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主流。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在思想、观念和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课堂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运用在各个学科中逐渐成熟起来。
一、做个有心人,巧妙搜集各类教学资源
在信息时代,可以通过各类渠道获得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除了需要学习掌握各类资源的搜集技术外,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把日常生活中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各类教学资源集中起来,使自己做个有准备的人。
在这样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一些信息应用到教学中,如我们常州有个非常好的野生动物园,我去游玩的同时还拍摄了一些动物的照片和视频,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自然现象也拍下来,按类别储存起来,以备教学所需,用身边的事物感化、教育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二、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有了搜集来的各类教学资源,在备课过程中加以合理的设计应用,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图片、声音和录像代替空洞的讲解
教师将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类型运用于生物课堂,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在学习和探讨生物问题时,一般都要创设情境,图形、图像和声音等这些信息可以起到十分好的效果。
例如,在“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中,有一些教师不易说明白、初中学生不易听明白的内容,比如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一些教师不好说,初中学生羞于听的话题,比如生殖系统的有关知识,遇到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用网络上下载的有关青春期教育片《花季雨季》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写出感想。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同时教师也可避免难于启齿的尴尬。
2.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实现教学可行性
生物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有些实验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处理,这是个探索、思考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重复这个过程有点天方夜谭,单靠教师的讲解又有悖自主精神,用多媒体课件搭起实验与探索的桥梁则是最好的选择。
例如,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前人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处理才得出的,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去探索是不可能的,若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课件,就能轻松地让学生享受一次探索的滋味,从而更好地理解基因分离的本质及性状分离的概率。
有些生物实验是危险的、残忍的或者是不可实现的,这时教师可用模拟实验。
3.用动画课件展示微观世界
利用动画课件可以将难以实现的生物过程得以轻松地展示出来,比如细胞分裂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要用烦琐而抽象的语言讲解,边讲边在黑板上绘图,20分钟讲下来,有的学生还在云里雾里呢。如果利用动画重塑动态的分裂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提高知识的传授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用教学游戏检验学习成果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经常用课堂反馈检验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成果。而此时一节课的学习容易使学生疲劳,失去对课堂的热情和兴趣。在准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反馈练习做成动画小游戏,让学生点点鼠标就能轻松地完成课堂练习。
例如,在讲“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时,笔者准备了一个FLASH动画,即将各类生物图片平铺在一个画面上,请学生将图片拖入它所属的类群中,如果答对了,就会出现一个“你真聪明”的对话框;如果答错了,就会出现一个“请再试一次”的对话框。此时用教学游戏检测学生对生物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仅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5.用信息资源对课本合理补充
新课程教材中各类资料图片展示非常丰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书本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有些资料还不够详细,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利用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很好的补充。例如,在各类生物的介绍中,书本上只是展示了部分图片和信息,在教学所用的多媒体课件中可补加更多的内容,不仅是图片,还可是视频、声频,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困惑与努力的方向
信息技术在这个时代赋予课堂教学新的方式,信息技术更新之快,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提高我们的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给教师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面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如何选择恰当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教学,如何与精彩的多媒体争眼球,还原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还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笔者希望所有教师都能获得更多学习信息技术的途径和机会,为课堂增添新的资源。
一、做个有心人,巧妙搜集各类教学资源
在信息时代,可以通过各类渠道获得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除了需要学习掌握各类资源的搜集技术外,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把日常生活中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各类教学资源集中起来,使自己做个有准备的人。
在这样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一些信息应用到教学中,如我们常州有个非常好的野生动物园,我去游玩的同时还拍摄了一些动物的照片和视频,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自然现象也拍下来,按类别储存起来,以备教学所需,用身边的事物感化、教育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二、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有了搜集来的各类教学资源,在备课过程中加以合理的设计应用,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图片、声音和录像代替空洞的讲解
教师将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类型运用于生物课堂,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在学习和探讨生物问题时,一般都要创设情境,图形、图像和声音等这些信息可以起到十分好的效果。
例如,在“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中,有一些教师不易说明白、初中学生不易听明白的内容,比如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一些教师不好说,初中学生羞于听的话题,比如生殖系统的有关知识,遇到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用网络上下载的有关青春期教育片《花季雨季》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写出感想。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同时教师也可避免难于启齿的尴尬。
2.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实现教学可行性
生物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有些实验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处理,这是个探索、思考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重复这个过程有点天方夜谭,单靠教师的讲解又有悖自主精神,用多媒体课件搭起实验与探索的桥梁则是最好的选择。
例如,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前人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处理才得出的,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去探索是不可能的,若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课件,就能轻松地让学生享受一次探索的滋味,从而更好地理解基因分离的本质及性状分离的概率。
有些生物实验是危险的、残忍的或者是不可实现的,这时教师可用模拟实验。
3.用动画课件展示微观世界
利用动画课件可以将难以实现的生物过程得以轻松地展示出来,比如细胞分裂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要用烦琐而抽象的语言讲解,边讲边在黑板上绘图,20分钟讲下来,有的学生还在云里雾里呢。如果利用动画重塑动态的分裂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提高知识的传授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用教学游戏检验学习成果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经常用课堂反馈检验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成果。而此时一节课的学习容易使学生疲劳,失去对课堂的热情和兴趣。在准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反馈练习做成动画小游戏,让学生点点鼠标就能轻松地完成课堂练习。
例如,在讲“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时,笔者准备了一个FLASH动画,即将各类生物图片平铺在一个画面上,请学生将图片拖入它所属的类群中,如果答对了,就会出现一个“你真聪明”的对话框;如果答错了,就会出现一个“请再试一次”的对话框。此时用教学游戏检测学生对生物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仅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5.用信息资源对课本合理补充
新课程教材中各类资料图片展示非常丰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书本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有些资料还不够详细,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利用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很好的补充。例如,在各类生物的介绍中,书本上只是展示了部分图片和信息,在教学所用的多媒体课件中可补加更多的内容,不仅是图片,还可是视频、声频,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困惑与努力的方向
信息技术在这个时代赋予课堂教学新的方式,信息技术更新之快,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提高我们的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给教师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面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如何选择恰当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教学,如何与精彩的多媒体争眼球,还原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还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笔者希望所有教师都能获得更多学习信息技术的途径和机会,为课堂增添新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