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据库的优化是指通过对数据库参数、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优化来避免存储器I/O瓶颈、提高CPU利用率和减少资源竞争。其中,数据库的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这不仅需要潜心研究数据库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数据库系统的实践经验。因此,本文将针对数据库的各种优化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数据库 优化 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个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都积极的采用了信息自动化管理体质。但是,要想很好的运用这种管理体制,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数据库技术。而且,要想使企业的信息系统高效、安全地运行,至关重要的是数据库应用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行。因此,分析数据库优化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良好数据库性能的标准
对于同一个系统的实施可以设计出多个数据库模型,但是,这些模型由于性能目标的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效果。而且,对于同一需求、不同数据库的设计人员来说,也会设计出不同的模型。其中,数据库性能的高低一般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响应时间和吞吐量。而且,响应越快,吞吐量越大,数据库性能越好。下面是一般大型系统数据库的性能标准:(1)单条记录的更新应当在1秒之内。而多条记录的更新不超过10秒。(2)对于少于4个表的数据有一定限度的查询应在5秒内完成。(3)对于有一定限度的查询多表查询应在10秒内完成。但是,整个表的查询时间应在30秒内完成。
二、数据库优化应遵循的方法
数据库优化是指进行有目的地调整组件及改善性能,使得数据库的吞吐量增加,减少相应处理时间。下面是数据库性能优化所遵循的一些方法:1、设立合理的性能目标。在优化之前,需要确定专门合理的目标。而且,设立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是可量化和可达到。其中,可量化是指在量化中需要的性能值。而可达到是指必须定义当前性能指标。2、确定影响数据库性能的瓶颈。当数据库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性能低下,此时不能猜测并随便做一些更改,这可能造成更大的瓶颈或资源浪费。3、弄清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因素。由于改善数据库性能所采用的方法都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达到预定目标时,应停止所有的工作。
三、数据库优化技术的方法
数据库优化技术的方法有很多,而且,不同的数据库又有不同的方法。下面具体列出几种主要的技术方法。
1、数据库服务器内存空间的分配。足够的内存可以加快数据库的运行速度和提高CPU的利用率。而且,内存不够的话将会严重降低CPU的利用率。
2、合理的物理存储路径。数据库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首先要考虑物理存储路径。其中,物理存储路径主要包括:数据在磁盘组上的分布状态、索引文件的组织、日志文件的分布等。而且,数据在磁盘组上的分布有几种方法:静态数据与业务数据相分离。其中,数据库中的静态数据主要是一些数据字典,这些数据修改的频率比较低,但是,查询率较高。其中,使用索引有助于快速访问表中的数据,它可以大大减少找到特定数据行所需的I/0操作。设计索引时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在建立索引时,如果对一个经常被更新的列建立索引,则会严重影响数据库性能。一张表的索引过多会影响该表的更新性能,因为一旦发生更新行为,该表所有的索引都必须作相应的调整,这就会延误运行时间。②对小型表不必建立索引,因为对于小表来说直接扫描往往更快而且维护费用低。③对重复值非常大的列,应建立位图索引,不要建立普通索引。因为为这样的列建立普通索引,其查询效率不高,反而增加索引的维护量。
3、使用SQL语句的优化技术来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SQL语句的运用可以大大优化数据库的性能。一个良好的应用程序允许数据库支持上万个并发用户,由于网络上的传输是会话式的传输,在数据库与客户端之间传送每个批处理和结果集,为了减轻客户端与数据库系统间过量的网络传输,必须采用大型数据库所提供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来最小化信息的往来传输,以减轻网络I/0的负载。
4、其他策略。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需求更是空前强烈和迫切,使得已在传统的商业处理领域内趋于成熟的数据库技术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四、结束语
在这个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时代中,数据库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在数据库实施的过程当中,影响其性能优良的因素有很多。并且,不同项目的应用要求又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我们要不断找出完全通用的优化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把所有的通用技术完全找到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数据库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针对数据库运行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和调整。
【关键词】数据库 优化 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个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都积极的采用了信息自动化管理体质。但是,要想很好的运用这种管理体制,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数据库技术。而且,要想使企业的信息系统高效、安全地运行,至关重要的是数据库应用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行。因此,分析数据库优化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良好数据库性能的标准
对于同一个系统的实施可以设计出多个数据库模型,但是,这些模型由于性能目标的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效果。而且,对于同一需求、不同数据库的设计人员来说,也会设计出不同的模型。其中,数据库性能的高低一般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响应时间和吞吐量。而且,响应越快,吞吐量越大,数据库性能越好。下面是一般大型系统数据库的性能标准:(1)单条记录的更新应当在1秒之内。而多条记录的更新不超过10秒。(2)对于少于4个表的数据有一定限度的查询应在5秒内完成。(3)对于有一定限度的查询多表查询应在10秒内完成。但是,整个表的查询时间应在30秒内完成。
二、数据库优化应遵循的方法
数据库优化是指进行有目的地调整组件及改善性能,使得数据库的吞吐量增加,减少相应处理时间。下面是数据库性能优化所遵循的一些方法:1、设立合理的性能目标。在优化之前,需要确定专门合理的目标。而且,设立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是可量化和可达到。其中,可量化是指在量化中需要的性能值。而可达到是指必须定义当前性能指标。2、确定影响数据库性能的瓶颈。当数据库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性能低下,此时不能猜测并随便做一些更改,这可能造成更大的瓶颈或资源浪费。3、弄清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因素。由于改善数据库性能所采用的方法都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达到预定目标时,应停止所有的工作。
三、数据库优化技术的方法
数据库优化技术的方法有很多,而且,不同的数据库又有不同的方法。下面具体列出几种主要的技术方法。
1、数据库服务器内存空间的分配。足够的内存可以加快数据库的运行速度和提高CPU的利用率。而且,内存不够的话将会严重降低CPU的利用率。
2、合理的物理存储路径。数据库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首先要考虑物理存储路径。其中,物理存储路径主要包括:数据在磁盘组上的分布状态、索引文件的组织、日志文件的分布等。而且,数据在磁盘组上的分布有几种方法:静态数据与业务数据相分离。其中,数据库中的静态数据主要是一些数据字典,这些数据修改的频率比较低,但是,查询率较高。其中,使用索引有助于快速访问表中的数据,它可以大大减少找到特定数据行所需的I/0操作。设计索引时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在建立索引时,如果对一个经常被更新的列建立索引,则会严重影响数据库性能。一张表的索引过多会影响该表的更新性能,因为一旦发生更新行为,该表所有的索引都必须作相应的调整,这就会延误运行时间。②对小型表不必建立索引,因为对于小表来说直接扫描往往更快而且维护费用低。③对重复值非常大的列,应建立位图索引,不要建立普通索引。因为为这样的列建立普通索引,其查询效率不高,反而增加索引的维护量。
3、使用SQL语句的优化技术来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SQL语句的运用可以大大优化数据库的性能。一个良好的应用程序允许数据库支持上万个并发用户,由于网络上的传输是会话式的传输,在数据库与客户端之间传送每个批处理和结果集,为了减轻客户端与数据库系统间过量的网络传输,必须采用大型数据库所提供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来最小化信息的往来传输,以减轻网络I/0的负载。
4、其他策略。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需求更是空前强烈和迫切,使得已在传统的商业处理领域内趋于成熟的数据库技术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四、结束语
在这个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时代中,数据库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在数据库实施的过程当中,影响其性能优良的因素有很多。并且,不同项目的应用要求又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我们要不断找出完全通用的优化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把所有的通用技术完全找到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数据库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针对数据库运行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