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地区小兽体表寄生虫调查报告

来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47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川西南地区小兽体表寄生虫染虫情况及其种类和组成,1987~1988年总共捕获小兽33种1714只。从所有小兽体表共采获蚤类2157只。分别隶属于5科、26属、46种;蜱类308只,分隶于1科、2属、6种;革螨1909只,分别隶属于4科、13属、37种。厩真厉螨Eulaelapsstabularis、棕形额蚤Frontopsyllaspadix、特新蚤Neopsyllaspeeialis为大耳姬鼠Apodemuslatronum优势寄生虫种;棕形额蚤F.spadix、特新蚤N.specialis为高山
其他文献
为了建立实验室云南微小按蚊饲养品系,以观察该蚊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采用常规人工方法饲养微小按蚊和直接叮咬吸血法进行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观察.
中国的血蜱属嗜鸟血蜱亚属已知有3种,即嗜鸟血蜱 Haemaphysalis (Ornithophilis) ornithophila Hoogstraal et Kohls,板齿鼠血蜱 Hae.(Or.) bandicota Hoogstraal et Kohls,钝刺
通过生物芯片的方法,寻找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来源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PyMIF)和宿主小鼠来源的MIF分子(MmMIF)在调节宿主
目前对于时间序列分析中出现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已经有很多的的文献详述了如何对这种现象进行识别与建模分析。但是,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的主要媒介-阿拉伯按蚊幼虫滋生
2007~2008年上海口岸从入境集装箱截获了栉股麻蝇属Oxysarcodexia 3种麻蝇,分别为贝氏栉股麻蝇O.bakeri (Aldrich,1916),彩腹栉股麻蝇O.ventricosa (Wulp,1896)及棘斧栉股麻蝇O.th
克隆并测定福建省五条蚋Simulium(Simulium)quinquestriatum和黄毛纺蚋Simulium(Nevermannia)aureohirtumnr DNA—ITS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发表的Simulium亚属和Nevermannia亚属序
从郑州市某医院腹泻婴幼儿粪便中分离获得2个隐孢子虫分离株,应用巢式PCR扩增分离株SSU rRNA(18S rRNA)基因的特定片段,扩增产物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SspI和VspI单酶切进行限制性
本文从靶标基因选取、样本采集及处理、LAMP反应、产物检测等方面综述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寄生虫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为了解氨基酸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产生捕食器及对寄生性线虫第3期幼虫捕食情况的影响,首先需要确定加入的氨基酸
2007年采用在口岸的港区、仓库、垃圾堆与自然生境的林地、草地、牧场、田地、堤坝处布置板夹与弓形夹的方法,对中俄边境中方(黑河市、逊克市、抚远市、饶河市)以及俄罗斯境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