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不同优势杂交种及其亲本苗期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

来源 :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选用普通小麦品种(系)3338、6554和2410TD及其强优势杂种A(3338×6654)和无优势杂种B(2410TD×6554),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生长至三叶一心的根系(初生根)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小麦杂种一代苗期根系基因表达较亲本明显不同,表现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的差异,且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远高于我们以苗期叶片为材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杂交种与其亲本间的基因差异表达与所研究的组织和器官有关.比较分析发现,在强优势杂种组合A中,超亲表达和偏高亲表达基因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无优势杂种组合B.以家族特异基因替代随机引物进行的差异显示结果表明,MADS-box家族基因在小麦杂交种和亲本苗期根系中存在着显著的表达差异,且差异表达类型以杂种特异表达和亲本基因在杂种一代沉默为主,说明MADS-box家族基因可能与小麦的杂种优势形成具有重要关系.对杂种和亲本基因表达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α-硫辛酸(LA)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细胞)缺氧复氧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大鼠C6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10 μmol/L LA组、25 μmol/L LA组、50 μmol/L LA组.后4组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缺氧前12h后3组细胞分别加入10、25、50 μmol/L LA,正常组和模型组细胞加入等量培养液
气孔是植物控制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散失的门户.大部分高等植物气孔的分布格局是相邻气孔之间被一至多个表皮细胞所间隔.而在有限分布的几个科属的植物种中发现气孔成簇分布的
对溶液培养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 L.)幼苗进行不同浓度NaCl胁迫并改变培养液中K+浓度,以了解K+营养对NaCl胁迫下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及叶片液泡膜V-H+-ATPase、V-H+-PPase活
实验材料为水稻(Oryza sativa L.)栽培品种"IR8"(国际水稻所8号)及其少侧根突变体MT10.将2 d水稻幼苗种子根全部浸入0.016~50 μmol/L 茉莉酸(JA)溶液处理2 d,结果表明JA显著
B染色体存在于多种动植物中,具有很多独特的性状.B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在DNA组成方面十分相似,寻找B染色体特异序列一直是B染色体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通过对含有和不含有B染色体
以6个群体(5个民族)342名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Y染色体上15个双等位基因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得到15个标记的变异频率分布并界定了6个群体的单体群.结果
本文以中国贵州黔东南地区一个稀有的族群——“(革)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风和考察,聚焦(革)家的诞生礼——“想竹姆”仪式歌舞,从该仪式所蕴蓄的宗族观切入,结合仪式中
Serum immunoglobulin from the mandarin fish, or the so called Chinese perch, 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was successfully purified using affinity chrom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K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雄性不育恢复系LK783的主效恢复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以K冀5418A//9112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
用转PEPC、PPDK、NADP-ME、PEPC+PPDK酶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及原种为材料 ,研究了光合作用对光照、温度、CO2的响应和光抑制条件下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如下: 1.转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