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该怎样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呢?
  
  一、语文课程自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紧扣教材,开发文本资源
  (1)识字、写字此类课文皆配有一幅幅引人注目的情境图,教学中,借图识字,其趣融融。如:教学第三册《识字了》中的“歪”字,结合一幅挂得不正的画和另一幅画斜了桌子腿的图,很容易就知道“歪”的写法和意思了。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根据汉字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识字,如:学习“惊”字时,可与“凉”比较记忆;采用熟悉字重组织字,如:学习“吐”字,可知由我们以前学过的“口”和“土”组成新字;采用字谜、顺口溜识字,如:学习“归”,可编顺口溜“一竖短,一撇长,一座山,倒在旁”帮助记忆,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识字等等。
  (2)教师借助文本,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质疑,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在阅读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赏析佳词、佳句、佳篇,积极运用。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等。如教学第二册语文《小池塘》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画一幅美丽的池塘倒映图,旁边再配上优美的诗文、词句,再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2.运用现代媒体,与教学融为一体。我校已建有多媒体教室,并为班级配置电视机及DVD机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让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在教学第二册课文《草原》一文时,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及光碟片,学生在欣赏草原美景的同时,耳旁伴着牧民悠扬的歌声,入情入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养成每周一记,开发观察资源。从一年级起(学完汉语拼音),坚持每周写一句话,逐步过渡到写几句话或几段话。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注意、观察、发现、追忆、想象、感悟、剖析生活中的精彩。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入周记本。随着内容的丰富,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和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在逐渐增强。
  
  二、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课堂上,辩论家是孩子。面对充满生命活力与成长潜力的孩子,教师不是单纯说教者,不是课堂的主宰者,还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成为“辩论家”。如教学“读读背背”中的成语:“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时,教师提出问题:边看图,边想一想,读一读,你知道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很快就把前三个成语弄明白了,在体会最后一个成语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然了然于心了。学生的“多言”使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发展,问题也随之发现、解决。
  2.别让教案束缚孩子的探究。课堂是动态和不断生成的,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生动活动。教师不应该被自己设计的“教案”所束缚,而应抓住学生即时生成的所思所想,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调整预先的教案,为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和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间。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问:课文大概讲了什么?学生在讲清内容的基础上,接着说,狐狸很狡猾,乌鸦爱听好听的话。教师借机又问: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又回到语言文字中感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教师的“无知”开启学生的“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生一遇到困难,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帮他们“铺桥铺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懒,变得过分依赖于教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说“你自己想想”“我也没办法,你再试试”之类的话,让学生没了指望,能激发他们自主探究。
  
  三、语文课程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利用校本资源。在学校生活中,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很多。首先,班级的建设向我们展示了一片清新的天地。各种评比栏、定期的黑板报、图书角、植物角、卫生角等,让学生以班级为一大熔炉,锻炼自我,开发、利用、更新班级资源,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其次,校园内的每一个景点,都是孩子们习作的素材,如庄严的升旗台、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等。
  2.感知亲情人生,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家庭是孩子的首要启蒙环境。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首先,教师应保持与家长密切联系,平等沟通,为教育好孩子达成共识,使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然后,组织并开展一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浓浓的亲情。
  3.组织实施活动,开发社区资源。我校地处小镇,社区生活多姿多彩,语文课资源源源不断。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如组织学生帮妈妈买菜、学会待客、看望病人、问路等,让学生深入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次,融入自然生活。组织学生浏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谈论新人新事。
  总之,生活处处都能学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开发和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势在必行。◆(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唐江镇平田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In the field of weapon system of systems(WSOS) simulation, various indicators are widely used to describe the capability of WSOS, but it is always difficult to
在水热体系中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对中孔分子筛MCM-48自组装过程的影响.发现利用较强的van der Waals力,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可以更大程度降低合
Based on the reduced-form approa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icing problems of default-risk bonds and credit default swaps(CDSs) for a fractional stochasti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