混合研究方法,编制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问卷,并结合上海市17所民办高校现行制度办法,对其教师教学学术成果与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分析,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推进的现状.本研究认为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整体较好,但应加强教学学术的学术性与实践性之间的粘合度;民办高校制度文件关注教学学术成果,但应提高对教学学术发展的系统培育及有效落地;民办高校具有推进教学学术的相对优势,但应充分利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学学术的促进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
在欧盟教育治理进程中,出于对权能(competence)问题以及“共同体方法”(community method)存在不足的考虑,欧盟采取的治理形式实现了从“硬治理”(hard governance)到“软治理”(soft governance)的转变,其主要目的 是更有效地适应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硬政治”的需求.作为欧盟“软治理”的重要工具,开放协调法(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发端于欧盟就业和经济政策改革,成型于里斯本峰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教育领域中,开放协调法通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