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泡菜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个条件
  
  民国年间,成都有家饭铺,招牌菜叫温泡菜,是一个姓温的师傅泡的,就凭这一道菜,这饭铺每天吃客爆满,生意十分红火。
  按理说,老板李吉应该高兴才对,可他却一直眉头紧锁,为啥子啊?原来,李吉见温师傅岁数大了,让他在饭铺里的学徒中收个徒弟,但温师傅却说祖传手艺不外传。饭铺里的人都晓得,温师傅只有个女娃,叫招娃,是个瓜脑壳,怎么继承手艺嘛。李吉十分着急,这泡菜手艺要是失传,饭铺也开不长了。
  这年秋天,温师傅得了一场病,治好后突然想通了,主动对李吉说:“十年前,老家发大水,是你收留了我们父女。我想过了,我可以给饭铺带出个徒弟,就算是感谢你。但是,你得答应我三个条件。”
  李吉一听很高兴:“啥子条件?”温师傅慢吞吞地说:“第一个条件,让你的儿子李坤给我当徒弟。”李吉一听,愣了一下:李坤是个闷葫芦,脑壳也不算灵光,为啥偏偏选中他呢?
  见李吉一脸的不解,温师傅说:“要是找别个来学,学会了不给你干,你怎么搞?还有,李坤是我看着长大的,心眼实在,是块学泡菜的料。”
  李吉觉得有道理,答应了:“要得。另外两个是啥子条件?”温师傅回答说:“这两个条件,你可要仔细考虑好了,我不勉强。”他顿了顿,慢条斯理地说,“我打算回老家新繁养老去,让李坤跟着我回去学。”李吉一听,着急了:“你回去了,饭铺的泡菜谁来搞?”
  温师傅笑了笑:“这个不是问题。我回去后,两个月就给你送来一批泡菜,直到李坤学成为止。”李吉答应了。
  温师傅点点头,终于说出了第三个条件:“最后这个条件嘛,就是让李坤跟招娃结亲,到我家当上门女婿。”
  李吉一下子毛了:“你啥子意思?我看你是在成心耍人,根本就不想收徒弟!”
  温师傅慢悠悠地回答:“我早就跟你说过,祖传手艺传内不传外。只有李坤成为温家的人,我才不违背祖训。”李吉无话可说,过了半晌才说这事要问问李坤意见。
  节外生枝
  果不其然,李坤听了,也是一百个不愿意。李吉叹了口气:“不愿意就算了。明天我把饭铺门关了,以后你想吃啥子喝啥子,自个儿想办法,我不再管了。”
  李坤闷声说:“不管就不管!”李吉听后哭笑不得:“你个瓜娃子,怎么就不明白?老子这是缓兵之计!给你把话说明吧,你最多受两年的憋屈,只要把手艺学到手,转身就把那个瓜脑壳休了,皇城坝的漂亮妹儿随你挑!”李坤“哦”了一声,这才答应了。
  见李坤三个条件全答应了,温师傅十分高兴,过了几天就带着李坤和招娃回新繁了。临走前,李吉提醒说,千万莫忘了送泡菜的事。温师傅说忘不了。
  三个月过后,李坤托人捎来信,说擦了三个月的菜坛子后,温师傅开始叫他换坛沿水了。李吉晓得,在饭铺时,温师傅把泡菜坛子当命根子,谁都不能动一下;如今让儿子换坛沿水,说明他真把李坤当成半个儿了。李吉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只要熬过两年,儿子就是温泡菜的正宗传人了。
  刚过一年,温师傅送来第六批泡菜时,捎口信说,这批泡菜是李坤泡的,让李吉尝一下。李吉又惊又喜,立刻打开菜坛子,挨着尝了泡好的几样菜,朝天椒爽口,青豆香脆,萝卜鲜美,和温师傅泡的口味一模一样。
  李吉捎信给李坤,叮嘱他用心学,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时候让皇城坝的吃客们都晓得。在饭铺里,吃客点温泡菜时,李吉就让堂倌多送一碟,并主动介绍说,这是儿子拜温师傅学的泡菜,免费品尝。
  一天上午,李吉没得事做,就去隔壁的茶铺搓麻将。屁股还没坐热,堂倌忽然跑进来,说:“老板,少爷回来了。他让我过来叫你回去!”
  李吉愣了一下,这个时候回来干啥子嘛。他麻将也不搓了,扭头就匆匆出了茶铺。进得饭铺后,李吉一眼就发现儿子的左胳膊上戴着个黑孝套,一下子惊呆了:“温师傅……出啥子事了?”
  .
  留了一手
  李坤耷拉着脑壳,说:“老头儿在半个月前,忽然得了急病,等我把郎中请来时,人已经不行了。”
  李吉一听,立刻慌了神:“完了,你手艺还没学会呢!”没想到,儿子却摇了摇头:“放心吧,该学的我全都学会了。”李吉这才放下心来,接着又问:“那个瓜脑壳呢,你是怎么安排的?温师傅没了也好,你就莫娶她了。”
  李坤嗫嚅了一会儿,才回答说:“老头儿临走时,再三嘱咐我,要我千万莫嫌弃招娃,日后可以给我打下手。我认真想了,要是撇下她,她早晚都得饿死,所以就把招娃带回来了。”李吉听后瞪了他一眼:“真是个傻脑壳!一个瓜脑壳,怎么给你打下手嘛!”
  第二天,李吉想考察一下兒子学的手艺,就让李坤泡了一坛子萝卜条。到了第八天,他打开坛子,见里头的盐水十分清澈,味道也好闻,十分满意,就捞了一小碟萝卜条品尝。
  谁知,嚼着嚼着,李吉忽然皱起了眉头,问李坤:“你是不是按温师傅教的方法泡的啊?”李坤连忙点头。
  李吉又说:“味道怎么没温师傅的好啊?好像差点啥子东西。”李坤一听,很惊讶,也尝了一口,皱着眉头没说话,又从送来的坛子里捞了一些,一比较,发现是差点东西。
  正在这时,招娃忽然疯疯癫癫跑进屋来,说肚子饿了,见碟里有萝卜条,一把抓起来就吃,吃着吃着,她忽然没头没脑说了句:“不好吃,不是我老头儿泡的菜。”
  李吉愣了一下,问:“你怎么晓得?”招娃嘿嘿一笑:“我一尝就晓得了,还差一样东西。”李坤惊呆了,急忙追问:“差啥子?”谁知,招娃却笑嘻嘻地说:“我也不晓得。”说完,她就跑出去耍了。
  李吉一屁股瘫坐在了椅子上,心里头全明白了,温师傅并没有把祖传的手艺全部传给儿子,而是留了一手!李坤也没主意了:“这怎么搞啊?”李吉让他把泡泡菜的所有工序仔仔细细讲了一遍,结果和温师傅生前在饭铺的泡法没啥两样,怎么就差味道呢?李吉百思不得其解。   两人琢磨着,实在没法子,李坤就出去把招娃拉回来问:“招娃,你说我泡的泡菜差一样东西,到底差啥子?”谁知,招娃却一脸茫然:“我没说过这话啊!”李吉一听,脑壳就开始疼起来,这下麻烦大了,以后饭铺怎么开啊?
  .
  该你出手
  李吉越想越气,抬手就要把招娃轰走。李坤心肠软,求了半天,李吉才勉强答应让她住进柴屋里。
  眼看着最后这批泡菜越卖越少,李吉心急如焚,他临时想了个办法,把前几批泡菜坛子里的盐水混在一起,让李坤新放了一些菜,口味还不错,勉强能撑个把月。可是,卖完后再怎么搞?李吉急得满嘴起火泡。
  李坤呢,像个霜打过的蔫茄子,整天盯着泡菜坛子发愣。到底差啥子东西?他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
  这天晚上,招娃忽然哭哭啼啼地来找李坤,说她没得冰糖吃了。李坤就去前院饭铺,给她抓了一大把。招娃拿起一颗,放到嘴里,傻呵呵地笑着回柴屋了。
  这时,李坤突然想起了一件怪事。在新繁时,他泡好第六批泡菜的那天晚上,老头儿尝了尝坛子里的盐水后,忽然大声叫唤招娃:“幺乖儿,泡菜泡好了,接下来该你出手喽!”当时他没在意,去了一趟茅厕,回来后发现,招娃正拿着揭盖子的竹刀,打开一个坛盖子,从口袋里掏出啥子东西,偷偷往坛子里放。李坤以为招娃在捣乱,喊了一下,她马上就跑开了。
  第二天,李坤特意泡了四坛泡菜,分别是萝卜、朝天椒、青豆和姜块。等到了第七天晚上,他学着老头儿的腔调,大声叫唤招娃:“幺妹儿,泡菜泡好了,接下来该你出手喽!”
  果不其然,招娃聽到叫唤声,马上就应声跑了进来,要李坤出去。
  李坤隔着窗户缝扒起一看,只见招娃麻利地拿起竹刀,挨个打开四个坛盖子,从口袋里掏出冰糖,分别放进了坛子里……李坤恍然大悟。
  过了七天后,李坤打开坛盖,捞出泡菜一尝,味道果然和老头儿泡的一模一样。李坤想起了老头儿临死前说的话,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又喊来李吉,李吉尝后,十分惊讶,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坤说是招娃的功劳。李吉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啥子功劳?”李坤却避而不答。
  放下泡菜坛盖子,李坤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把招娃接到了后院住,他还对饭铺的厨子和堂倌发话:“从今天起,招娃就是我的干妹儿,谁也不准动她一根手指头!”
  解放后,国家评首届川菜大师时,李坤成了唯一一个靠泡菜手艺获评的人。他在写《四川泡菜》这本书时,也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了温招娃。
  (发稿编辑:赵嫒佳)
其他文献
老刘是单位人事科的,负责人员招聘。单位虽然不算是最有油水的那种,但也不是清水衙门,正式员工的职位还是很抢手的。老刘管了多年招聘,擅长挖坑,从没出过差错,人称“坑神”。新来的局长找到老刘,让他拟一则招聘公告,然后小声说:“这次只招一个人,你看看这材料,应该怎么写。”老刘接过简历看了看,心里有数,这是局长的女儿嘛,听说毕业后在北京闯了两年,估计是不顺心,回老爸的势力范围准备按部就班了。这点事弄不清楚,
因为一顿酒,李一瓶对赵半斤生了心结。赵半斤想解开李一瓶心中的结,便又请他喝了一顿酒。赵半斤的儿子和邻村李一瓶的姑娘好上了。李一瓶知道后放出话来:“我姑娘就是留在家里养一辈子,也不给赵半斤家!”这是为啥呀?两年前,赵半斤找李一瓶收割水稻,干了一天活,晚上菜也弄得扎实,只是俩人喝完一斤酒时,赵半斤就不让喝了,他劝李一瓶道:“伙计,酒这玩意儿少喝养人,多喝伤身,你大晚上开着收割机往家走,万一出点事多不好
姜涛是一家服装厂的老板,年轻时辛苦打拼,积累下了不小的家业。谁知他有了钱,就只顾玩乐,厂里的生意自然是一落千丈,最后连工人的工资都快发不出了。姜涛的岳父开了一家水产店,家境殷实,本来借钱给姜涛周转不成问题,可姜涛这人屡劝不听,岳父看不惯他的行为,两人闹得很不愉快,基本上断了来往。这天,姜涛实在筹不出工人的工资了,没办法,只好厚着脸皮来到岳父家,想借点钱来解燃眉之急。姜涛见岳父正在院子里晒咸鱼,便硬
村民张向阳有件闹心事:几年前借给老黑1000块钱,一直要不回来。一想起这事儿,他心里就来气。这天,见有人来村里买羊,张向阳灵机一动,便把买羊的人带到了老黑家,然后假装离开。等老黑卖掉羊,吐着唾沫数钱时,他才突然现身。见张向阳突然出现,老黑着实吓了一跳,他愣怔片刻,赶紧把钱揣进了口袋。情急之下,张向阳一个箭步,上前就抢。老黑咬着牙,紧紧捂住口袋,使劲挣脱后拔腿就跑。等张向阳追到老黑屋里,老黑已经把钱
小马头脑灵活,能说会道,进单位没多久就被调到办公室去了,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扶贫。    原来,单位对点的扶贫对象,是扶贫村里一个叫耿老头的独居老人。这老头性子倔、脾气急,据说他妻子早逝,儿子失散多年,他倾尽家财也没能找回来,因此对政府很不满意。每年到了扶贫日,他拿东西时一点都不客气,嘴里还常常冷嘲热讽的,让领导们倍感头疼。  小马把事情了解清楚以后,跟领导说:“这事也难怪耿老头,我们每年送他些什
郑旺打小就脾气暴躁,是个点火就着的人,可有一点特让人佩服,他对七十岁的娘特别孝顺,事事都先想着她。最近,郑旺娘的心脏病犯了。郑旺听说上海有一家医院的治疗方法很有效果,二话不说,和老婆一起陪着娘来到上海那家医院。    这天,在医院病房,娘打完针后睡着了,老婆也倚在床头打着瞌睡。郑旺自己摆弄了会儿手机,觉着无聊,便心想:来上海这么长时间了,还没真正地出去转过,何不瞅这机会出去开开眼界?  郑旺立马收
刘永才是个农民工,不久前,他来到这个大城市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谁知工地活没做上几天,工程队就解散了。刘永才领到几百元钱的生活费,很快就花光了,成了一只无头苍蝇,心里盘算着该到哪儿再找份工作。  这天,他拎着大包小包又晃了一整天,眼见天色已晚,他又累又饿,见前面有家面馆,就进去要了一碗最便宜的青菜面。谁知老板刚端上面来,他伸长脖子一看,碗里竟然多放了一块肉!刘永才将那碗面一推,说:“老板,我的面条不
本故事根据日本作家星新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星新一的作品处处充满幽默、悬疑和刺激,总有出乎意料的结局。    这是一对再婚的夫妻。妻子的前夫过世后,给她留下了丰厚的保险金和郊外的一栋房子,她和现任的丈夫就住在这栋房子里。  这天晚上,妻子正在做晚餐。她煎好牛排,又从橱柜角落里取出一个小瓶子,轻轻将瓶中的白色粉末撒在一块牛排上。这是毒药,会把丈夫送上长眠之路。这样,她就能得到丈夫高额的生命保险金,使
英文培训课后,大明对同学说:“我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 同学说:“那你不错呀。” 大明接着说:“老师说中文时我能听懂,讲英文时我就听不懂了。”在去面试的路上,大明被一个发减肥传单的小哥缠住。大明不耐烦地说:“我赶时间,面试就快迟到了。” 小哥不依不饶地在后面喊道:“你不减肥,去面试又有啥用啊?”大明请同事到家里打麻将,还特意炖了牛肉,心想打完麻将,肉也炖好了,有吃有玩,其乐融融。但现实是——同
三国时,刘备有一次派伊籍出使东吴。伊籍到东吴后,拜见孙权。孙权对他说:“真是难为你了啊,侍奉一个无道之君,一定很辛苦吧?”孙权这话是想通过伊籍,杀杀刘备的气焰。  伊籍听了,一脸诚恳地回答:“哪里哪里,刚刚只是一跪拜一起立,根本算不上辛苦啊。”  晋武帝司马炎大宴群臣,问起:“我可比拟哪位君王?”  一人答:“桀纣(相传是暴君)。”  晋武帝沉默片刻,回了一句:“我不殺你,就比桀纣强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