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a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师要依据语文教材,广泛探究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依据教材;拓展资源;实践活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32-0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现代教育要求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发现、提出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因此,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教材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依据教材,抒发真情
  
  语文课本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要注意把握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让学生说看法、写感受。例如:学了《苦柚》后,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对文中卖柚姑娘的评价。结果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卖柚的小姑娘诚实善良、品德高尚,值得大家学习;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姑娘笨头呆脑,不会推销自家的产品——卖柚子时历数自家柚子的缺点,当然卖不出好价钱,这种人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接下来,我让学生围绕这个“争议角色”,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会。教者不在乎谁胜谁负,用意在于通过写、辩,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应变、表达的能力。
  
  二、依据教材,拓展视野
  
  新教材重视教材内容和更广阔的信息资源之间的开放性联系,已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贯穿课程内外。语文课程尤其重视沟通教科书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因此,在教新课前,我就先设计一份资料卡,让学生回家查找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资料。开始时学生查找的资料是《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词语手册》、《词典》等,内容多为词语解释、分段、段意等,慢慢地有的学生开始查找文章作者、该作者的其他作品、与文章有关的一些地名、自然现象,查找的书籍也不断增加。后来,学生为了查到更多的资料到网上搜索、下载,为了让自己的资料比别人漂亮,依据全文的内容设计版面,资料卡美轮美奂,内容更是精彩纷呈,查找资料的途径更宽了。从此,课堂上主动参与和积极发言的人多了,课堂效率提高了。
  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激发其实践兴趣。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后,教师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背诵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有关思念故乡和亲人的诗或诗人的其他作品供大家欣赏,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立刻成了诗歌朗读会。教《和时间赛跑》一文时,问学生,你有和时间赛跑的经历吗?这个问题令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开来,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以上通过拓展教材,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学语文,开辟自主学习的途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提高。
  
  三、打破定势,想象变化
  
  学生对课本中的童话、成语等故事很感兴趣,教师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要求学生表演、续写故事、改变故事的结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要求学生分小组表演课本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以“到了第二天,乌鸦又从森林里叼回来一块肉,站在树杈上休息,正好被刚出洞的狐狸看见了。”开头续编故事,并说出这样编的理由。同学们积极地发言,故事中的狐狸行骗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乌鸦吸取上次教训后,不再受骗上当;结局也有因为狐狸采用激将法,使乌鸦仍旧受骗上当的。当问及编故事的学生,狐狸为什么要用激将法骗肉吃时,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逻辑推理非常严密。故事中的狐狸是如此精明,也就证明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一演、一编、一说,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童话故事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想象、表达、表演的能力。有了以上的环节,教师随即让学生把它写到本子上,一篇篇精美的童话故事就诞生了。
  
  四、走出教材,探求真知
  
  语文活动与实践着眼于语文学习空间的开拓和语文学习实践的落实,引导学生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家庭密切结合,使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例如学习古诗后,让学生每人搜集一首古诗,并根据古诗内容配上图画,办了“古诗欣赏墙报”,并把学生搜集的古诗订成《古代诗集》,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古诗欣赏和背诵的兴趣。在学习英雄人物的故事后,组织了“小小记者”活动,让学生去采访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老人,并把采访事迹整理成文章,好的文章贴在墙报上。
  在教学《我们家的猫》一课时,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所有的猫都爱捉老鼠?”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猫一定会捉老鼠,有的说不一定。于是老师对大家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准确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课后进行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就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项目诞生了。
  这一事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捕捉综合学习课题的意识,这样才能供学生研究,开发学生的智力。此外,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不要轻易放弃,要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对提出的疑问进行研究,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形成课后继续学习的习惯。
  另外,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引导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题。例如在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后,提出:“村民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山洪暴发,把整个村庄都毁灭了。这是村民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请同学们在一周内开展社会调查,寻找社会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并提出自己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和建议。”这样,语文实践能力就在自主、探索中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责任编辑:薛春科】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悟性”至关重要。语文课的阅读教学采取“入境”、“察情”、“悟理”、“挟微”、“发隐”的具体措施,增
2012年12月22日,中国畜牧业协会三届三次理事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应邀。从现代农业背景和基本要求、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进展和主要成
2016年7月11日-17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9.19元/kg,较前1周下降1.13%,较去年同期上涨12.82%。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4.77元/kg,较前1周下降0.8
PRRSV、PCV-2、霉菌毒素都能引起猪免疫抑制,PRRSV可干扰猪免疫因子合成、促进PAM及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凋亡,PCV-2可抑制淋巴细胞激活和增殖、降低PAM吞噬功能、引起猪淋巴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说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活动,调动了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摘 要:诗歌、俗语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很多诗歌、俗语与中学历史课本内容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和树立远大的志向。  关键词:诗歌;俗语;激发兴趣;思想教育;减轻负担;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方面,在朗读、赏析等多种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去顿悟,强调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在实际中内化语感并积累。
摘 要:学校通过举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团结的力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享受共同参与的乐趣。  关键词:体育活动;体育周活动;凝聚  中图分类号:G62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8-0052-02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全体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新课标引领
玉树州某山羊养殖场中的8只怀孕母山羊在妊娠后的4个月发生了流产、死胎,个别流产山羊表现为跛行,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的血清学诊断,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本实验表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