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肌及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而发挥作用。本文对目前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禁忌证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过缓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有症状的过缓性心律失常在植入临时起搏器前常常要使用药物以提高心率,帮助病人渡过难关。人们可以经静脉给予阿托品0.5~2.0mg或肾上腺素0.02~0.1mg,个别病人也可给予口服药。异丙托溴铵10mg,每天3次。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迅速终止心动过速,二是预防心律失常复发,关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动过速处理见图1。 急性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有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首选电转复或电除颤,但在未实施这项治疗之前亦可经静脉给予利多卡因或缓脉灵。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则首选药物治疗,此时应谋求终止心动过速,可不必考虑心律失常的机制、病因及病人的心功能状况(图1),如果病人的基础病变和心动过速的机制明确,则治疗应有针对性。快室率心房颤动的治疗有两种目的,使用延缓房室传导的药物、洋地黄、维拉帕米或β受体阻滞剂以控制心室率,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电复律而重建窦性心律,但前提是心房颤动发作的持续时间<48h,且没有栓塞危险。如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则需控制心室率,并用华法令类药物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3周后再考虑电复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