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人性的伦理选择:《杀死父亲》评论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zz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俄罗斯《明日报》主编、“全国畅销书”奖得主普罗哈诺夫的短篇小说《杀死父亲》讲述了车臣战争期间一段残酷的战争经历,深刻揭示了战争伦理和人性伦理之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对战争破坏伦理环境的描写、对主人公叶利扎罗夫大尉在军人身份和父子亲情之间的纠葛徘徊以及透过民族、革命和宗教现象表达对战争本身的历史悲悯,使读者回归历史的战争伦理现场,重新思考战争与人的伦理主题。
   关键词:普罗哈诺夫 《杀死父亲》 战争与人 伦理分析
  普罗哈诺夫(Прохан- 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Ан- дреевич)1938年出生于第比利斯,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曾在尼加拉瓜、阿富汗、柬埔寨和安哥拉担任通讯员。在2004年凭政治惊悚小说《黑炸药先生》获得“全国畅销书”奖。现任《明日报》主编。普罗哈诺夫的作品原创风格明显,强调语言个性。在新闻和艺术创作中,他追随基督教,表现出对俄罗斯和所有俄罗斯人的同情。根据Юрия Поляков的说法,从美学角度看,普罗哈诺夫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者;而从学派和意识形态的角度看,他又是一位帝国作家,认为自身哲学是帝国士兵的哲学。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组合。
  “战争”是俄罗斯民族文学中一个格外重要的题材。《杀死父亲》(Убить отца)是普罗哈诺夫于2005年发表在《火花》(огонёк)杂志上的一部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据介绍,本文为作者从部队战斗归来后写于汉卡尔—摩尔金斯基将军的部队在阿尔贡雪谷搜寻哈塔卜的地方。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了俄罗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一段战斗经历。
  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方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聂珍钊14)本文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原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篇小说,反映作者在新时代对战争的新思考,阐释作品中战争与人性的伦理道德主题。
  1.人物形象和战争伦理环境
  普罗哈诺夫创作的多部作品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有关。根据作为战地记者的经历和对战争的思考,他写作了这部小说。小说讲述了俄军特种分队队长叶利扎罗夫大尉奉命追剿车臣头目曼苏尔。然而狡猾的曼苏尔有勇有谋,一再逃脱,并制造多起恐袭,击毙投向“联邦元首”的首领和毛拉(伊斯兰学者的尊称)。无奈之下,叶利扎罗夫根据联邦安全局的授意击毙了曼苏尔的父亲,在曼苏尔回家参加父亲葬礼的路上将其击毙。
  人物形象和战争伦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人物形象而言,文章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特种分队队长叶利扎罗夫和车臣匪首曼苏尔。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作者较为客觀中立。没有大段苍白的文字去歌颂俄军大尉的英勇顽强和匪帮首领的残酷不仁,而是通过冷静、客观地叙述来表现大尉对军事任务的忠诚。叶利扎罗夫轻伤不下火线,连续三周追捕曼苏尔,愈挫愈勇;作战指挥灵活机动,在埋伏曼苏尔的过程中,对匪徒进行分组包抄,身先士卒;友爱和缅怀战友,“他从扎列伊科身上扯下银色圣母护身袋,命令将他的遗体放到指挥装甲运输车内。返回的路上,叶利扎罗夫一直紧握着扎列伊科沾满泥土和鲜血的手。”;爱戴自己的父亲,战争期间他对老父亲甚是想念。是父亲教会他如何埋伏,如何在雷道上行进,以致在射杀曼苏尔父亲过程中他表现出长久的抗拒和犹豫。叶利扎罗夫的人物性格是矛盾的。他温柔且哀伤,在追捕“幽灵”曼苏尔的持久战中筋疲力尽,渴望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可以躺在温暖的帐篷里休息,有桑拿、电视、医疗点温柔的女护士,可以和挚友扎列伊科大尉见面。”而作为一名特战队员,他英勇顽强渴望战斗。尽管失败一次次袭来,他仍然聚精会神谋划每一次围剿,在与曼苏尔的决战中,他甚至迷信地希望曼苏尔不要现身,好像曼苏尔的命运已经和他连在一起。因为,当残忍又绝望的曼苏尔活着,他叶利扎罗夫就活着。
  曼苏尔不仅与联邦军队作斗争,而且与自己的人民作斗争,对敌人和自己的人民都是残忍的。在刻画曼苏尔形象的过程中,作者也没有刻意诋毁车臣匪首,只是通过平直的叙述,表现出曼苏尔的凶残狡诈和人性柔情的一面,比如他将扎列伊科割喉时的冷血,将仇敌引入特战队员圈套的狡诈,将和平使者易卜拉欣暗杀时的无情以及强奸并杀害女俘虏的残忍;但同时在曼苏尔身上也保留了一丝人性,他在战争即将结束想要离开车臣后的第一件事,是回家乡卡尔山奇镇看望父母,并“将在战争中得到的厚厚一叠美元交给父亲”。故事的最后,曼苏尔父亲被杀。根据之前对曼苏尔的描写,以曼苏尔的智商,他完全有能力推测出这是一个圈套。但他依然奋不顾身地前往父亲的葬礼,想要看望父亲最后一眼,最终被联邦军队以狂轰滥炸的方式击毙。
  文题中的“父亲”指的是曼苏尔的父亲。这位父亲向当局投降,劝儿子留下,向当局自首。因为他了解战争的不公正,想要拯救他的儿子。他曾是一名教师,希望有一个不同命运的儿子——“要不然你可以上学,去莫斯科,去大学深造。现在可能是律师、银行家或画家”,而不必“像狼一样在森林里面流窜,整日被直升机搜索”。他爱他的儿子,在临死之前,这位父亲“时不时停下向大山望去,仿佛希望能从夜峦中找到儿子发出的秘密信号”。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也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他没有罪之将死,却被当局秘密暗杀。这种悲剧性所产生的文学激情只有小说的审美空间才能容纳。
  2.战争伦理与人性伦理的选择
  伦理选择是人的道德选择,即通过选择达到道德的成熟和完善。(聂珍钊 2014;267)长久以来,伦理选择都伴随着精神或肉体蜕变的艰难过程。不同的伦理选择取决于所处的伦理身份。不论是曼苏尔的父亲,还是叶利扎罗夫的父亲,他们始终秉持善良的天性和慈爱的父性,他们用全部的热情和宽广的胸怀拥抱他们心中幼小无助的孩童。但叶利扎罗夫和曼苏尔却因具备不同的身份经历了一场痛苦而揪心的伦理选择。
  叶利扎罗夫作为联邦军队的特战队员,他生命的意义是抓住曼苏尔并杀死他,为挚爱的战友报仇,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定。他是一名军人,这是他的职业。面对狡猾的敌人,杀死敌人的父亲是结束曼苏尔的唯一途径。在联邦安全局中校给叶利扎罗夫下达任务时,文章将帐篷内茶杯和神像的前后状态作对比,反映了叶利扎罗夫内心的诧异和抗拒。在叶利扎罗夫刚刚进入帐篷时,中校茶杯中的茶叶翻滚,帐篷上还缝有神像;但当任务下达,叶利扎罗夫离开时,“茶叶在黑色的茶杯中继续翻滚;防雨布上,圣母像反射出微光。”茶杯变黑,圣象发光,都暗示着无情的任务——“击毙曼苏尔的父亲以吸引曼苏尔上钩”将是一次巨大的人性考验。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说,击毙曼苏尔的父亲无疑是违反人道的。俄军当局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击毙老人后,散布谣言称老人的死源于曼苏尔仇敌的复仇。尽管面对的是敌人的父亲,叶利扎罗夫看到的仿佛是自己的父亲。父子亲情对于他和曼苏尔来说一样重要。作为一个“儿子”,哪怕作为一个人,他都不忍心扣动扳机,“叶利扎罗夫想扔下枪,变为消失,化作一束光,从地面飞走。”但是从作战的角度来说,此举无疑是用最小代价达到最大的目的,即用曼苏尔父亲一人的死亡,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从这个角度看,它又符合人道主义。极度的伦理困境和精神困顿折磨着叶利扎罗夫,他击毙的不仅是一个老人,一个父亲,还有自己人性中的善良。但同时,他成为了一名冷酷又合格的军人。这种矛盾产生的根源来自战争。战争本身就是恐怖和不公正的,战场上的敌对双方之间没有善恶,只有胜利,而毋庸置疑,叶利扎罗夫赢得了胜利。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的关键人物是班主任老师,他是家长、学生、各科老师、学校领导等沟通的纽带,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带路人,因此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千方百计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本文论述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以“和”为美是嵇康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在哲学的层面是指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宇宙生成的法则和规律.而这种法则的最好承载者是音乐,音乐代表了这种和谐、统一,所
花帕是贵州省三穗县南部寨头、巴冶、良上等地苗族女子的工艺精品。它不但是集挑花、刺绣等技艺为一体的再现物,而且是这个地区苗族人的珍藏物品之一。花帕,长约3尺,宽1.2尺
在王夫之的学术思想中,“道统”和“治统”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道统”思想由来已久,王夫之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提出“圣人之教,是谓道统”,并认为应以“明伦”和
【摘 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随着US、CT、MRI、ECT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作为影像诊断技术形态学基础的已成为当今医学影像专业的必修课程.用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方法进行断层解剖学教学已不适应目
缩小地区教育差距,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这rn是国家政策导向,而教育公平的问题归根到底还rn是师资水平的问题。要想教育良性发展,就必须rn有一支稳定且可持续的教师队伍,教师不稳定,rn
期刊
随着教育模式的深入创新研究,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行业的初期阶段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刚踏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要逐渐适应教育环境,起初适应能力比较差,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