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发展空间想象力的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la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小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而言,我们自然应提及“空间想象力”. 具体地说,在较为基本的意义上,空间想象力是指在头脑中能正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也就是指我们能够依据感觉经验在头脑中正确地建构起客观事物的直观表象,而后者则是指这样的整体性心理表征:它与所表示的外部物体和情景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构的.
   数学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想象能力,它遵循一般想象能力的规律. 数学的空间想象能力表现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能力. 所谓再造想象,就是依照词的描述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绘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等,这都属于再造想象. 所谓创造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映像的心理过程. 数学的空间想象力主要表现为再造想象能力方面,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更是如此. 发展再造想象能力使几何事实基于直观的表象、联想和特征得到实实在在的表示,使空间观念从感知不断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 下面以苏教版二上教材“观察物体”为例,谈几点教学策略.
  
   一、以观察为起点,丰富空间知觉
  
   小学生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要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首先必须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力.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大量教具、学具、挂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知觉,初步形成空间表象.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要重视观察品质的培养,要注意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敏锐性和精确性等,从而真正培养观察力.
   苏教版式二上教材中的“观察物体”是学生首次接触实物(实物图)与相应视图,教学重点是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以是不一样的;难点是正确区分左、右视图,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而想象的基础是观察. 因此教者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观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丰富了空间知觉.
  
   二、以识记为基础,积累空间表象
  
   空间表象是空间想象的基本素材,积累的表象越多,再造想象内容就越丰富. 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表象的数量,而且还依赖于表象的本质. 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就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 那么,如何积累起大量正确和丰富的表象呢?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加强识记,在高年级还要适当培养学生识图和画图,识符合和画符号的能力.
  
   三、以想象为支撑,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在观察、识记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首先要多想象,不但通过观察具体实物或图形来想,而且通过文字表述来想. 这种想象是再现图形表象的过程,是对表象的再加工过程,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很好途径. 其次是要善于想象,即重视方法的指导,例如:用对比的方法能把对象间的异同明显地表示出来,给人以明确的印象. 常用的对比有形状的对比、性质的对比等,通过对比,能分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区别与联系,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很大的作用.
  
   四、以思维为核心,发展空间推理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特别是合情推理,即要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这是发展空间推理能力的关键. 当然空间推理离不开空间想象,在实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推理,在推理过后再进行想象,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的,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关键是提升思维品质,因此教者要能利用好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上述的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在培养空间想象力过程中的认知活动. 一方面,通过观察图形、模型,形成表象,它是学习者对形体认知的内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识记认图,是学习者对表象的外化过程. 想象、推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表象的加工过程. 这一系列过程都是为再造想象积累条件,为培养数学空间想象力进行的必要的训练.
其他文献
新课程呼唤“平等”“民主”“合作”“师生共同成长”,请让我们试着将视线投向这么两个字——“错误”. 众所周知,新课程还在初步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让我们用辩证的目光去看待错误.   学生在学习时出现错误是难免的,然而对待学生的错误老师们反映各不相同,有的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还有的亲自“上阵”,把答
螺旋CT增强扫描一般采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团注,将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当造影剂经血液循环大量进入靶器官时,组织X线的吸收率发生改变,加大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组织间密度的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职高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 教材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即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 同时,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一、课程资源之教材建设      1. 知识体系编排的渐进性  传统数学教材的种种弊端可以概括为教材内容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