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活动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课题研究“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的实验园,我们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游戏和其他多种富有广西民族元素的活动,帮助幼儿获取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并在经验与概念间建立联系”,为此,我们进行大量的行动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具有本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以构建融入民族文化的综合教育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实现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在原有课程中有机整合有关民族文化的内容
  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不断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的;而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一个人如果缺乏生活体验便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基于此,我们吸取了以往在构建课程时部分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脱节的教训,从我园幼儿的现实生活背景出发,对各类民族文化资源作了取舍。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虽不像老少边地区那样拥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氛围,但每逢传统节日,节庆活动氛围依然浓厚,尤其是一年一度在南宁举行的“国际民歌节”“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身处城市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有鉴于此,我们在开展极具地域特色的“壮乡乐”“民族村”等主题活动时,以节庆活动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实现民族文化资源与原有课程的有机整合。如,在端午节,壮族人民素有包粽粑、赛龙舟的习俗,我们就设计了亲子体验活动“粽粑香”,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包三角粽、枕头粽、凉粽等;投放了粽叶和棉绳等材料,在区角开展“粽叶人”创意制作活动;选取壮族民歌《包粽粑》,组织幼儿欣赏和学习;设计了韵律活动“赛龙舟”及运动游戏“龙舟赛”……又如,围绕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猜灯谜等习俗,我们设计了生活体验活动“自制月饼”,鼓励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材料一起制作花灯参加“亲子花灯展”,策划了包含知识竞答、猜灯谜、节目表演等丰富内容的“亲子欢庆中秋夜”系列活动,以此构建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课程内容。
  由于每个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因而在将民族文化内容与原有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每个班具体的课程走向和课程内容可能有所不同。如,同样是开展主题活动“去旅行”,在组织幼儿围绕他们的旅行见闻进行谈话后,各班的活动就因幼儿经验和兴趣的差异而有了不同的走向。大一班的彤彤带来了一张关于侗族风雨桥的照片,茗茗带来了一张在彝族吊桥前的留影,两张照片引发了孩子们关于“桥”的讨论,随后生成了照片展示活动“不一样的桥”、大型建构活动“南宁大桥”以及亲子制作活动“美丽的桥”等系列活动;大二班幼儿则对旅行中品尝过的美食特别感兴趣,由此创设了“糕点坊”“糍粑店”“凉茶屋”等活动区,构成“民族美食”系列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程内容推进过程中对幼儿经验和兴趣的关注。这样做有效避免了以往各班级活动内容雷同的现象,且通过组织跨班级的活动实现了各班资源的共享。
  二、突破时空局限让幼儿充分感受民族文化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在刚开始的实践探索中,由于我们缺乏大课程观,许多好的课程资源会随着某个主题活动的结束而被闲置一旁。如,我们在开展“壮乡乐”主题活动时,将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的内容纳入了活动中,然而主题活动一结束,与之相关的活动材料就都被收了起来,孩子们要等到来年节日时才有机会再次看到。渐渐地,我们意识到幼儿的语言、艺术审美和社会情感等方面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果一年只有一次体验机会,幼儿很难获得深刻的体验。因主题活动的更替而使幼儿获得“碎片化”“割裂式”的体验,忽略情感或经验的内在融合和认知逻辑关系的建构,这不仅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巩固。
  由此,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关注长期目标,立足幼儿终身发展”的观念和意识,把推进教师观念与行为的真正转变作为改革的着力点。我们将活动设计成具有延续性的系列活动,打破主题的时空局限,使幼儿能经常性地感受和体验民族文化。如,我们发现孩子们参与对歌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于是我们在每年农历三月三那天组织幼儿开展“壮乡歌台”的对歌活动,之后在幼儿园仿古连廊设置了长期的对歌台,幼儿可在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间自主上台表演;在每年6月份的“快乐童年艺术节”活动中设置“亲亲家庭乐”歌舞表演赛,鼓励亲子共同表演民族歌舞;在每年9月份的“东盟狂欢节”活动中设置“国际歌会”,鼓励幼儿以小组的方式参与民间歌舞表演;在第二年1月份的“迎新年”活动中设置“小歌手擂台”,鼓励幼儿独立上台表演,在不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又如,我们在开展“壮乡乐”主题活动时,将竹竿、板鞋、高跷等材料投放到户外自选器械区,这样,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就能经常使用这些器械,体验到开展壮族民间游戏的乐趣。在之后的“东盟狂欢节”活动中,我们举行了以民间游戏为活动项目的、参与性极强的“民族运动会”,到了“迎新年”活动时,我们又吸收、改编了一些竞技性的民族特色运动项目,组织了“迎新运动会”,使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体验贯穿于全年的各种活动中。
  三、实现民族文化与幼儿生活的紧密结合
  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走出了仅仅关注高结构活动的误区,立足于将民族文化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关注幼儿学习的整体性、持续性,重视各领域教育的互通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们重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带孩子走近家乡山水,感受乡土文化,以获得最直观的体验。我们以班级亲子活动的形式,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广西民族博物馆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我们还在幼儿园大环境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在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我们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加入了很多极具广西特色的内容,如,在公共环境、班级环境中大面积呈现对称图案、有规律的连续图案等民族特色图案,给人以视觉冲击;在门厅的圆柱上呈现造型各异的人形拓印画,让人仿佛置身于神秘的花山壁画前;在楼道上利用各种材料搭建了德天瀑布、桂林象鼻山景区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调动了这些经验。如,他们自发地在美工区进行对称或连续图案的设计和创作,他们利用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创作巨幅人形拓印画,他们谈论着自己听到过、看到过的民族文化内容……在这样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环境中,幼儿自然地感受着民族文化的魅力,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经验。
  我们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活动环节中,让幼儿对民族文化有更多感性的认识。如,在晨间锻炼环节,我们选取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动作编排亲子韵律操;在晨间自选活动中,我们吸纳滚铁环、抛绣球等民间游戏项目;在餐前餐后的休息或零散活动时间,我们给幼儿播放民间故事和民族音乐,介绍民间习俗;在阅读区,我们投放自制的故事盒,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讲述民间故事的机会;在美工区,我们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幼儿编织壮锦袋,制作和装饰铜鼓,设计民族特色图案;在表演区,我们提供家长和幼儿自制的民族服饰和道具,引导幼儿进行歌舞表演……我们特别注重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体现。如,在“民族村”主题活动中,我们不仅将幼儿自制的香包、铜鼓、壮锦袋、美食、服饰等拿来布置环境,还投放到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作为活动材料;在节庆活动中,幼儿全程参与了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布置、规则的讨论等,由此,他们对活动多了一份期待,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幼儿经验与民族、地域文化的关联,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活动环节中,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使我园的课程呈现出园本与地域文化特色。幼儿对广西多元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在日常的文化浸润中自然萌发。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常见的军用装备有一定的了解。本次游戏以收集装备为情境,既加深幼儿对野外行军装备的认知,又隐含着定向运动的打卡任务。基于幼儿已积累了识别地图符号、按路线依次打卡等定向经验,本次游戏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场地设置上,将东草坪、礼堂、体育运动长廊室内外邻近的三块区域整合起来,拓展幼儿的游戏空间;二是地图设计上,采用图示模拟地图,有干扰点的地图可进一步提高幼儿识图与定位的能力。
模式是数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它反映了数学的实质,即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形式、结构和关系的抽象化模式的研究。早期的模式活动能帮助儿童发现、理解数学的知识结构,为儿童以后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如函数、代数)奠定基础。然而,由于教师对模式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和儿童模式学习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把握不清,因此他们在设计和组织幼儿园与模式相关的学习活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化现象。例如,可能会把
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广大群众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明确提出:到明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是目前河北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客观问题。为此,河北提出,要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办园体系,全省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不到50%的县(市
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以物换物活动,热衷于這种交换活动的群体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换客”。“换客”们遵循“需求决定价值”的理念,拿自己闲置的物品与别人交换,获取对自己更有用的东西。在发掘闲置物品价值的同时,他们也充分享受着交往的乐趣。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一名加拿大的“换客”经过16次交换,拿一枚红色回形针换得了一套双层公寓两年的使用权。  可以看出,“换
最近班里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每个孩子都对创造自己的家充满了兴趣。特别是男孩子,十分热衷于在建构区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雪花片搭建自己的家。  一天区角活动时,建构区里的“建筑师”们忙得不亦乐乎,各式各样的房子拔地而起,引来不少孩子围观。这时Simone发话了:“你们搭的房子好高呀!子键的最高!”一边的加尔不服气了:“你说得不对,我的最高了!你看,有那么高,高到天上去了!”边说边夸张地
幼儿园大型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一般由园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协调和组织某个年龄段甚至全园的幼儿及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整合多个领域的活动,为幼儿提供真实、可操作的环境,创设展示、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很多幼儿园都看到了大型活动的独特价值。然而要组织好大型活动,使之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不少幼儿园的大型活动流于形式,反映出教师课程意识薄弱
A老师这学期新接手了一个中班。开学前,她就听说班级里有个叫小宇的孩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脾气,不仅大喊大叫,甚至还砸东西。   开学没多久,A老师就见识到了小宇的脾气。有一天自主游戏时间,小宇因为晚了一步,自己想玩的积木被同伴拿去玩了,就立刻发起脾气来。无论A老师如何安慰和劝导,他都听不进去。A老师只好暂时对其冷处理,让他自己冷静一会儿,待他情绪平复一点再行引导。但小宇一直在大喊大叫,在一
设计意图:  《许多小鱼游来了》是首经典歌曲,旋律重复,曲风柔和,生动地呈现了小鱼游、抓小鱼和小鱼逃跑的游戏情景。我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将原歌词“许多小鱼游来了”改编为“小小鱼儿游啊游”,将“快快抓住”改编为“快快躲好”。这样就将抓和逃的情景改编成了小鱼躲藏的情景,满足了小班幼儿喜欢玩捉迷藏游戏的愿望。小鱼会躲在哪里?水草里?石头后?珊瑚上……改编让歌曲更富有想象的空间和趣味,适合小班幼儿学唱歌曲
2018年6月,我园迎来了开园以来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2019年6月,迎来了第二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毕业典礼,也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典礼。每一个孩子都是典礼中的主角,作为园长,我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希望他们带着这份被重视、被尊重的感受去迎接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下面是在这两次毕业典礼上,我送给孩子们的“魔法”。  一、“活”的魔法  今天是你们毕业的日子。毕业的意思就是,你们就要
随着冬季的来临,各种节日纷至沓来,从万圣节、感恩节到圣诞节、新年,再到春节。每每这个时候,不少幼儿园都会开展相应的节庆活动,孩子们欢天喜地,园所热闹非凡。但由于上述节日大多是外国节日,即所谓“洋节”,自然引来了颇多的争议——幼儿园该过什么节?怎么样过节?  近来,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颇为热闹。支持的人把过舶来节日的意义提升到全球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反对的人则担忧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然而值得关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