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赔偿辨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我国国家赔偿立法实践立论,军事赔偿是指军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军事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本文指出根据这一概念,它需具备侵权主体、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和法律规定等构成要件,以其构成要件为基础,它与民事赔偿、行政赔偿和军事补偿具有显著区分。
  关键词军事赔偿构成要件界限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71-02
  
  伴随着1994年《国家赔偿法》的制定,军事赔偿开始进入学界视野,然而,对于何谓军事赔偿,目前仍未形成较统一的认识。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军事赔偿的概念
  
  (一)军事赔偿概念的学术定义
  关于军事赔偿概念的学术定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军事赔偿是指享有国防和军事职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由国家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它是国家赔偿制度在军队的延伸。
  第二种观点认为,军事赔偿是指军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军事活动中,因违法行使职权、超越法定职权或者过错的军事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而应当由国家给予的赔偿。它可分为军事行政赔偿、军事刑事赔偿和军事民事赔偿三种。
  第三种观点认为,军事赔偿是指国家对军队及其成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造成的损害给与受害人赔偿的活动。军事赔偿采用受害人无过错的赔偿原则。不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有无主观上的故意或过错,只要受到侵害的人没有明显过错,国家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种观点认为,军事赔偿可定义为:国家军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军事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由军队代表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第五种观点认为,军事赔偿即国家军事机关以及军人执行职务的行为侵权而引起的行政赔偿。
  (二)军事赔偿概念的法理分析
  对一个概念下定义的任何企图,都应当要将表示该概念的这个词的通常用法当作它的出发点。在我国,军事赔偿这一概念是伴随1994年《国家赔偿法》的制定而产生的,上述各种学术界定也均是以“军事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种”作为逻辑起点。而《国家赔偿法》制定过程中,国家立法机关曾做过这样的说明:“关于军事赔偿,据军委法制局介绍,当前主要是军队在演习、训练过程中,公民受到损失,需要采取适当方式予以补偿。由于这不是因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不宜列入国家赔偿的范围”。豒并且,《国家赔偿法》实施之后,有关行政赔偿的规定适用于所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而不论其行为是发生在军事领域还是其他领域。
  因此,从国家赔偿立法实践立论,军事赔偿是指军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军事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
  
  二、军事赔偿的构成要件
  
  根据上述概念,军事赔偿由侵权主体、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规定一系列要件组成。
  (一)侵权主体——军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我军机关从一般意义上讲,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设立于建制部队和建制单位之上的领导指挥机构,如总部机关、军区机关、军兵种机关、海军舰队机关和军区空军机关等;二是团以上建制部队和建制单位中的领导管理机构,如集团军机关、海军支队机关、空军航空师机关、二炮基地机关、联勤分部机关、院校机关、科研院所机关等;三是在地方行政区域设立的军事行政机构,如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军分区机关和人民武装部等。除上述三种类型的军事机关外,其他军事机关或机构(如营、连机关、设立于团级以上建制单位的后勤机关、政治机关等),也享有一定的军事行政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军事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二)侵权行为——军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军事职权的行为
  现行《宪法》第9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国防法》第13条又将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所行使的职权具体划分为十项,其中涵盖了军事立法、军事指挥和军事管理。另外,根据宪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家在军队中设立专门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使一定的审判权、检察权;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关于军事司法权的属性,虽然尚存在一定理论争议,但将军事审判权的唯一属性认定为国家审判权,是逐渐得到较多认同的观点。况且,现行国家赔偿法有关刑事赔偿的规定完全适用于军事司法机关,只不过责任主体是军事司法机关而不是国家普通的司法机关而已。实践中,有军事法院已开始对个案进行赔偿。因此,军事司法行为不宜作为军事赔偿构成要件中的侵权行为。
  (三)损害后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失
  任何赔偿都是针对损害而言的,没有损害的存在也就无从谈及赔偿。军事赔偿责任也不例外。其首要条件应是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并且损害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损害后果已经发生,确实存在现实损害,而不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损害;损害的必须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违法的利益不发生损害赔偿。
  (四)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直接联系
  军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与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在国家赔偿实践中,应当如何确定因果关系,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采用直接因果关系。所谓直接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即作为原因的行为是导致结果发生的一个较近的原因,并不要求该行为是结果发生的根本性原因。
  (五)法律规定——属于法定的赔偿范围
  “法有规定应当是国家赔偿的归责要素之一”。国家赔偿有它特殊的规则、内容和形式,国家侵权与赔偿不存在必然的承接关系。在赔偿范围上,受主权观念、政治体制、国家财力等方面的制约,即使已经建立国家赔偿制度的国家,也要通过界定国家赔偿的范围来限制国家赔偿的适用。因此,对于哪些军事职务行为,造成的那些损害,由国家依据何种归责原则承担赔偿责任,要建立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之上。
  
  三、军事赔偿与相近概念的界限
  
  为了进一步把握军事赔偿的含义和特征,有必要从理论上将其与民事赔偿、行政赔偿、军事补偿等概念相区分。
  (一)军事赔偿与民事赔偿
  军事赔偿与民事赔偿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与救济。但自从制定了《国家赔偿法》以后,国家机关职务侵权的行为及其相应的赔偿责任,都归入了《国家赔偿法》的调整范围,国家赔偿责任事项已经从原来的《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中完全独立出来,不再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这是目前多数认定观点,至少在行政法学界是这样。另外,在国家赔偿实践中,法院在处理国家赔偿事项时,也都是只适用《国家赔偿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适用《民法通则》及其他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豖
  军事赔偿与民事赔偿主要区别有:一是赔偿发生的基础不同。军事赔偿由军事职务侵权行为引起;民事赔偿则由民事侵权引起。二是赔偿主体不同。军事赔偿主体是抽象的国家,具体由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责任主体与赔偿义务人分离;民事赔偿主体则是具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责任主体与赔偿义务人未分离。此外,军事赔偿系一种国家赔偿,我国国家赔偿以违法归责原则为主,民事赔偿则以过错归责原则为主;国家赔偿通常要经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或者侵权事实已经得以确认,民事赔偿受害人则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国家赔偿实行请求人初步证明规则,民事赔偿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其他文献
期刊
2005年修正的在立法上认可了已经在经济领域大量存在的一人公司.然而,一人公司的特殊性,不但打破了传统公司社团性理论,更由于其运行中易出现的公司股东人格混同,滥用股东有
历经两年多的讨论和修改,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这部法律贯彻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旨和目标.对现行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与完善.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展校本研究,就成了学校的首选策略。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不断进入大家研究的视野。通过这几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同时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特色,并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了应对的措施.1、健
中学历史教学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在历史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要求。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依据这个目标,立足教材 One
期刊
摘要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整个公共行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权威,乃至国家的稳定与经济发展。  关键词行政决策制定原则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68-01    行政决策即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职能,依照职权所做出的处理各种行政事务的决策。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整个公共行政起着决定性
附负担赠与合同作为赠与合同的特殊类型,受赠人在接受赠与时,存在着负担的问题,故学界对其性质及其法律效力一直争论不下.本文指出在对附负担赠与合同的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的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并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汉语拼音是拼写和注音工具,学生学起来,易感枯燥,要想把这些干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过程中早已普遍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如果老师依旧采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很难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无法保障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本文以信息素养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