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化仿生人工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q_s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多孔仿生人工骨后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01/20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完成.①抽取成年家兔骨髓并分离、培养和诱导骨髓基质细胞.②采用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中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的比例为4∶1,仿生材料中纳米晶羟基磷灰石和聚左旋乳酸的比例为1∶1;孔隙率>90%,孔径50~300 μm;规格15 mm×3 mm×3 mm材料.使用前分别经乙醇、无菌双蒸水和离心等处理.将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按3×1010L-1接种于上述材料中常规培养.体外构建骨髓基质细胞和仿生基质材料复合体.③手术造成兔右桡骨干15 mm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14只、对照组14只和空白组6只,实验组植入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仿生材料复合体,对照组仅植入仿生材料,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通过X射线、骨密度、组织学以及计算机图象分析等手段观察各组在不同时相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34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髓基质细胞和多孔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聚左旋乳酸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结果:7 d后细胞基本汇合成片,细胞表面和周围出现较多网状胶原纤维.②各组兔骨缺损区X射线检查:实验组术后24周骨缺损区密度较高,与截骨端骨性融合,接近形成正常骨干结构;对照组术后24周可见少量骨痂自截骨端向材料内长入,但未见材料表面连续性骨痂形成.空白组术后24周两截骨端硬化封闭,形成骨不连.③骨密度测定:术后16周、24周实验组骨缺损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6周:(0.152±0.041),(0.092±0.029)g/cm2,24周:(0.177±0.044),(0.113±0.026)g/cm2,t=2.67,2.80,P<0.05),而与对侧正常桡骨无明显差异.④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24周植入材料大部分降解并为新生骨替代,新生骨和两端皮质骨融为一体;对照组术后24周材料部分降解成颗粒状,缺损区中央为纤维组织充填,仅两端有部分新生骨组织;空白组术后24周断端封闭形成骨不连.⑤计算机图象分析:8,16,24周,实验组修复性新骨占原骨缺损面积百分数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t=8.971,11.240,12.836,P<0.01).结论:①通过微创方式获取大量成骨性骨髓基质细胞,并将其与多孔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聚左旋乳酸材料复合培养后植入骨缺损区,可以发挥多重成骨效应,从而较快地启动骨修复反应.②采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是一条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侵犯到颅内及海绵窦的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外科治疗。方法病例包括1988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侵犯到颅内的鼻咽血管纤维瘤16例,11~35岁。手术方法有经口腭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对家兔分钟通气量及血液气体水平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所有家兔均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
目的提高螺旋 CT 对小肠内疝的诊断率。方法对11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 CT 资料完整的小肠内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CT 主要后处理方法有多平面重组(MPR)、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
随着全球气温的逐年升高,气候问题已引起各国普遍重视.各国采取大量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这其中,二氧化碳能捕获和封存技术即CCS
简要论述了CAD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CAD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优缺点。
报告1例褐黄病.患者男,49岁.面部、耳郭、双手背肤色呈蓝绿色20余年,排尿后尿液变黑40余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萎缩、变薄,真皮内胶原纤维变性,胶原束肿胀,束间可见棕
期刊
目前采用的各种视力表均存在着不同的缺陷,由此造成眼科医师评估视力资料的困难.多数问题表现在对眼科临床科研中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方面.不同的视力表中视力与视角间的数
目的调查长期摄入过量碘地区居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病情况。方法在重度碘过量地区沛县孟庄乡和碘适宜地区邳州新集乡对全乡户籍居民进行甲状腺疾病普查,对可疑对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自主呼吸控制(ABC)辅助部分乳腺三维适形放疗的方法、剂量学特点和近期疗效。方法ABC辅助CT模拟定位,获得适度深吸气呼吸控制(mDIBH)状态下CT图像
随着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生态工程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因而管理控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成本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了。为了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