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对两者的对立统一进行了理论思辩,并指出了两者矛盾存在对各自健康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文化 文化互补 文化冲突
  
  社会发展决定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体育文化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随着历史的长期演变,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研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之是有着冲突与互补的矛盾存在。
  
  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它们是随着历史发展先后出现且并列平等发展的两个文化系统。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两者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并没有明显的冲突和融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特别是由于西方列强在近代对外侵略扩张,使两种文化开始正面交锋,日益冲突和斗争。由于这两大文化本体及其存在环境的巨大差异,所以它们在交流中的对立是绝对的。具体表现在:
  1.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等理论之中,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西方哲学重外在、分析,重与自然的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整体观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经验、直觉、模糊的性质,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现代医学等的综合运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节奏、韵律、神韵、内涵、和谐美,重朦胧、抽象、含蓄美,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重阳刚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体美。
  2.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融进了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的导引养生、武技的发展,然而削弱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超味性方向发展,并使体育形成体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人竞争中的道德教育,容易产生残忍与暴力。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追求“强与险”,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健与寿”。
  3.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的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则重人体胜于重人格,注重人体本身的价值,更讲究从人体的培养上来考虑体育的价值,通过让人在肌肉的运动中,在各种力的交汇中去实现完美人体的塑造,进而实现理想的人生。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互补
  
  体育文化的产生是一个长期孕育演变的过程,其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积累、选择、变异、冲突、交融、定型的过程。由于体育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存在,所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势必会互相吸收融合其文化中的精粹部分,这就是文化的不自觉内在的统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伦理道德观念的追求。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政治经济条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出现了勃兴。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势必要注入新的血液,因此,西方的竞争观念,自我价值的彰显也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追求。西方一些知识分子也开始致力于东方体育文化精神的研究,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解脱。
  2.相互移植对方的优秀运动项目。如气功、武术、龙舟竞渡、踏青、放风筝、秋千等,开始向西方移植,冲破了西方竞技一统天下的局面。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已深入中国各民族人们的心中,获得大家的喜爱。
  3.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为西方所接受,西方竞争观念为东方所认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含着有关人体科学的丰富内容,如注重身心统一、内外协调、动静结合等许多辩证思想,对指导当今的人类保健活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和现代社会是相吻合的,正被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认可和接受。
  
  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矛盾存在的意义
  
  1.体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体育文化是一种需要人们广泛参与的休闲文化,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任何一种形态或地域的体育文化都在寻求与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中得到对方的文化精粹,可以推动世界体育改革的步伐,促进世界体育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深入中国内地,很多项目获得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在全国兴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
  2.维系体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虽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交流还不到几百年的时间,由于其文化的相互矛盾存在,不断碰撞磨合,它们不仅各自获得新的文化血液,而且获得新的文化生存空间。
  3.调节各地区体育的平衡发展。各体育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交流的各方吸引对方精华,吸取对方的经验教训,互相补充。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有着对立统一,才有其交互影响的可能,这一东方与西方的体育文化对话可以丰富世界体育运动的手段与形式,完善世界体育科学思想体系,拓展人类体育功能结构的外延。中国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在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交流之后,由于其文化巨大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对立,显示出中国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的相对滞后,为力争与西方体育文化平衡发展而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中国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也开始试图完成产业发展,并与其他产业诸如旅游产业联姻发展,这在云南、西藏等民族旅游地区已取得了一定成就。
  
  四、两种体育文化对立统一的辩证认识
  
  不同类型和模式的体育文化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发生冲突,因此,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不是畅通无阻的,不同性质的体育文化遭遇到一起的时候,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体育文化的变迁。体育文化的冲突是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集团性等多种类型的综合,认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就应在此入手,认识两者是政治、经济、地理等生存环境差异下的矛盾存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由于各层次发展水平不一,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会冲击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激烈而全面的冲突。此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作出全方位的调整才能适应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矛盾冲突。有效利用这两种体育文化的内在统一因素,寻找两者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这将有利于消除或减少两者冲突所产生的负面因素,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93. 255.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94-198.
  [3]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4]熊志冲.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J].体育文史,1989,(3):6-7.
  (作者单位:浙江苍南县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Purpose To study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macular edema (ME) absorption after grid laser photo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 ).
为了打造一门可以完全适合当前理工科发展形式的“液压传动”精品课程,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教材建设、考试体系
错误的判断将会把经济带入更大的深渊。今天的情况更加复杂了。如果中国经济已经复苏,政府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刺激经济?宏观调控什么时候应该变向?政府的下一步应该治理通胀吗?
日月星辰,运转不息,昭示着无边无际的空间,也演绎着无终无始的时间。人目之所及,百里为限,但凭借求真的灵性,欲穷宇宙之洪荒,析辨量子之纠缠,遂有开普勒的定律、爱因斯坦的原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曲古老壮阔的北朝民歌把我们带到了祖国的北疆,这就是敕勒川(现名为土默川)上巍峨、雄伟的阴山。他
目的考察1,2,3,4,6-O-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β-PGG)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PC12
采运机械是木材生产的主要工具,只要搞好采运机械的使用与分配,才能保证木材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认真做好采运机械技术管理工作,保证木材采运机械的正常工作,对促进林区
[目的]了解嘉兴一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今后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身高/体重,握力指数,肺活量指数,台阶指数,立定跳远等5项指标进行联机测试,严格按《学生体质健
四月二十一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一个女声电话告诉我,陶大鏞教授已于四月十八日去世,将于四月二十四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悼念仪式。陶兄已是93岁高龄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交叉实验的方法来评价Twin Block(TB)和Herbst这两种下颌前导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矫治效果。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6例OSA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