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长笛管体结构与指键的发展研究(上)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tephenmengste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世纪中叶长笛管体结构的发展,随着作品风格、器乐演出形式、演奏家的演奏需求逐渐地向前改革推进。优秀的乐器制造家与演奏家的结合,使长笛管体结构的改革更加合理、规范化。指键的增加拓展了长笛的音域,乐器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演奏性能及操作运用的便捷性。本文将从古典主义时期长笛管体结构、指键发展,以及对长笛管体结构的改革做出重要贡献的乐器制造家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古典主义时期  长笛管体结构  指键  研究
  一、古典主义时期长笛管体结构的发展概况
  自从巴洛克时期长笛管体结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之后,长笛深受演奏家、作曲家以及乐器制造家的关注和喜爱。18世纪中后期随着器乐作品、演出形式的增多,协奏曲、交响曲逐渐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器乐体裁。演奏技法的多样性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辉煌明亮的演奏效果成为了这一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之一。乐器的使用性能随着艺术风格、演奏家、音乐作品表现力的要求,不断地改革向前推进。
  古典主义早期的长笛管体结构,延续了巴洛克时期晚期的结构特点,通常有四个部分的管节相接合,另配有不同长度可更换的中心管节,通过管节的更换改变管体的有效长度,从而达到调节整体音高的作用。管体形状为圆柱形的吹奏部加圆锥形的主体管,6个指孔分布在中心管节的上、下部,尾部管处附加一音?E键。由于各个管节长度的不同,每个管节音孔所开凿的位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管节的更换会导致长笛整体音准略有偏差,微调管体两端可移动的塞子,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大约在1750年后,长笛的管体顶端与末端几乎都安装了可移动调节的塞子,塞子部件的出现使长笛管体结构逐渐发生着变化,并且慢慢替代了早期运用更换不同中心管节改变有效管长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方便演奏者调整乐器整体音高及音程的偏差,使声音能够达到准确、谐和的音响效果。一些乐器制造家在长笛结构制作方面,延续了约翰·约阿希姆·匡次(Johann Joachim Quantz)的改革理念,在吹奏部与管体之间增加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圆筒部,这个部件的增加为长笛调节声音的准确性又多了一种可操作的方法。到了18世纪末期,伦敦著名的乐器制造家理查德·波特(Richard Potter)对长笛管体结构进行多方面研究,并加以创新性的改革制作。主要体现在根据长笛发音所需赫兹数的要求,对吹奏部及圆筒部的整体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探究,通过用数字标记的方式,明确部件移出的位置、管子的长度及相对应的音高数值。其次对指键的形状、密封垫的材料进行了设计和研究,这样做的目的使演奏者更为清晰、准确地校准音高,使乐器可以获得良好的发音效果,也是提升长笛整体声音品质的主要方面之一。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长笛的指键逐渐有所增加,英国和德国乐器制造家最先开启这一领域的探究,在原有长笛结构的基础上,对指键结构的创新、数量的增加以改善长笛演奏性能,并促使乐器进一步地向前发展做了相对应的改革。除了这些国家以外,其他国家并没有太关注长笛指键增加的必要性,以及指键的增加对乐器后期发展的延展性。演奏者也不会因指键的缺失而放弃演奏,同样运用一音键长笛的指法演奏着不同风格的乐曲,并进行着各种场合的表演。但是这种管体结构的长笛已不能完全满足当时演奏的需要,会因指键的缺失导致交替指法频繁出现,运指繁琐而复杂,从而影响长笛声音的准确性及音乐作品在演奏过程中音乐表现力的再现。18世纪中下叶最为重要的两位乐器制造家——伦敦的理查德·波特和德国的约翰·乔治·特罗姆利茨(Johann George Tromlitz)为长笛指键、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两位乐器制造家改革的长笛深受莫扎特和众多演奏家的喜爱。
  二、古典主义时期四、六键长笛的产生
  古典主义早期长笛仍属于单键、6指孔的乐器,?E闭孔键的产生可以使D调长笛获得自然音阶以外的半音,同时可以改善一个八度音阶的均衡性,除此之外,独立音键的产生可以获得准确、明亮的声音效果,改善乐器的使用性能。虽然一音键长笛的诞生,为巴洛克、古典主义早期长笛音乐作品风格发挥着它独有的声音魅力,但是仍然不能摆脱交叉指法的频繁使用,这种结构的长笛已满足不了当时演奏技法、音乐作品所需要的音乐表现力和准确的音高效果。
  18世纪60年代由伦敦乐器制造家弗洛里奥·盖德尼(Florio Gedney)和理查德·波特在原有一键长笛基础上,经过多方面声学研究确立音孔开凿位置,在中心管节的上、下部各增加指键,研制出带有四个闭孔式指键的长笛。指键分别由弗洛里奥·盖德尼研制左手(LR4)控制的?G键,以及理查德·波特研制右手(RH3)控制的F键和左手(LR4)拇指控制的?B键。这些指键以独立的形式安装在管体上,不但能够较为顺利地演奏半音,而且还担任备用指法的使用以及作为演奏技法中装饰指颤音的角色,最关键它避免了交叉指法反复出现,提高了演奏指法的便捷性。
  在四键长笛出现的几乎同一时间里,一些乐器制造家延续了巴洛克时期长笛制作的理念,在尾部管处增加了两个开孔式指键,分别为低音C和?C键。尾部管增加C键的提案早在1720年就有记载,当时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都较为排斥带有低音域C音长笛的出现。原因:①乐器制造商认为C音增加导致管体加长,会破坏长笛音调的协和性;②习惯了当时长笛管体结构的模式,认为C键的增加会影响长笛管体的美观性;③还有一些乐器制造商认为C键的增加,加大了制作工艺的成本,目的要节省开支。所以导致早期C键未能顺利安装使用在管体上,带有C键的长笛也没有被广泛传播运用。在他1752年的报道中,记录了带有C键长笛实验制作的事实,直到古典主义中后期C键才确立安装在长笛管体上。由于指键的增加要符合乐器结构、声学的发音原理,尾部管的长度向下做了延伸,由此带有?B、?G、F、?E、lowC和?C的六键长笛诞生。指键的增加不但拓展了音域,而且改善了指法及演奏技法使用的便捷性,同时丰富了音乐表现力。18世纪后期带有四、六指键的长笛在英国非常盛行。
  古典主义早期长笛指键的结构特点:键盖形状大多为正方形,这是与管体表面所开凿的音孔形状相吻合,键盖内安装了用动物皮革制作的密封垫,密封垫的材料是硬毛毡和皮革,通过胶水的粘贴使两个物品组合而成。键柄的形状呈花瓣或水滴状,低音C键键杆的设计也是尤为的独特和創新,拱形的键杆越过?C键既不影响音键的灵活运用,也起到了指键整体统一、美观的效果。除此之外,开孔式音键的运用成为了长笛指键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是通过手指按压键柄,利用弹簧的作用使键盖密合音孔从而获得音高,这种开孔式指键成为了古典主义时期长笛低音区音键形成的固定模式,为之后长笛指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音键制作材料为镍银。
  四、六键长笛的产生深受演奏家、作曲家的青睐,1778年莫扎特为长笛创作了《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1790年海顿为长笛创作了三重奏室内乐作品。除此之外,1780年长笛已出现在上述作曲家所创作的交响乐伴奏中。
其他文献
青铜器是人类历史上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它以造型别致、纹饰精美、铸造精致、品类繁多而著称于世,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其中簋类是古代铸器的大宗,它造型典雅别致,种类繁多,观其神秘厚重的原始张力和粗犷张狂的艺术魅力,可揭秘不同时期的特殊用途。而青铜簋作为组成商周时期灿烂青铜器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青铜器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风电项目是指利用风力资源进行发电的能源生产项目。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我国在目前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状下,可以进行大规模发展和使用的能源之一,在我国风力资源的产能丰富,尤其是在高原地区以及海域都有着大量的风力资源。因此,对于风力资源的应用,成为我国现在不可缺少的一大重要研究课题,而风力发电也在我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将对于风力发电项目建设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讲述,以及做好如何对风电项目中建设的安全管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介绍了含氰废水的来源、危害以及我国各行业现行含氰废水处理排放标准,将多种含氰废水处理技术归纳总结为氰根回收方法、氰根转移方法及氰根销毁方法,并对各方法的原理和处理效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含氰废水的处理技术展望。
Initially thought of as a respiratory infection,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is now recognized as a complex disease with a wide clinical spectrum,including digestive involvement.While several studies have evaluated chest imaging findings in COVID-19,
鲜食豌豆露地高架栽培丰产技术已在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3县(区)逐步推广应用,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5万亩以上,比采用传统鲜食豌豆生产技术增产20%以上,提质增效15%以上。其技术要点如下。
社会时空视角下的政府购买服务,即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三方主体以公共服务为基本媒介达至合作共赢的关系状态。源自西方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入我国时,必定要与我国的时空结构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公民参与空间的匮乏与政府的单方面服务提供,社会组织成长空间的挤压与政府的非正式干预,社会组织与公民的合理性与悖论性关系共存等问题。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发展政府购买服务,应当警惕服务购买的过度市场化,努力实现政府购买服务的均衡化,同时逐步理顺以公共服务的价值属性为依归的实践规则。
期刊
目的分析Supreme喉罩不同充气容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入院的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Supreme喉罩充气囊填充10ml,B组20ml,C组30ml。观察三组喉罩通气罩内压(ICP)、口咽部漏气压(OLP)和气腹前后气道峰压(PPeak),记录术后三组患者喉罩漏气、胃胀气和咽喉部疼痛发生情况。结果C组的ICP高于A、B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OLP最高,C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案治疗急诊胃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48例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的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17
红色地标:温州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地标简介:温州机场综合交通中心位于温州龙湾国际机场T2航站楼西侧,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的市域铁路S1线、S2线机场站已于2019年顺利通车,成为全省首个实现航空与轨道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党建引领基建,该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温州市最大的现代化交通综合枢纽,极大改善温州机场的集疏运能力,促进我市航空客货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