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名:Jacob strokkens
中国名:石以杰。姓是我自己选的,探洞就是跟石头打交道。杰,是我英文名的音译,很多人都觉得我的中国名字真的很中国。
国籍:美国
运动类型:探洞
从打死也不来到打死也不走
2002年,准备外出旅行一年的石以杰还像很多美国人一样,认为中国“又脏又破又大”。那时候他一门心思去澳大利亚,有种“没什么可以阻挡”的蛮劲。于是当本应该和自己在维也纳碰头的好朋友邀请他来北京的时候,石以杰非常优雅但坚定地说“我不去中国,我要去的是澳大利亚。”石以杰曾经在尼泊尔待过三个月,也去过越南和老挝,可他就是不想去中国。好在石以杰的朋友麦特相当坚持,他颇带威胁意味地告诉石以杰“你必须给我来中国看看,我向你保证,你绝不后悔。”当然,他没说如果真的后悔有什么赔偿条件。也许他预料到这片土地是这么欢迎这个探洞狂人,以致于五年以后,石以杰再也没有想过离开中国。
一句中文也不懂的石以杰在朋友的强烈要求下从东南亚地区转道到昆明,他想去北京,却坐上了去丽江的大巴,到了丽江又错上了去大理的车,当他以为自己到了北京的时候,别人告诉他这里是中甸。反正就是怎么走怎么错,他没能及时来到北京,却沉醉在哈巴雪山的美景中无法自拔。他有点后悔自己当初对中国的成见,也终于知道了除了珠穆朗玛峰,这里还有很多“妖娆万分”的美丽山峰。幸运的石以杰在中国的第一站就误打误撞上了云南,从此,他与这里也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一个月后石以杰终于见到了首都,天底下的大都市都大同小异,它们是促使石以杰上路进行逃亡的重要原因,所以,石以杰不喜欢北京。况且那时正值风沙漫天的四月,他强烈地怀念昆明。
不久,因为签证关系,石以杰不得不回到美国,并重操旧业。他是美国ROPEl公司的装备设计师,ROPEl是全美知名的绳索生产商,他是负责测试装备绳索实际表现的专业人员之一。
石以杰出生在TAG地区(T代表田纳西州,A代表阿拉巴马州,G代表乔治亚州,这三个州是全美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曾经是职业安全教练。他在美国的很多州教过当地的消防员,警察和户外安全员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援救别人。所以用石以杰的话说“我不是在洞里工作,就是在洞里玩儿,不是在洞里玩儿,就是教别人如何从洞里救人。”总之,他的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洞组合起来的。
2004年,曾经死活也不肯到中国来的石以杰带着自己所有的探洞装备——包括“万里长城那么长的绳子”回到了中国。“我就没准备再回去了。”五年过去了,石以杰说,这里比美国更像我的家。
中国洞,外国情
石以杰从来不觉得自己很酷,“探洞不像其他户外运动那样风光,你待在黑黢黢的洞里,没什么形象可言,你出来了,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形象。”他说自己刚到北京的时候,找了一份教英语的工作,结果校长要求他教课的时候穿正装,“我只有条短裤和两件衬衫,探洞的人哪儿会为自己准备正装啊。”现在已经有很多衬衫的石以杰对自己的生活水平很满意。
死心塌地地留在北京,石以杰还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中国的洞穴太迷人了,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洞,最长的洞,有复杂的地形,虽然在北京周边洞穴少得可怜,但广西和云南地区洞穴很多。我相信它们在等着我。”
“我曾经爬过电塔,就是外面的这种,”他指着窗外的那种金字塔形状的电线塔,认真地跟我说。“不过把警察给招来了。在中国探洞的不合法化和不公开化使得石以杰非常头疼,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他遇到的最大的困难。遭遇警察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过每次的结果都很戏剧化。不是谎称自己正在检修线路就是反客为主被警察封为老师请石以杰教他们如何在执勤和援救的时候更有效,更快捷。
“好在每次都是皆大欢喜。”石以杰一脸解脱地说。
他的学生是他的最爱之一,他经常带着孩子们去野外露营,攀岩,甚至探洞。中国的孩子很少进行户外运动,尤其是城币的孩子更是少动。“他们的体质不好,但是他们的热情很高。”石以杰说。他最开心的是看到孩子们执着于户外环境和探洞探险,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很多年轻朋友,有些人在五六年后终于投身户外产业。
异国缘,中国心
石以杰要结婚了。他和新加坡籍的未婚妻相遇在中国,那时她在人大上学,2002年两人就一见如故。谁知是碰巧还是上帝的安排,两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做了六年的好朋友之后,雅各布发现自己爱上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孩。她已经回新加坡,且身为律师,前程远大。他人在北京,当孩子王,爱孩子,爱中国的洞。2007年,雅各布利用十一假期去了内蒙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他在宽阔的草原上祈求上帝不要让他受爱情的折磨。回北京后,他意外地得知自己又有四天的假期,而此时往返北京和新加坡的机票只有1200块钱。石以杰立刻决定飞往新加坡,结果女孩深情地到机场来接他,他也殷勤地见了女孩的父母,却就是说不出口那三个字。
最终,石以杰还是在洞里找到了勇气。他带女孩去探洞,走到很深很深的地方,他拿出戒指求婚,我说,你这是威胁,有点断了人家后路的意思。石以杰露出难得的俏皮笑容,说,“是的,我跟她说,你要是不答应,我就不带你出去。”
女孩的回答是,千万别把咱俩的蜜月也安排在洞里,行吗?
我问石以杰,那蜜月准备去哪里。石以杰说,洞里不行,山里总还可以,反正不进城里。
有种爱叫做回报
石以杰说“如果我没有来中国,如果我直接去了澳大利亚,我的整个人生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仍然是个自私但是技术熟练的探洞专家,我不太会在乎别人痛苦的感受,我很可能终身不谈恋爱。因为没有比较,也自然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缺失了什么。可是阴差阳错我遇到了中国,遇到了我一生的挚爱。经过五年,我已经被这份艳遇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我和我的未婚妻准备搬去西安,并在山西办一个慈善基金组织,那里的人们太需要经济支持了。我知道北京有很多NGO组织,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开漂亮跑车来这里做善事,北京的经济状况已经太好了,好到完全不需要NGO组织为他们做什么。相反,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那些在贫穷中挣扎的善良的人却没人关注。我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当时我在云南时遇到的那些老乡是多么的贫穷。却对我那么欢迎,那么包容,我试图给他们留点钱,不多,可他们就是不要。我甚至要偷偷地把钱藏在枕头底下或者席子底下才行。这些善良的中国人帮助了我,中国帮助了我,我想到了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比起一心一意地探洞,我现在更乐意去关注别人、帮助别人。
同时,我希望我可以利用我自己的技术专长去培养中国的救援人员,当然,我希望能在美丽的昆明培训他们,他们学成后可以到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去。随着中国的户外群体越来越壮大,户外安全保障也即将成为一个大问题,我希望我可以起到一点作用。
中国名:石以杰。姓是我自己选的,探洞就是跟石头打交道。杰,是我英文名的音译,很多人都觉得我的中国名字真的很中国。
国籍:美国
运动类型:探洞

从打死也不来到打死也不走
2002年,准备外出旅行一年的石以杰还像很多美国人一样,认为中国“又脏又破又大”。那时候他一门心思去澳大利亚,有种“没什么可以阻挡”的蛮劲。于是当本应该和自己在维也纳碰头的好朋友邀请他来北京的时候,石以杰非常优雅但坚定地说“我不去中国,我要去的是澳大利亚。”石以杰曾经在尼泊尔待过三个月,也去过越南和老挝,可他就是不想去中国。好在石以杰的朋友麦特相当坚持,他颇带威胁意味地告诉石以杰“你必须给我来中国看看,我向你保证,你绝不后悔。”当然,他没说如果真的后悔有什么赔偿条件。也许他预料到这片土地是这么欢迎这个探洞狂人,以致于五年以后,石以杰再也没有想过离开中国。
一句中文也不懂的石以杰在朋友的强烈要求下从东南亚地区转道到昆明,他想去北京,却坐上了去丽江的大巴,到了丽江又错上了去大理的车,当他以为自己到了北京的时候,别人告诉他这里是中甸。反正就是怎么走怎么错,他没能及时来到北京,却沉醉在哈巴雪山的美景中无法自拔。他有点后悔自己当初对中国的成见,也终于知道了除了珠穆朗玛峰,这里还有很多“妖娆万分”的美丽山峰。幸运的石以杰在中国的第一站就误打误撞上了云南,从此,他与这里也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一个月后石以杰终于见到了首都,天底下的大都市都大同小异,它们是促使石以杰上路进行逃亡的重要原因,所以,石以杰不喜欢北京。况且那时正值风沙漫天的四月,他强烈地怀念昆明。
不久,因为签证关系,石以杰不得不回到美国,并重操旧业。他是美国ROPEl公司的装备设计师,ROPEl是全美知名的绳索生产商,他是负责测试装备绳索实际表现的专业人员之一。
石以杰出生在TAG地区(T代表田纳西州,A代表阿拉巴马州,G代表乔治亚州,这三个州是全美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曾经是职业安全教练。他在美国的很多州教过当地的消防员,警察和户外安全员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援救别人。所以用石以杰的话说“我不是在洞里工作,就是在洞里玩儿,不是在洞里玩儿,就是教别人如何从洞里救人。”总之,他的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洞组合起来的。
2004年,曾经死活也不肯到中国来的石以杰带着自己所有的探洞装备——包括“万里长城那么长的绳子”回到了中国。“我就没准备再回去了。”五年过去了,石以杰说,这里比美国更像我的家。
中国洞,外国情
石以杰从来不觉得自己很酷,“探洞不像其他户外运动那样风光,你待在黑黢黢的洞里,没什么形象可言,你出来了,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形象。”他说自己刚到北京的时候,找了一份教英语的工作,结果校长要求他教课的时候穿正装,“我只有条短裤和两件衬衫,探洞的人哪儿会为自己准备正装啊。”现在已经有很多衬衫的石以杰对自己的生活水平很满意。
死心塌地地留在北京,石以杰还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中国的洞穴太迷人了,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洞,最长的洞,有复杂的地形,虽然在北京周边洞穴少得可怜,但广西和云南地区洞穴很多。我相信它们在等着我。”
“我曾经爬过电塔,就是外面的这种,”他指着窗外的那种金字塔形状的电线塔,认真地跟我说。“不过把警察给招来了。在中国探洞的不合法化和不公开化使得石以杰非常头疼,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他遇到的最大的困难。遭遇警察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过每次的结果都很戏剧化。不是谎称自己正在检修线路就是反客为主被警察封为老师请石以杰教他们如何在执勤和援救的时候更有效,更快捷。
“好在每次都是皆大欢喜。”石以杰一脸解脱地说。
他的学生是他的最爱之一,他经常带着孩子们去野外露营,攀岩,甚至探洞。中国的孩子很少进行户外运动,尤其是城币的孩子更是少动。“他们的体质不好,但是他们的热情很高。”石以杰说。他最开心的是看到孩子们执着于户外环境和探洞探险,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很多年轻朋友,有些人在五六年后终于投身户外产业。
异国缘,中国心
石以杰要结婚了。他和新加坡籍的未婚妻相遇在中国,那时她在人大上学,2002年两人就一见如故。谁知是碰巧还是上帝的安排,两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做了六年的好朋友之后,雅各布发现自己爱上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孩。她已经回新加坡,且身为律师,前程远大。他人在北京,当孩子王,爱孩子,爱中国的洞。2007年,雅各布利用十一假期去了内蒙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他在宽阔的草原上祈求上帝不要让他受爱情的折磨。回北京后,他意外地得知自己又有四天的假期,而此时往返北京和新加坡的机票只有1200块钱。石以杰立刻决定飞往新加坡,结果女孩深情地到机场来接他,他也殷勤地见了女孩的父母,却就是说不出口那三个字。
最终,石以杰还是在洞里找到了勇气。他带女孩去探洞,走到很深很深的地方,他拿出戒指求婚,我说,你这是威胁,有点断了人家后路的意思。石以杰露出难得的俏皮笑容,说,“是的,我跟她说,你要是不答应,我就不带你出去。”
女孩的回答是,千万别把咱俩的蜜月也安排在洞里,行吗?
我问石以杰,那蜜月准备去哪里。石以杰说,洞里不行,山里总还可以,反正不进城里。
有种爱叫做回报
石以杰说“如果我没有来中国,如果我直接去了澳大利亚,我的整个人生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仍然是个自私但是技术熟练的探洞专家,我不太会在乎别人痛苦的感受,我很可能终身不谈恋爱。因为没有比较,也自然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缺失了什么。可是阴差阳错我遇到了中国,遇到了我一生的挚爱。经过五年,我已经被这份艳遇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我和我的未婚妻准备搬去西安,并在山西办一个慈善基金组织,那里的人们太需要经济支持了。我知道北京有很多NGO组织,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开漂亮跑车来这里做善事,北京的经济状况已经太好了,好到完全不需要NGO组织为他们做什么。相反,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那些在贫穷中挣扎的善良的人却没人关注。我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当时我在云南时遇到的那些老乡是多么的贫穷。却对我那么欢迎,那么包容,我试图给他们留点钱,不多,可他们就是不要。我甚至要偷偷地把钱藏在枕头底下或者席子底下才行。这些善良的中国人帮助了我,中国帮助了我,我想到了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比起一心一意地探洞,我现在更乐意去关注别人、帮助别人。
同时,我希望我可以利用我自己的技术专长去培养中国的救援人员,当然,我希望能在美丽的昆明培训他们,他们学成后可以到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去。随着中国的户外群体越来越壮大,户外安全保障也即将成为一个大问题,我希望我可以起到一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