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畜牧业成为环境问题的关键

来源 :国际生态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一份408页、名为《畜牧业长长的阴影》的联合国报告指出:肉食工业是造成全球暖化的最大责任方之一,由此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比所有的飞机、汽车、卡车、轮船和其它各种形式的交通总和还多。问题是时至今日,普通大众对此问题的意识依旧淡薄。
  畜牧业对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2015年12月,各国代表将齐聚巴黎,达成旨在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新协议。在此之前,各国政府必须解决彼此在技术和法律问题上的分歧,并对2020年以后他们愿意承诺的减排量作出规定。实际上,这一进程已经展开了。2014年10月,欧盟宣布,到2030年其减排目标比1990年的水平下降至少40%;数周后,中美联合发布气候变化声明称,美国计划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下降26%-28%,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碳排放峰值。
  然而,就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逐渐成形时,一个漏洞正在凸显,不幸的是,这个漏洞还不小。畜牧业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比接近15%,超过全球所有汽车、卡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的总排放量,然而,国际及各国的减排策略中显然未将畜牧业考虑在内。
  事实上,畜牧业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影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畜牧业长长的阴影》(Livestock’s Long Shadow)的报告就指出,畜养动物是伐林的主因之一,全球70%的农地、30%无冰的地表面积用于畜牧业,并预计,如不改变当前趋势,畜牧业总量将于2050年增加一倍。
  2009年,两位世界银行的环境顾问在发表于《世界观察》杂志2009年11/12月号的封面文章《畜牧业与气候变化》则指出: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GHGs)至少占人为排放总量的51%。
  甲烷是这些气体的最重要部分,然后是黑碳和一氧化二氮。甲烷产生于反刍动物如奶牛、绵羊和山羊的消化过程,一氧化二氮产生于用来种植饲料作物的肥料和化肥之中;而转化为牧场或用来种植饲料作物的森林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所有人类活动引起的甲烷排放中,畜牧业是迄今最大来源地,排放量超过37%。按20年的平均数字,甲烷产
  生的热量比二氧化碳多72倍。按5年的平均数字,甲烷将会更加强大,产生热量比二氧化碳要多100倍。同时,甲烷十年内就可脱离大气层,而二氧化碳却会使地球持续变暖数百年,乃至几千年。
  这些数字都表明,要尽快阻止全球变暖,让地球降温,人类就应着重努力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如果到2017年,畜牧业总量能下降25%,就可以达成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这个转变还会带来其它益处,例如,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饥饿问题、能源危机和其它问题,还能减轻动物痛苦。文章认为,为了避免到达无法挽回的临界点,各国政府必须马上制定和实施将畜牧业总量于2017年降低25%的相关政策和程序。在降低畜牧业总量的基础上,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减排,大多数气候专家相信,温室气体排放量会很快地降低50%,然后是80%。
  素食主义拯救地球?
  包括联合国环境署2010年7月的报告作者在内的环境专家都建议:减少畜产品的产量和消费对于控制国际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而且,没有任何一个畜牧业或环境专家认为畜牧业总量增长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可以单靠生产中的技术革新解决。
  现今,人类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有220亿只鸡,人均三只以上;而按照重量计算,奶牛则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物种。问题在于,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一直呈上升趋势。与2005至2007年间的基准值相比,预计到2050年,全球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预计将分别上升76%和65%。近期的建模估算表明,人类饮食趋势与将温升控制在2℃的目标完全背道而驰。
  大力推行素食主义的环保人士认为,人类减少肉类摄取量的幅度越大,地球变凉爽的速度就越快。减少甲烷排放,并迅速停止并扭转全球变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人类养成以植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用动物产品。根据2006年芝加哥大学的相关报告,1个人吃素1年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换开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Prius)的减排量还多。素食协会主席安妮特·平纳在英国表示:“在发达国家,个人最有效的减少对环境污染的饮食方式就是素食。”
  所有的农业生产---伐林辟地、犁式草原、农田灌溉、化肥农药、拖拉机燃料等都会破坏环境,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比所有交通运输产生的总和还要多,从氮污染对土壤的侵蚀起还造成了很多其它的问题。
  畜牧养殖是最具破坏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因为大多数用来喂牲畜的谷物人也可以食用。畜牧业中,仅仅10%的谷物可转化成肉、牛奶和鸡蛋,所以牲畜扩增对环境的影响迫使我们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种植更多的谷物。
  粗略统计,牲畜至少消耗世界粮食作物的三分之一,作一个近似的估算,素食主义的世界只需要现如今耕地的三分之二。当然,这只是一方面,肉类和牛奶制造了人体每天所需热量的15%,如果素食,我们需要吃更多的食物补充这部分能量。综合估算,如果选择素食将会减少现今农业耕地的21%,大约340万平方公里----一个印度的面积。
  农业的减产会大大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氮污染会导致湖泊的水体营养化,夏洛茨维尔弗吉尼亚大学的环境科学家阿利森利奇教授以所在大学为模型计算得出:如果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不再吃肉,那么,该大学的氮足迹会降低27%,氮足迹指的是所有活动向环境释放的氮的总量。利奇教授发现如果每个人愿做更进一步的尝试---不吃乳制品和蛋类,氮足迹会下降60%。
  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是氮的排放,全球的数据很难统计,但至少在美国,畜牧业对土壤的侵蚀占55%,农药使用占37%。不仅如此,抗生素有一半是用在牲畜上,往往作为正常饮食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   不仅如此,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食草动物,例如牛、羊在消化食物――草,会呼出一种特别的温室气体――甲烷。砍伐森林建牧场,以及过度放牧导致土壤中碳含量的净流失等因素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2006年粮农组织的报告中显示,当把全部因素考虑在内时,你会发现18%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畜牧业。减少畜牧业无疑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重要作用。
  会产生怎样不同的作用取决于用什么来替代畜牧业,土地上养殖什么。哪里的牧地变为森林(特别是像亚马逊河流域地区,70%的森林已成牧场),森林的重新生长将会大量封存碳。同样,美洲平原如果停止放牧,土壤中的碳含量也会大大提高。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减少畜养的食草动物所带来的甲烷排放的减少,都至少部分地可能会被野生食草动物和白蚁等引起的甲烷量的增加所抵消,在食物方面,这些野生食草动物和白蚁是畜养的食草动物的竞争者。国际家畜研究所农业系统研究专家菲利普桑顿说:“花时间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民间兴起“周一无肉日”运动
  在环保议题上,明星所作的宣言往往更多元化且更富有感召力。
  2012年,前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尼曾致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菲格蕾丝和气候变化峰会COP18的主席阿提亚,呼吁重视畜牧业对全球暖化的贡献。
  时值COP18多哈峰会之前,麦卡尼在信中写道:“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全球肉食工业的增长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但COP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畜牧业对全球暖化的影响。因此,我呼吁你们关注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关政策和行动,诸如每周一天无肉日。”
  保罗·麦卡尼是“周一无肉日”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和推动者。他曾在2009年底,受邀在欧盟关于全球变暖和粮食政策的听证会上发表演讲,呼吁欧盟采取行动减少肉食消费,他说:“这(吃肉)不再是个人的选择,它将影响整个的星球”。
  当年,他率先发起“周一无肉日”运动,呼吁大家用温和的方式,慢慢减少食肉量,一边吃一边做环保,并邀请他的明星朋友们,一起推广,请求大家每个星期一不吃肉。如果大家一个星期一天不吃肉,就可以降低不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长期下来,累积的环保力量,就可以减少气候变化的速度。
  他这一举动,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响应,包括许多著名环保人士的支持,如美国副总统戈尔和IPCC主席帕乔里等。在过去6年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不断增长的企业、餐馆和食物供货商参与了此项活动,在许多著名的城市,如比利时的根特、德国的不来梅、美国的旧金山和洛杉矶等,都有自己的每周无肉日。美国民间成立“周一无肉日协会”,每周一赠送无肉菜单给网友,此举获多个医学院的学理支持。从纽约曼哈顿到以色列特拉维夫,从瑞典斯德哥尔摩到中国台湾高雄,“周一无肉日”运动在全球无数校园、医院、餐馆内得到推广和实行,甚至在2013年11月,挪威军方表示让军队每周食素一日,以对付新敌人——气候变化。
  在中国内地,为了宣传吃素能够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碳排放,歌星龙宽带头,与高圆圆、梁文道、曾黎、郑钧、后舍男生、彭坦、林志炫和一些民众一起,制作了《周一请吃素》的短片,号召大家多吃素、推广周一吃素热,投身环保;李易祥、周迅则呼吁大家从一周吃一天素做起,减少排碳。此外,黄俊鹏、张磊、唐以菲、蓝正龙、陈坤也是环保素食响应者。
  技术革新能起多大作用?
  虽然理论依旧充足,但“素食拯救地球”理论并没有打动所有人的心,毕竟,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远离肉类和奶制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诸多政府与决策者认为官方不应强势推广这一理念——试图改变公众的饮食结构,轻则是过于复杂的挑战,重则是干涉公众选择其生活方式的自由。
  2013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通过更广泛地采用现有最佳规范和技术,畜牧部门温室气体的减排可高达30%,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在畜牧业减排方面发生更多改善的可能性。这份题为《通过畜牧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排放与减排机遇全球评估》的报告是迄今为止就畜牧业对全球变暖的作用以及该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力所开展的最为全面的评价。
  报告指出,与畜牧业供应链相关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总计7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q),或占人类造成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5%。畜牧业每年所排放的甲烷量约等于1.44亿吨石油,足够为整个南美洲供电。畜牧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当中,有45%是生产饲料时排放,另有39%是动物排出的气体,剩余部分来自动物产品的加工和运输。报告认为,现今的减排方法如改善牲畜的餐单、选择饲养胃气较少的牛等,可减少30%的排放量,呼吁业界立即实行。
  为了获得这些估算数据,粮农组织详尽分析了不同畜牧供应链多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动物饲料的生产和运输、农场的能源使用、动物消化和粪肥腐解过程中的排放,以及屠宰后动物产品的运输、冷藏和包装等。
  经过深入探究排放源和排放方式,该报告显示,畜牧生产者有望实现大规模减排。通过在饲喂、卫生和畜牧及粪便管理等方面推广使用现有最佳规范和技术以及诸如沼气发电机和节能设备等目前尚未充分利用的技术,提高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全球畜牧部门的温室气体减排可高达30%。
  粮农组织的报告认为,在所有物种、系统和地区均可实现大幅减排,其中减排潜力最大的是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生产率较低的反刍家畜系统。然而,在发达国家,虽然排放强度相对较低但因整体生产规模大而导致排放量高,即使小幅降低排放强度,累加起来亦可产生巨大效益。这方面的例子包括欧洲和北美的奶牛养殖,以及东亚的肉猪养殖。养牛业占畜牧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5%,但是其减排潜力也最大。
  该议程确定了三个优先重点领域,通过改善生产方式来获取显著成效:促进更高效的做法,改善草原管理,以及改进粪便管理。
  人造食物会成为新契机吗?
  依靠技术创新及其在生产中的使用来减少畜牧业的碳排放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如我们前文所言,要调整普通民众的饮食结构也非易事,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出路呢?
  根据最新的研究,对于那些不习惯吃素食又想减少食物对生态影响的人而言,在实验室人工培养的肉或许是一个选择,且更为环保。
  这份来自牛津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家的分析报告,通过实验室的组织培养比传统的饲养动物要减少96%的温室气体排放。无论是猪肉、牛肉还是羊肉,以这种制作方法制成的人造肉只需要传统畜牧业7%到45%的能源,1%的土地和4%的水。
  除了可见的环保效益,人造肉也提供了更为廉价的营养,改善动物福利以及减少对全球耕地面积的压力。研究人员相信,在减少环境影响的情况下,人造肉还有助于养活世界上日益增长的人口。
  动物蛋白在饮食中的比重正逐步增加,像中国、印度这样的正在崛起的经济体,正有着成千上万的人摆脱贫困,并能在每天的饮食中供应肉食。这种压力将成为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增加了水资源的短缺和对寻找耕地的渴望,必将导致像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通过购买较穷国家的土地来进行耕种,以致在亚马逊热带雨林“刀耕火种”。
  人造肉的制作,则是先从动物身上取下几个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中将细胞分裂复制,几百万细胞变成几十亿个。然后诱导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将细胞和胶原蛋白延展片状,再把薄片一层层叠放,就像制作酥饼一样,通过短暂加工就可制成了。整个过程对于动物来说是无痛的。
  人造肉已经吸引了香港企业家李嘉诚的注意。据《华尔街日报》去年报道,李嘉诚斥资100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可以3D打印肉类产品的科技公司。在此的不久之前,其投资的“人造蛋”据说已经登陆了香港超市门店。
  看来在不久的将来,由科技引领的食品创新或许也是畜牧业革命的一大推手。
其他文献
巴西,令人迷醉。  无论是被冠以“足球王国”,还是被称为“未来之国”,阳光、沙滩、桑巴、足球,巴西总能“奉献”出似火的热情。在海边,迷人的现代都市点缀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在内陆,瀑布、峡谷、河流,美丽风景数不胜数。除此之外,作为“金砖五国”之一的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同样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生物物种的“天堂”  巴西人对巴西的热爱超乎想象,他们常说:“上帝是巴西人”。因为在他们心中,
期刊
绿色象征着生命,森林意味着地球活力之源。  从古至今,与人类相关的活动中,森林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承载着地球生命延续、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的能量,并且在人类的饮食结构和营养体系中赐予人类福荫。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内有多样物种生活,大到树木所结出的果实,小到每一片叶子,以及丰富的昆虫资源,都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饮食多样化,为解决食物短缺、营养缺失提供
期刊
无论是在早前1993年3月罗马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11届林业委员会,还是今年5月由世界众多著名科学家联合撰写《森林、林业及粮食安全和营养的概貌——全球评估报告》,林业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正在受到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的重视。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研究《资本论》的专家张薰华曾提出,“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因是林业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农业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农业搞不好会饿死一些人,林业搞坏了
期刊
No matter it was early in March 1993 the 11th Forestry Commission of UN FAO held in Rome, or the "Forest, Trees and Landscapes for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A 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edited by sev
期刊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地中海岸,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最大的工业中心,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它还是西班牙的文化古城,又被誉为地中海曼哈顿。带有哥特风格的古老建筑与高楼大厦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巴塞罗那令人迷醉的天际线。格局凌乱的小巷子紧贴着新城区的边缘,古色古香的旧城区里会忽然冒出工业时代的烟囱,在巴塞罗那,这一切的不协调看来都顺理成章。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大的制造
期刊
萧宽,原名萧树宽,笔名海河、夏风。祖籍沧州,1949年9月15日出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徽标设计专家、中国藏书票研究会会员、新华书画院画师。曾任中国少儿版画筹委会委员,哲盟美协副秘书长、科尔沁漫画学会会长、油画研究会秘书长、《北疆》诗社主编和中国书画函大分校学报主编等,由此称萧宽老师为百变大师恰如其分。  作为一位画家,萧宽老师曾说过,“书画是中国国粹,表现生活意境
期刊
Xiao Kuan, originally named as Xiao Shukuan, used the pseudonym of Hai River and Summer Wind. He was born in Tianjin on September 15, 1949, but his ancestral home is in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期刊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今晨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举行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活动的开幕式上表示,包括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学术界及慈善组织在内的伙伴关系将对新的发展议程的实施起到关键作用。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Martin Sajdik称,“该理事会多年来都致力于动员伙伴关系。”“我们必须在过渡到一个新的发展目标的时期继续扩大这一重要合作。”  2015年9月,联合国将会采用一种新的变革发展
期刊
面对人口的增长、食物的短缺、饥饿的威胁,日益多的专家学者将目光投注到“向森林要粮食”中来。2015年5月6日,由世界上60多位著名科学家联合撰写的《森林、林业及粮食安全和营养的概貌——全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全球评估报告》”)在联合国总部发布。  负责此次《全球评估报告》编撰工作的“森林和粮食安全问题全球森林专家小组”主席巴斯卡尔·维拉,对森林在构筑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予以肯定;林业研究
期刊
Green symbolizes life, and forest is referred as the essential source of the earth vitality.  From ancient time, forest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all human-related activities, contri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