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冶遗风 汉唐神韵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ou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正武,1968年出生,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丽水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龙泉市刀剑行业协会会长、龙泉正武刀剑文化研究院院长。
  他从小深受父辈的熏陶,16岁开始拜师学艺,学习铸剑。几十年来,他呕心沥血挖掘恢复传统刀剑锻制技法,复兴了大批失传刀剑技艺。秉承“古为今用,创新发展”的理念,研制的传统手工刀剑作品成为中国刀剑精品系列,广为国家领导人、海内外收藏家及刀剑爱好者所推崇、珍藏,为龙泉宝剑和中国刀剑文化重新鼎立于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欧冶铸名剑,遗风传千古
  龙泉市是浙江省丽水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温州,西接武夷山,素有“瓯婺入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
  龙泉市历史悠久,物产富饶,人文荟萃。这里青山叠翠,溪流纵横,山环水抱,流金溢彩的八百里瓯江穿过城中一路奔流入海,向人们倾诉着瓷都剑城无数的荣光和动人传说。
  龙泉宝剑始自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欧冶子,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欧冶子乃中国古代铸剑鼻祖,善铸造兵器,史载他为越王铸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剑。据《越绝书》记载,铸剑大师欧冶子曾应楚王之邀与另一位铸剑大师干将一起“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见剑大喜,乃赐此宝地为“剑池湖”。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此地设县时以龙渊宝剑为县名,命名为“龙渊县”,以后因避唐高祖李渊名讳,改称“龙泉”。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泉县设立龙泉市(县级)。
  龙泉市位于瓯江上游,其山溪中蕴藏铸剑必需之铁英(又称铁砂)、松炭、亮石。龙泉市秦溪山下的北斗七井,水质甘寒清冽,用于淬剑非常坚利,加之其环境清静,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故欧冶子遍访名山大川后选择在此铸剑。得天之精神,地之气脉,山川之灵秀,天地之精华,悉其技巧,欧冶子终于在此铸成独步天下的龙渊宝剑。此后,薪火相传,名匠辈出,此处终成一方铸剑圣地。为纪念龙泉宝剑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成为千年古迹。
  据龙泉市刀剑行业协会会长、龙泉正武刀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正武介绍,欧冶真传的龙泉铸剑须经取材、冶炼、折叠锻打、复合夹钢、渗碳、素延、成形、冷锻、铲、削、锉、淬火、整形、研磨、配鞘、装具等100多道工序。自古以来,龙泉宝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和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成为剑中之魁,名闻天下。
  新中国成立以后,龙泉铸剑师为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杨尚昆、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锻制宝剑。2005年5月,龙泉宝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间流传这样的名句:“剑,古之圣品。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于帝王君主,是权利威严的象征;于兵家将士,则视作有谋略、有势力、善征伐的兵器;于武侠剑客,则意味着光明正大、行走江湖、快意恩仇;于文人墨客,不仅以剑抒怀、作诗咏叹,更佩带操练。
  李白喜爱以剑相伴,15岁在峨嵋山学剑,自称“我家青干剑,操割有余闻”,“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杜甫从20岁开始挟剑浪迹天涯,表达自己“拔剑欲与龙虎斗”的气概。经过释家道教的神化与文人墨客的写意化,剑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兵器,而被赋予了智慧、正义、正气的道德伦理色彩。在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剑之风发展为治国安邦、通权达变、经世济民、行侠仗义的文武之道,形成了独具华夏气派神韵和中国特色的刀剑文化。
  古法失传,真剑难求
  从欧冶子开创龙泉铸剑技艺至今,古法刀剑锻造技术几经兴盛与衰落,几经失落与传承。鸦片战争之时,洋人以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火器兴起,以刀剑为代表的冷兵器日渐式微,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龙泉宝剑锻造技术随之也彻底失传。2001年,34岁的龙泉铸剑师周正武开创了以“挖掘恢复失传刀剑锻制技法和研究制作传统手工精品刀剑”为己任的正武刀剑锻造所,并手工折叠锻造出处女作“光复”剑,试图找回失传的龙泉宝剑锻造技术。
  周正武出身于龙泉铸剑世家,孩童时代在炼炉边看着大人打剑长大。随后,他拿着废弃的剑条学大人们锻打磨制当游戏,以至于每天回家都是一张黑头的包公脸 。在父辈的严格训练和熏陶中,周正武开始学习、领悟家传铸剑秘诀。1984年,16岁的周正武子承父学正式开始学习铸剑技术,期间做尽了打铁、打水磨剑的粗重活。
  3年后,他与父亲合作,为时任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制剑,牛刀初试,小有成就,这让周正武欢欣鼓舞。
  周正武回忆说:“1980~1990年代的龙泉剑,沿袭民国后期的铸剑方法:钢料用油淬,剑身镂刻龙凤七星,剑体无刃”,业内人将其称之为“铁条”剑。
  从父辈的讲述里周正武了解到,真正的龙泉宝剑绝对不是这样的“铁条”。从2500年前的欧冶子开始,花纹钢龙泉剑代代相传,汉唐达到巅峰,宋朝逐渐稀少,清末民初消失,复杂的古法工艺已经断代,如同草蛇灰线,已无从寻觅了。   “淬火”之后进行“研磨”。《越绝书》记载,龙泉还有一宝,是铸剑必不可缺的“亮石”。周正武不再拘泥于追求形式的复古,他为磨剑准备了十几条由粗到细的磨石。“宝剑锋自磨砺出”,一把剑要经历粗磨,细磨,再到精磨,依次磨砺,直至平整光亮,脊线笔直,槽线标准,最后开刃。无论是“脊线笔直”,还是“槽线标准”,整个磨砺的过程都是靠艺人的眼力和手感完成,因此有“十年磨一剑”之说。“精磨由我亲自操作,用的是非常细腻的磨石,过程异常枯燥、耗时费神,作为百兵之神,是要通过这最后的磨砺使千锤百炼的宝剑寒光逼人,焕发出它应有的神气来”,周正武说。
  接下来,在油里掺杂少许的铁粉,打磨剑身,使油渐渐地沁入剑身之中,形成一种持久润泽的防锈保护膜,同时也使折叠锻打后的花纹效果显现出来,正可谓“其纹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
  装具是最后一道工序。“剑柄缠绕丝带是为了增加握感,让使用者可以自如地挥舞;剑格(也称护手)是为了保护握剑的双手;剑鞘是为了保护剑身;挂环是为了使用者把剑挎在腰间携带方便;剑底是为了保护剑鞘;而装具上的雕花纹样,是一种装饰,更是文化审美的传承。”周正武介绍。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辛试错和数十万次锤炼,周正武和父亲合锻的“千锤百炼”剑横空出世,失传已久的龙泉宝剑古法锻造技艺终于得以重新恢复,他将这把剑命名为光复剑。
  看着这把寒光凛冽的宝剑,周正武知道自己的理想已经不再是空想。
  2003年,光复剑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同年,周正武的刀剑参加香港国际试斩刀大赛,包揽了个人组的前三名,一举打破之前几乎由日本人包揽冠军刀剑的局面。在周正武看来,刀剑铸造技艺发源于中国,中国刀剑要继续领跑亚洲乃至世界,他和龙泉的同仁们使命、责任重大。
  2004年,长城影业公司大型纪录片《中国民间艺人》收录了周正武的事迹。随后,中央电视台先后十余次为他录制专题节目。此时,周正武的刀剑名声大噪。
  现汉唐神韵,呈刀剑文化
  汉唐盛世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剑唐刀承载展现出我国汉唐盛世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体现了泱泱大国的气度和王者风范,代表着中国刀剑铸造技术的巅峰。10多年来,周正武先后成立了正武刀剑锻造所、龙泉刀剑博物馆、龙泉正武刀剑文化研究院等专业机构,是为了更好传承复兴传统刀剑铸造技艺并发扬光大中华刀剑文化,汉唐神韵于他,是真实的情愫,化入骨髓的情结。
  西汉时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和铁器的广泛使用,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而块炼钢铁质兵器,特别是汉剑的大量制造和使用更是支撑起西汉盛世的一种力量。东汉时期,冶铁业由西汉的国家专卖转化为私营为主,较西汉有明显的进步,水利鼓风炉技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此时,随着低温炼钢技术的发明,出现了“百炼钢”。
  汉剑在当时象征着权贵,被视为一种高贵华美的工艺品,而在战场上,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武器。自刘邦剑斩白蛇起兵抗秦开始,历代帝王无不佩剑,名剑代表有神剑、赤霄、神龟、八服等等,均为国之重器。汉代男子尚武,成年后喜欢腰悬佩剑,奉为时尚,就连太学文生也不例外。所谓“剑者,君子武备,所以防身”就是这个道理。在西汉,官吏们佩剑是一种礼仪。这个时期的长剑常以玉石为装具,称为玉具剑,表示佩剑者的高贵身份和高尚品德追求。
  正武堂汉剑的设计就体现了这种尊贵大气的风格,给人以正气和霸气之感。周正武说:“中国剑历来讲究平直端正,在传统意识里,不但做人要行止端正,连剑也要端端正正。”汉剑剑身挺直,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入鞘则朴实无华,出鞘则锋芒毕露,生动准确地彰显了礼仪周正、外圆内方的儒家文化风格和气质,而其中所蕴涵的“藏”与“显”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所在。
  汉代铸剑工艺精湛,剑的截面有四面、六面、八面之分。
  2005年,根据史料文献,遵循汉剑规制,周正武耗时一年亲手打造出一把龙泉“八面汉剑”,这把汉剑刃长80cm,剑身宽3.3cm,剑身厚1.0cm,柄长23cm,质量为1.3kg。其剑鞘为脱水绿檀木鞘,剑首为铜装玄武图案,剑格为铜装朱雀图案,挂环为铜装青龙图案,鞘底为铜装白虎图案,颇具王者风范、汉剑神韵,他将这把“八面汉剑”命名为“汉武剑”。当年,这把汉剑作为中国地区惟一参选作品入选了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当代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周正武荣获“国际铸刀大师”称号,国际刀剑界与媒体称其“奠定了中国精品刀剑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中国刀剑在国际上的发扬光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7年12月,周正武为国家主席胡锦涛锻制“玄铁汉剑”。
  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国力鼎盛而成为当时的世界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的对内对外战争,出现了在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唐刀沿袭了汉剑“百炼钢”的锻造工艺,并创造了包钢技术。在改善锻造工艺的同时,唐刀的外观上也有很大的改进。唐刀不仅从外观上更富观赏性,并且真正提高了实战性能和耐用性。唐刀工艺精湛、成本昂贵,当时的名士,常为收藏上乘精良的唐刀而耗尽家财。唐代之后,唐刀锻造技艺逐渐失传。如今,周正武和他的团队通过不懈努力试图完整恢复唐刀锻造技艺,以再现唐刀的辉煌和神韵。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其高超精湛的传统工艺、高贵典雅的装饰,周正武的新作“唐剑”荣获2006深圳国际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奖。
  三十年如一日,周正武坚守传承期间,耗铁数吨,血气方刚的他不知道自己打了多少废品。然而,无论是龙泉刀剑、汉剑唐刀,还是日本刀剑和其他刀剑,周正武总是用心打造手工刀剑精品,并广为各界所热爱和珍藏。
  2005~2006年,周正武提供10件、25件原创刀剑作品,先后参加在台湾和澳门举办的“亚洲古兵器大展”,与国际铸剑名师同台竞艺。2008年赴巴黎举办个人作品展。
  面对各种荣誉,周正武始终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心,他深知自己的梦想,他将矢志不渝,在刀剑制造之路上不断探索。
  编辑/曾振宇
其他文献
FSD武器公司是一家从事AR系步枪零部件生产与定制的武器公司,图为该公司定制生产的一款戰术型微声步枪,发射0.300英寸BLK弹。该枪采用短气吹式导气系统,不锈钢枪管口部装有消声器。其配用美国蜘蛛战术武器公司STl5下机匣,枪身左侧设有保险,弹匣卡笋设在枪身右侧,空仓挂机解脱杆则设在枪身两侧,方便左右手操作,折线形扳机护圈非常有特点。圆柱形护手在3、6、9、12点钟位置加工为平面,并设有皮卡汀尼导
“走进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博物馆”系列文章的前两篇主要呈现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发展历史,从本期起,将主要按照年代,展示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的典型轻武器——  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研发生产了难以计数的武器,尤以步枪最为著名。博物馆按照年代和种类分组,通过一个个展览橱窗展示了兵工厂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武器样本,并对这些武器的相关背景做了介绍。  燧发式
本文作者之一陈华,作为国内资深的特警狙击教官,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狙击手成材的六大技巧——  狙击手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职位,需经大量训练、实践磨砺方能成材。本文在此从狙击手日常训练到执行任务,乃至完成任务后的调整,总结出狙击手成材的六大技巧。  技巧之一:  狙击手应亲手打出  近距离射表,这是  完美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图a可见,某枪在距离100m时,瞄准点与弹着点重合,在100m外,弹道曲线低于
《勇者行动》是于2012年上映的经典美式英雄主义电影。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拍摄时动用大量美军现役军队和装备,更为特别的是,电影中的主演们均为正在服役的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  这部电影的导演和制片人称,“在拍摄时我们需要时刻跟着‘海豹’们的节奏走,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了拍摄重点。”事实上,这部影片确实没让广大军迷们失望——  影片主要内容  接二连三的政府高级官员被谋杀与多起恐怖袭击事件,使全世界
2016年6月中旬,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16欧洲国际防务展”上,以色列“通用机器人”(General Robotics)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多戈”(DOGO)的小型作战机器人。可别小瞧它,装备了一支格洛克26 9mm手枪的“多戈”能对恐怖分子或那些亡命徒发起突然袭击并射杀他们,这款机器人也因此被称“无情的杀手”——  “机械化”反恐微精灵  无人机通常加装大中型武器实施打击,那么,在城市反恐行动
MPA 6mm BA狙击步枪是杰作武器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狙击步枪,其名称中BA是Bolt Action的首字母缩写。表示其采用旋转后拉枪机式非自动方式。机匣顶部及护手上下方均设有皮卡汀尼导轨,方便安装瞄准镇及咐件。枪管采用416RQ不锈钢材料制成。有558mm、610mm、635mm和660mm四种长度可选,枪管口部制有标准螺纹接口,装有两室消焰制退器,也可换装消声器。该枪枪机表面制有螺纹槽。可防
武器系统的互操作性是指武器装备通过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的能力。对于现代化的武器系统而言,互操作性不可或缺。因此,武器系统的互操作性需从武器系统的采办阶段起,进行互操作性需求分析,并做好互操作性技术评估。本文呈现韩军武器系统的互操作性现状及未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武器系统的运用正在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过渡,基于网络的不同武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互动成为一种必需。为了满足这
这是美国KEL-TEC公司最新推到出的一款无托型唧筒式霰弹枪,是基于KSG无托霰弹枪改造而来的。该枪最大特点是取消了原型KSG霰弹枪的双管状弹仓设计,改成了单根管状弹仓,即原型枪枪管与双弹仓呈“品”字形结构,改型枪的枪管与单根弹仓呈上下排列。原型枪扳机前方设有弹仓供弹选择桿,将其拨至左或右,选择相应的弹仓供弹。改型枪为了与原型枪保持外观的一致,该装置并未去掉,但不具有任何作用。改型枪弹仓容弹量为7
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米尔斯手榴弹堪称20世纪最为成功的一种手榴弹,与同一时代的手榴弹相比,其更加安全可靠、性能更优异,可谓现代手榴弹的先驱之作。后来其他国家研制的手榴弹都或多或少地参考了米尔斯手榴弹的设计,如美国著名的MKII手榴弹、苏联F1手榴弹都有米尔斯的影子——  手榴弹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宋辽战争时期的“火球”,直到15世纪随着火药的西传,在欧洲才有了类似的武器。到了17世纪中叶,身材高大威
餐桌及餐具(续)  能给8个人做一顿饭的大铁锅容量为4加仑(18.2升),称其为两侧有提手的铁罐子更为恰当。加拿大边境的英国驻军使用的铁锅来源比较复杂,既有来自英国本土军需仓库的储备物资,也有从魁北克商人那里购买的舶来品,而加拿大当地的铸造厂无疑是价格最为低廉的供应来源。这些被烟熏火燎弄得乌漆麻黑的“铁罐子”当然不会直接端到餐桌上,锅里煮的东西都是先装进大盘子里再分别端上餐桌。  向士兵们分发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