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发是晚清以来中国人对身体进行外在改造的手段之一,它的出现与时局的转换紧密相关。从性别上看,男性剪发运动是在民族主义的潜流中向西方身体话语靠拢的结果;女性剪发运动借鉴了男性剪发的成功实践,在五四女性解放的呼声中达到高潮,并随后裂变出革命与摩登的双重含义。剪发后的男女面临着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困境,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即出现了“假洋鬼子”与“花木兰”两类文学形象。这两类文学形象隐含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特殊的文化心态,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矛盾性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