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波作用下黄铁矿的浮选性能及动力学研究

来源 :矿产保护与利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超声波作用下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57%、丁基黄药200 g/t、起泡剂20 g/t的浮选最佳条件下,在超声波频率为135 kHz和功率为100 W时可以使黄铁矿回收率提高13.86%.通过超声波浮选和常规浮选的动力学分析发现,高频超声波对-150+100μm粒级的黄铁矿影响最大,使回收率提高了7.54%;对该粒级的试验数据利用五个动力学模型拟合可知,一阶经典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动力学方程可分别表示为超声波浮选:ε=26.27[1-exp(-0.601 t)]、常规浮选:ε=18.01[1-exp(-0.671 t)].利用SEM分析发现,超声波主要通过对黄铁矿表面的清洗作用,去除了表面罩盖的矿泥等脉石矿物,提高了黄铁矿的回收率.
其他文献
耐火粘土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受外部环境影响,耐火粘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很大压力和新的发展形势.介绍了我国耐火粘土资源特点、生产和开发利用技术现状,针对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环保欠帐大、原料供应紧张、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创新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模式、加强综合勘查评价、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以提高耐火粘土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能力.
锂金属作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原材料,亦是本世纪的重要新能源金属.收集整理了全球范围内从终端报废产品中回收再利用锂金属的技术及工艺流程,比较了不同技术条件下的最优回收率.2000—2019年,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的在用存量迅速增加,从30 t增加到1.8万t;在现有回收技术与工艺条件下,只有合金和锂离子电池中的锂金属可以回收,且回收对象主要集中于锂离子电池.基于此,进一步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评估了2020—2035年中国大陆范围内锂金属回收再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锂离子电池是主要回收锂的来源
对六杆四面体双曲面网壳的静力特性进行模型试验研究.设计并制作了一高度5m、底面直径(跨度)4m的网壳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六杆四面体单元、满足刚接假定并可加装加强杆的法兰盘节点,测试并研究了网壳模型在模拟静力风荷载下的节点变位和杆件内力.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试验误差来源.结果 显示,试验实测值与理论值较为吻合,节点受力性能良好,六杆四面体单元的制作缺陷对双曲面网壳静力特性影响较大,应在工厂预制环节加以控制.
刚果(金)加丹加矿区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含Cu 2.21%和Co 0.16%,铜钴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回收标准,为确定合理高效的选矿工艺,进行了矿石性质分析及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中的目的矿物种类复杂,目的元素铜除硫化铜和氧化铜形态赋存外,还有部分铜以铜锰铝硅氧化结合物中的铜形态赋存.钴主要以含钴黄铁矿及水钴矿形式赋存,脉石矿物主要以易泥化的碳酸盐类脉石为主.结合矿石性质分析和探索条件试验的结果确定了硫化矿物浮选—氧化矿物硫化钠硫化、组合捕收剂协同捕收浮选氧化铜矿物—氧化矿尾矿高梯度强磁选
我国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依赖进口,突出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钴行业发展的关键.开发含钴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对于缓解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概述了钴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介绍了钴二次资源来源及种类,并以含钴冶金渣、废合金、加氢催化剂和废电池等二次资源为主要对象,详细阐述了含钴二次资源中钴的回收利用潜力和相关技术.结果表明,目前含钴二次资源通常采用湿法浸出技术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中含钴浸出液中钴与杂质元素的高效分离是回收钴的关键环节.因此,选择性溶出提钴体系和工艺的开发是提高含钴二次资源利用率的核心.
为了优化山东某锂辉石矿石选矿厂1200 t/d重介质分选流程,以原浮选和重介分选数据为基础,结合破碎后的原矿浮沉试验结果,对重介质分选—浮选联合分选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锂辉石矿石采用重介质分选是可行的;原矿中主要有价矿物为锂辉石和钽铌锰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等;新型NTMC500-350/400-T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明显提升,在分选密度2.90 g/cm3、精矿Li2 O品位4.30%时,改进后的X型旋流器的精矿Li2 O回收率比Y型的约高7.00%;改进后的重介质
以新疆某硫化铜镍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铜优先浮选—铜优先浮选铜精矿磁选—铜优先浮选尾矿铜镍混合浮选联合流程,最终得到Cu品位25.43%、回收率52.08%、Ni品位0.19%、MgO含量2.32%的铜精矿和镍品位3.57%、镍回收率81.55%、含铜2.53%的铜镍混合精矿;全流程铜总回收率90.77%,镍总回收率82.10%.结果表明,该流程具有铜精矿品位高、镍损失率低、铜镍回收率高的优点.
采用还原浸出—除杂—活性氧化镁沉钴工艺从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中回收钴,考察了还原剂焦亚硫酸钠加入方式、用量、浸出反应时间,除杂反应时间,沉钴活性氧化镁加入方式、用量及沉钴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74μm含量70%、矿浆质量浓度33%、加入硫酸控制终点pH值在1.5~1.8、硫酸加入30 min后,加入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用量8 kg/t矿、搅拌浸出5 h时,钴浸出率可达90.38%;浸出液萃取铜后的萃余液采用石灰石+石灰配合除杂,常温下搅拌反应6 h,控制终点pH在5.8左右,石灰加入3
钼、钒作为重要的战略金属,在国民经济、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难以替代的关键作用.随着功能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尖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大批催化剂、靶材进入报废期,随之产生大量富含Mo/V等战略金属的固体废弃物.上述二次资源中钼、钒等有价金属含量高,经济价值大,且部分固体废弃物被列为危废,实现二次资源中钼、钒的选择性分离及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环保压力、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意义重大.系统分析了我国钼、钒矿产资源及二次资源概况;重点探讨了溶解态(游离离子)钼、钒选择性深度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以褐煤煤泥、纯褐煤、伊利石、纯褐煤与伊利石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不同电位梯度条件下褐煤煤泥水和由纯矿物配制的悬浮液的沉降性能,借助EDLVO理论及扫描电镜分析了电化学作用强化褐煤煤泥水沉降的作用机理.沉降试验结果表明:电化学作用使纯褐煤悬浮液的沉降效果恶化,使伊利石、褐煤煤泥和纯褐煤与伊利石悬浮液的沉降效果改善.EDLVO计算结果表明:电化学作用下,纯褐煤颗粒间总作用能增大,表现为吸引能减弱;伊利石、纯褐煤与伊利石颗粒间总作用能减小,表现为排斥能减弱;且三种悬浮液体系都是极性吸引能起主导作用.当电位梯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