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天使”郑苏薇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 年7月8日晚,北京荣尊堡蜂会俱乐部内灯火辉煌,高朋满座。“世界因我而精彩”——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义卖慈善晚宴在北京举行。
   为迎接2007年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在中国举行,中国老年学学会和香港慈善总会发起了这次义卖活动。郑苏薇前几天脚不幸受了伤,为了支持这次活动,她专程坐着轮椅来到北京。她一出现在会场立即引起了轰动,新老朋友围了上来。
   晚会开始了,全国老龄委主任李本公致词后,身着一身红衣的郑苏薇走上台。她说:我是穿着红裤子长大的。我的母亲告诉我“施比受要有福”。她为祖国做了很多事,不计回报,在她的影响下,我走上了以慈善为终生事业的道路。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要为发展我国老龄公益事业出一份力。一番话引起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司马南感慨地说:今天我才知道了做善事的好处,它可以让人年轻,让人优雅,让人美丽。
   是啊,认识苏薇10年了,她永远脚步匆匆,奔走在祖国大地。岁月虽然无情,因为“慈善天使”常怀爱心,她仍显得年轻,优雅而美丽。
   当天的慈善晚会高潮迭起,艺术家纷纷登台,谢芳、关牧村、叶佩英、阿不力孜、陈庆龄、陈爱莲、范圣奇等人都献上自己最精彩的节目。
  


   最后,郑苏薇登台了,一曲〈康定情歌〉宛转悠扬,声情并茂,引起全场佳宾的共鸣,现场的企业家纷纷掏钱,热情为发展老年事业认购书画而捐款。
  
   一、母爱播下慈善的种子
  
   郑苏薇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苏薇是老二。母亲长期为中共统战部工作,多次遭到了敌对势力的暗算。有一次她带几个小孩子到外面吃饭,不知是什么人悄悄地在桌上放了一杯色泽艳丽的饮料,年幼的大姐看见很好奇,就让保姆递给自己,她尝了一口,立即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大姐被送到医院抢救了好久,总算捡回一条命,而双腿留下终身残疾。这些暗算是冲着母亲来的,母亲为此在心里对大女儿一直心怀愧疚,但是此事并没有动摇她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意志,从此她更加提高了警觉,一如继往地为党工作着。
   母亲有一颗慈善的心,平时她遇见街头乞丐总要伸出手帮一把。在苏薇很小的时候,平时母亲外出做慈善事时,总要带着她。母亲常说:“一个人再有钱,晚上睡觉只要一张床,一天三餐只有一个胃。我们的生活好了,看见别人在受苦,一定要伸手帮一把,因为做人施比受要有福。”这些言传身教,点点滴滴深深地刻在苏薇幼小的心田。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母亲受高层领导委托,奔走在国内外,为国内带来大量建设资金。受北京市政府的邀请,她精心设计并投资建设的中粮广场、港奥中心至今矗立在长安大街和东四十条路口,成为永久的丰碑。
   由于长期集劳成疾,1992年母亲病倒了。临终前,母亲拉着苏薇的手说:“你从小最懂事、最聪明,我未了的心愿就靠你了。妈妈是党的人,从事的是隐秘战线的工作,你一定要跟着党走,你是穿红裤子长大的。将来你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扎在大陆,要寻找一切机会回报祖国,把慈善工作作为你一生的事业来做,我就安心了。”
   苏薇含泪答应了母亲的请求。
   根据中央统战部领导同志的指示,由于苏薇的母亲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过特殊贡献,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她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烈士革命公墓,供后人瞻仰。
  
   二、为公益事业牺牲得太多
  
   上个世纪90年代郑苏薇从英国留学归来,面对香港花花世界的种种选择和诱惑,她放弃名门之后的优越生活,毅然投入到公益慈善事业的队伍中去。
   这些年,可以说,作为一名义工,又是社会工作者,既是筹款人,又是捐款人,苏薇可谓是多项工作、多重身份集于一身。
   郑苏薇多年来同时担任了香港政府各大慈善机构的重要职务,如香港慈善总会主席、香港仁济医院董事局主席、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名誉会长、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名誉会长、香港公益金慈善咭筹会联席主席等。20年来,她个人为香港政府直接捐款达700多万元,每年要操办40项活动。通过她策划、开展的各种慈善活动筹款,累计为香港和内地筹集善款和招商引资达数十亿元。
   为次,董建华特首授与她香港特别行政区荣誉勋章,全国政协推荐她为第九界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
  


   在各种传煤的镜头前,在世人的眼光里,苏薇是一个耀眼的慈善明星,人们称赞她为“慈善天使”,而不为人知的是,她为此所受到的委屈,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苏薇的品貌出众,才华横溢,是香港上流社会的名媛。一个富家少奶奶放着优越轻松的日子不过,经常抛头露面,为了筹款与富商巨贾们周旋应酬,难免引起别有用心人的流言蜚语。她的先生是一位知名珠宝商,他对苏薇的事业很理解。每逢节假日司机要休息,他就亲自开车送太太到养老院去看望孤老,给他们送利市,送水果,陪他们过年。
   年轻时,苏薇想为国家多做些事,不急于要孩子。后来想要了,因为工作劳累过度,又多次流产了。面对来自家族的压力,她觉得很对不住先生,主动提出离婚。这样,一对恩爱的夫妻就分手了。
   苏薇把慈善事业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为此她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孩子,没有常人所享有的天伦之乐。對此,她默默地承受着。当她感到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会拿出母亲的照片,轻声地向她倾诉。母亲慈祥的目光鼓励着她,她擦去泪水,又起身奔向新的航程。
  
   三、祖国统一是她最大的心愿
  
   早在1995年,香港回归的谈判一时陷入僵局。当时万马齐喑,很多港人明哲保身,纷纷举家移民海外。
   新华社(中联办)领导找到郑苏薇,希望她出面组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以凝聚香港人心。苏薇临危受命,顶着阴暗角落里发出的嘲讽、挖苦和压力,全力以赴地策划这件事。
   经过她的多方努力,终于成功地把国民党抗战老将军何世礼(何东的第五个儿子)请上主席台。中联办副主任张浚生率领各界人士出席晚会,在他的带动下,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向何老将军致敬。
   在纪念抗战胜利50年的日子里,国共两党的代表第一次在香港这块土地上热烈握手,这一创举轰动了两岸三地。境内外的媒体称赞说;香港的左、中、右各派代表能汇集一堂,出席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胜利晚宴,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力量。新华社领导赞扬苏薇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迎接香港回归打了一场漂亮的政治仗。
   2002年初,陈水扁加紧推行台独,提出“深耕台湾,布局全球”等口号。针对这些反动逆流,苏薇听从党的指挥,加强和台湾各界朋友的联系,动员他们到内地投资,鼓励他们把心留在内地作生意。她多次赴台,联络了原台湾行政院秘书长唐飞、台湾土地银行行长魏启林,帮助他们组团访问北京,就台湾银行落地大陆的可行性,于有关方面进行了磋商。时任统战部部长的王兆国同志十分重视,亲自接见台湾代表,并安排了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台办主任处理此事。
   在郑苏薇的牵线搭桥下,目前已有数家台湾银行在大陆落地,成功地把台湾银行资金引入祖国大陆,为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香港地区和平统一促进会是一个进步组织,由于缺乏活动经费,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2006年郑苏薇临危受命,担任新一界就职典礼大会主席,并被推选为董事局副主席。她牢记着无产阶级革命家、长辈罗青长部长生前的教导:你们一定要为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出力。
   她调动多年积累的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反复地做说服工作,很短时间内筹集资金300多万元,解决了香港和统会长期资金拮据的困境。
   在新一界和统会领导的就职典礼上,一大批如潮州商会、福建商会等香港周边的商会社团的爱国人士,在苏薇的感召下,主动加盟,重振了和统会的神威。当晚董建华副主席到会,称赞大会空前成功,此举同时受到国务院台办和中联办的高度赞扬。
   6年多来,香港和统会第一次利用就职典礼的东风,打击了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为促进台湾和平统一积极造势,凝聚了人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2005年,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因身体不适离任,曾荫权接任特首。当时香港社会出现了一股“反政府,要民主”的逆流。在中联办的领导下,由郑苏薇和香港慈善总会名誉会长梁玉鹏发起了以“和谐/团结”为主题的大型慈善晚宴。
   苏薇组织香港周边不同阶层、不同城市的中小企业家1900人参加,会议开得庄重热烈,打击了少数民主派妄想扰乱民心、扰乱香港社会的阴谋,取得了再次成功。
   2007年初,当曾荫权决定参选特首时,民主派梁家杰也四处出动拉选票。在复杂的形势下,郑苏薇听从党的召唤,团结慈善总会各名誉会长们旗帜鲜明地站在曾荫权这边,支持曾荫权连任。她动员自己的朋友们为支持曾荫权争取更多的选票。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曾荫权击败了梁家杰当选特首。看见这一结局,苏薇对香港的明天更加充满了信心。
   20多年来,苏薇从一个革命的后代成长为一个有号召力的慈善家,从一名社会工作者成长为一个社会活动家,成长为一名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实干家。她把香港的经验引进大陆,成为慈善事业的开拓者。。无论个人吃多少苦头,母亲播下的种子,从幼苗已长成大树,她推动香港慈善事业发生了根本变化。
   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她向着新的目标,开始了新的航程。
其他文献
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普及,近年来输尿管撕脱已成为泌尿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报道2例患者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发生长段撕脱,分别行急诊输尿管造瘘、择期回肠代输尿管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