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我们认为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二)做一个友好的伙伴
  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三)做一个出色的主持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为此,在学生“平等对话”中提倡以下交流互动方式:
  (一)互相讨论
  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二)共同体验
  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如《第一场雪》采用虚拟“雪后小记者采访”生活情境的教学,以小记者采访为经,以广大学生扮演各类人物角色为纬,双线互动,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步骤: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三名小记者从教室外走进。一位记者:“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南方的一名小记者,听说你们这昨天刚下过一场雪,专程赶来采访,行吗?
  2.记者采访,品味意境。
  采访主题一:这场雪来得快吗?采访主题二:这场雪下得大吗?采访主题三:亲眼看到这么大、这么美、这么好的雪,你心中还联想到什么?……
  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完成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
  三、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自我超越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一)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
  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二)讓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
  “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三)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像和理解真令人折服。
  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育价值已获得广泛的认同。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教育是国家之本,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段,如何促进初中生语文积累性学习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初中语文积累性学习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以此文章促进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积累性  一、在教材中积累  有很多人认为语文的积累都来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高度关注,但是鲜有人对校园生活质量予以分析与评价。而校园生活质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重要影响,需予以足够重视。文中以四星高中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学生校园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学生 校园生活质量 原因分析 对策研究  校园生活包括课外生活与课堂生活两部分,在高中生活中,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高考为根本目
11.1.在一个由若干个城市组成的国家中,其某些城市之间有道路相连,满足:(1)所有道路互不相交;(2)对任意两个城市都可以从一个城市出发沿道路走到另一个城市(中间可能通过其他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对当代世界潮流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而做出的科学结论,因而,要学习和领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也必须用世界眼光
实施新课改以来,广大老师普遍感到教学内容多,教学的深度、广度不好掌握,而教学的时间又很紧、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课堂教学的结构不容易紧凑等问题,再加上教学资源部丰富,突破教学难点的手段比较缺乏,造成了部分老师抢时间争速度问题。如此种种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假如我们化学课堂教学提高了,一切问题都等于解决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说到底就是用较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那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法和资料文献综合法研究高师体育教师素质构成的发展态势,为我省高师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参考。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method of sample surve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在教育领域,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在人格上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讨论时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代替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师道权威的外壳,师生之间由传统的命令服从走向了民主和谐。于是,学生给老师起“外号”成为一种风气。这种行为有的是希望拉近与老师的距离,有的是有意对老师进行嘲讽。面对这种问题,教师不能勃然大怒,
教学技能是教育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具体化和教学情境中富有机智的应用,是教育原理转化为教学能力的纽带。它包括两项三种:第一项是一般教学技能,其中有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沟通技能、教学操作技能;第二项是学科的专业教学技能,其中包括所教专业的读、写、听、说、操作等(如下框图)。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熟悉教学技能所包括的两项三种,并具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技能,把这几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自己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