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怎样安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应该是每位教师所必须研究的。我从教几年,在其他体育教师的相互帮助下,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应该说还可以吧,我是这样认为的。几年来,我始终坚信:有付出,必有收获。事实也是如此。但通过几年教学,遗憾的地方也不少。课堂上的意外事故,真的是防不胜防。如何减少学生体育课上的伤害事故,是我比较头疼的事,也是我在体育教学中最害怕发生的事。如何在体育课中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总结的经验特提如下几条策略:
一、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新学期伊始,在体育内堂课上,充分强调“安全第一、健康第二”,教育学生避免危险事情发生,要求学生尽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活动,不能私自作危险性的动作。室外的每一节体育课,在导入语或活动要求中,都明确提出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任何事故。这样时时提醒,让安全这根弦在学生头脑中紧绷不松懈。
二、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在每节体育课之前,带领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如小强度的游戏,400-500米左右的自由慢跑、充分拉伸各关节的徒手操。教师要特别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准备活动,不能让准备活动流于形式。
三、规范体育课教学,体育老师在备课时,应针对每堂课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1)课前对上课所要用的器材、场地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2)上课时,体育教师向学生宣布课堂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对于学生进行常规检查(服装、鞋子、身体状况等),体育老师在开展运动前应该把不良体质所产生的恶性后果主动告知学生,学生也应主动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有效预防突发性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3)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安排不同运动量的项目,绝不能“一视同仁”;建议身体欠佳者见习或小运动量练习与活动,确保运动安全。
(4)体育课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老师应向学生们讲解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科学地做准备活动,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积极预防运动伤害的出现。
(5)特别强调有器械上课内容的安全问题,如跳箱、实心球、垫上运动、等项目,教师们一定要注意学生恐惧心理的调节,教育学生们做动作时要胆大心细,特别注意自我保护及学生间的保护与帮助,注意力集中,安全第一。
(6)高温时段学生的体育课应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室内,以防学生中暑。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7)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阴凉通风处,给予补充水份,并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同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四、 合理选择运动、游戏项目
在体育课上尽量避免做冲撞激烈的运动游戏,在有障碍物的游戏中,要选择标志明显的障碍物;充分强调规则,加强对违反规则的“惩罚”,必要时适当改编内容,降低难度,以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五、学会一些自我保护及自救措施
在体育课上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如被绊倒时,顺势一滚作前滚翻或后滚翻;从高处落下尽可能低头、屈颈以肩背着地,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一些相应的训练。同时强化自救措施的训练,如踝、腕关节受伤后应立即冷敷10-20分钟,并到医院处理,若伤势不严重可在24小时后热敷、贴膏药等等。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有利因素;同时,学生的活泼好动和课上的积极配合也为教师如何在体育课上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在体育课上发生的运动损伤有两大类:一类是学生自身原因引发的,比如: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运用不合理,身体过度疲劳或伤病未痊愈等等;另一类是外在因素导致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比如:运动场地与运动设施问题,对抗项目中对手的侵犯,天气条件等等。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的水平,加强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克服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力量和弹性,并恢复因休息而减退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身体准备活动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心理上感受并适应运动或比赛的氛围,有效地调整好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对运动的淡漠或过于兴奋。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提高保护意识。在体育课上,练习中要注意自我监督,当感到疲劳时及时与老师沟通,通过变换练习和休息等方式避免劳损性损伤发生。同时要注意在疲劳或伤病未愈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安排对抗练习,因为在身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是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
合理运用技术进行练习和比赛。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在体育课上,有时候一些同学不顾自身实际能力情况,为追求动作美观而做出与自己能力不相符的技术动作,在身体狀态良好的情况下,可能偶尔完成的很好,但这些技术动作毕竟超出同学们的能力范畴,教师应该尽可能要求同学们注意技术动作运用的合理性,以避免由于自身技术动作不合理带来的运动损伤。
注意场地设施和天气情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场地设施的安全性,根据场地设施的条件合理安排练习内容,以防止运动中意外发生。室外课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避免因为场地湿滑造成的运动损伤或炎热天气条件下的中暑等情况的发生。
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训练。要让同学们做好自我医务监督。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控制好运动负荷。同时,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一、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新学期伊始,在体育内堂课上,充分强调“安全第一、健康第二”,教育学生避免危险事情发生,要求学生尽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活动,不能私自作危险性的动作。室外的每一节体育课,在导入语或活动要求中,都明确提出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任何事故。这样时时提醒,让安全这根弦在学生头脑中紧绷不松懈。
二、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在每节体育课之前,带领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如小强度的游戏,400-500米左右的自由慢跑、充分拉伸各关节的徒手操。教师要特别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准备活动,不能让准备活动流于形式。
三、规范体育课教学,体育老师在备课时,应针对每堂课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1)课前对上课所要用的器材、场地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2)上课时,体育教师向学生宣布课堂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对于学生进行常规检查(服装、鞋子、身体状况等),体育老师在开展运动前应该把不良体质所产生的恶性后果主动告知学生,学生也应主动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有效预防突发性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3)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安排不同运动量的项目,绝不能“一视同仁”;建议身体欠佳者见习或小运动量练习与活动,确保运动安全。
(4)体育课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老师应向学生们讲解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科学地做准备活动,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积极预防运动伤害的出现。
(5)特别强调有器械上课内容的安全问题,如跳箱、实心球、垫上运动、等项目,教师们一定要注意学生恐惧心理的调节,教育学生们做动作时要胆大心细,特别注意自我保护及学生间的保护与帮助,注意力集中,安全第一。
(6)高温时段学生的体育课应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室内,以防学生中暑。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7)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阴凉通风处,给予补充水份,并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同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四、 合理选择运动、游戏项目
在体育课上尽量避免做冲撞激烈的运动游戏,在有障碍物的游戏中,要选择标志明显的障碍物;充分强调规则,加强对违反规则的“惩罚”,必要时适当改编内容,降低难度,以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五、学会一些自我保护及自救措施
在体育课上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如被绊倒时,顺势一滚作前滚翻或后滚翻;从高处落下尽可能低头、屈颈以肩背着地,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一些相应的训练。同时强化自救措施的训练,如踝、腕关节受伤后应立即冷敷10-20分钟,并到医院处理,若伤势不严重可在24小时后热敷、贴膏药等等。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有利因素;同时,学生的活泼好动和课上的积极配合也为教师如何在体育课上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在体育课上发生的运动损伤有两大类:一类是学生自身原因引发的,比如: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运用不合理,身体过度疲劳或伤病未痊愈等等;另一类是外在因素导致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比如:运动场地与运动设施问题,对抗项目中对手的侵犯,天气条件等等。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的水平,加强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克服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力量和弹性,并恢复因休息而减退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身体准备活动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心理上感受并适应运动或比赛的氛围,有效地调整好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对运动的淡漠或过于兴奋。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提高保护意识。在体育课上,练习中要注意自我监督,当感到疲劳时及时与老师沟通,通过变换练习和休息等方式避免劳损性损伤发生。同时要注意在疲劳或伤病未愈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安排对抗练习,因为在身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是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
合理运用技术进行练习和比赛。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在体育课上,有时候一些同学不顾自身实际能力情况,为追求动作美观而做出与自己能力不相符的技术动作,在身体狀态良好的情况下,可能偶尔完成的很好,但这些技术动作毕竟超出同学们的能力范畴,教师应该尽可能要求同学们注意技术动作运用的合理性,以避免由于自身技术动作不合理带来的运动损伤。
注意场地设施和天气情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场地设施的安全性,根据场地设施的条件合理安排练习内容,以防止运动中意外发生。室外课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避免因为场地湿滑造成的运动损伤或炎热天气条件下的中暑等情况的发生。
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训练。要让同学们做好自我医务监督。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控制好运动负荷。同时,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