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爷”来了

来源 :第二课堂(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p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我很幸运,生在湖州,长在湖州,还亲身经历了湖州的老风俗——正月初五抬财神。
  “咚咚咚!”一阵鼓声唤醒了宁静的小村,我们不约而同地会集在庙门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是抬财神的好日子!
  寺庙的门终于开了,我们冲进庙里,僧人们给我们发糖,我们开心极了。大人们开始上香点蜡了,我们则在乐器堆里抢乐器。抢到乐器的我笑得合不拢嘴,因为我可以敲锣打鼓地跟着“财神爷”去别的村了,多神气呀!
  在由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员组成的“山寨”乐队的陪伴下,“财神爷”开始走街串巷了。
  据说“财神走到哪家,哪家就發财”。于是,“财神爷”走到哪家,哪家就传来欢呼声:“‘财神爷’来了!‘财神爷’来了!”然后那家人就会拿出两把长凳让“财神爷”坐在上面休息。开始点蜡烛烧元宝了!在缕缕青烟中,这家人向“财神爷”祈求全家平安,财源广进,孩子学习步步高升……
  短短一个上午,“财神爷”走遍了全村,也把财气洒满了全村。
  正午过后,就是我们孩子的天下了。瞧!一桌桌美食让我们垂涎欲滴,五颜六色的糖果正等着我们享用。“财神爷”来了,它带来了祝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甜甜的幸福!
  如果你也想沾点儿财气,感受幸福,那么明年春节就来我们湖州看抬财神吧!
  知识点:抬财神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风俗。在特定的日子里,一人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每到一户人家门口,随行人员就会高声说吉利的话,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财神爷”像。
  (指导教师 费凤飞
其他文献
布鲁,你好久没打到猎物了,害得我们天天吃豆子罐頭!
周末,我和表姐一起去了乡下奶奶家。  那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一阵阵的“说话声”吵醒了。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正想怒吼一声,却发现那不是说话声,而是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它们可比城市里嘈杂的喇叭声好听多了。听着这美妙的“交响乐”,我再也无法入睡了。我惬意地躺在床上聆听了许久,然后在这动人的歌声中起床了。  换好衣服,我出去散步。一出门,我便與微风撞了个满怀,微风中夹杂着鲜花的芳香,令人陶醉!乡村的空气
创意召集令 你觉得你正在使用的工具可以再改进吗?你希望它们拥有哪些功能呢?你认为日常生活中,哪些公共设施还可以增加功能,以便让大家使用起来更顺手、更安全、更方便?对于未来,你有哪些设想,你觉得什么样的小发明能对未来产生影响?如果有答案了,就赶紧告诉我们吧,联络邮箱:wansu2012@126.com。  可以缓解眼睛疲劳的眼镜 现在同学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同学眼睛出现视力
中国政府参事室的诞生  满载中国民主政治色彩    政治的民主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政府参事室的诞生即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时代产物。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就主张建立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1941年11月,毛泽东主席指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毛主席在被问及跳出执政由盛到衰、人亡政息这
小猴子丫丫上学了,丫丫的同学有小鸭、小鹅、小鸡、小猫等。一天,山羊老师拿来一小袋花生米让大家课间吃,说是给大家补充一下营养。山羊老师把花生米放在讲桌上,然后就转身走了。  时间不长,山羊老师办完事回来,见一袋子花生米只剩下一个空袋了,便问:“你们的嘴好利索呀,怎么这么快就把花生米吃光了呢?”  “老师,我们是一粒粒吃的,可丫丫却不一样,他是抓起一大把往嘴里填!”小鸡向山羊老师反映情况。  “哦,这
五彩缤纷的水果糖、晶莹剔透的小果冻、色泽鲜艳的果汁、五颜六色的泡泡糖……这些穿上了艳丽耀眼的“彩衣”的食品,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的视线,刺激着我们的食欲。然而,在美丽的“彩衣”后面,却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  彩色食品的色素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天然色素,如动物的血红蛋白、植物的叶绿素等;另一类是合成色素,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一定的毒性。世界各地使用的合成色素有很多种,被发现有毒副作用,或被
校园的后面,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  别看这条小河其貌不扬,可是里面“物产”丰富:有弓着腰的小虾,横着走的螃蟹,滑溜溜的泥鳅,成群的小鲫鱼,懒洋洋的田螺……这些都是当地人最喜欢吃的河鲜。  开始,大家也并没想到吃,只想到了玩!贪玩的男生经常去河沟里捉鱼捕蟹,然后带到班里当宠物。像小豆豆孟小飞这样的讨厌鬼,还经常拿这些小动物吓唬女同学,弄得班里乌烟瘴气、鸡飞狗跳,乐得那些男生像疯癫了一样!  这不,怪
项城祖籍之旅    1986年9月,我受领导指派,带人在广东珠海拱北核对一澳门商人到周口投资办厂事宜时,突接电话让我速回。回到周口,被告知袁家骝要回河南项城老家探亲,让我全程陪同。  袁家骝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儿子。在袁克文的四个儿子中,他排行第三,我称他“三伯”。他生于1912年4月5日,是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美籍华人。1973年,他和夫人吴健雄第一次回国探亲时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那时周总
昔者有饋生鱼於郑子产,子产使校(jiào)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yǔ)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孟子·万章上》
周六早上,把女儿送到小区对面上兴趣班后,我决定先回家一趟。经过熟悉的转角,我习惯性地用眼睛搜寻了一遍,发现那个卖菜的阿姨今天在,于是我走上前去,和她拉了几句家常,买了几样菜才回家。  中午,我和女儿在厨房择菜。突然,女儿很费解地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出门没戴眼镜?”“怎么啦?”我一头雾水。“你看看今天的菜,四季豆都蔫了,上面还长了褐色的斑点。还有这个莴笋,外皮都有红斑了,一看就不新鲜……”女儿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