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CT检查对腹壁切口疝容积评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2—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47~75岁。患者均行仰卧位和侧卧位全腹部CT扫描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测量不同体位时疝囊容积、腹腔容积、疝囊与腹腔容积比。观察指标:(1)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情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广州 51065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临床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CT检查对腹壁切口疝容积评估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2—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47~75岁。患者均行仰卧位和侧卧位全腹部CT扫描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测量不同体位时疝囊容积、腹腔容积、疝囊与腹腔容积比。观察指标:(1)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情况。(2)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增加值的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的增加值。
结果(1)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情况:2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侧卧位CT检查结果与仰卧位CT检查结果比较,侧卧位时疝内容物增多,腹壁变形,主要表现为腹腔横径变短,纵径变长。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CT检查疝囊容积分别为(623±293)mL和(869±425)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9,P<0.05)。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CT检查腹腔容积分别为(6 445±1 438)mL和(6 283±1 348)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2,P<0.05)。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分别为0.096±0.040和0.138±0.0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3,P<0.05)。患者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平均值较仰卧位增加了0.042,增加率为43.8%。23例患者仰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均<20%,而4例患者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20%。(2)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增加值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仰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与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的增加值呈正相关(r=0.742,P<0.05)。
结论腹壁切口疝患者行CT检查其体位变化影响腹壁切口疝的容积评估。与仰卧位比较,侧卧位CT检查能更真实地反映腹壁切口疝的实际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静脉回流区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35~68岁。10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后进行肝脏、 肝脏脉管系统、肿瘤的三维重建,评估肝脏脉管系统解剖与变异、肿瘤与肝脏脉管系统的空间毗邻关系。根据患者情况施行3种手术方式:(1)肝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形成阑尾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71例嵌顿疝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6例,女115例;平均年龄为47 d,年龄范围为0~90 d。观察指标:(1)嵌顿疝情况。(2)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影响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形成阑尾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偏态
胆囊癌是常见胆道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可能是胆囊癌发生机制之一。针对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定性型胆囊癌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笔者围绕MSI一般特征与检测方法,MSI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前腹壁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所有筋膜临床上都可称为腹膜前筋膜。根据"联合筋膜平面"学说,腹膜前筋膜为多层次结构,其膜层将腹膜前间隙分为壁、脏2个外科平面。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手术操作平面需按区域划分:中央脐膀胱区域,手术必须在壁平面进行,即腹横筋膜和腹膜前筋膜之间,为疏松的无血管区域,是TEP的"神圣"平面。两侧Doom区域,因精索成分穿越腹壁的特殊性,手术被迫转入脏平面,即腹膜前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66例;年龄为(58±4)岁,年龄范围为31~85岁。患者均采取补片置入方式完成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问卷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复发情况。随访时间
疝修补手术通过修复腹壁缺损和恢复腹壁功能,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随着外科基本理论、解剖概念、手术技术和修复材料的革新,疝外科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其治疗基本原则没有改变。近20年,我国疝外科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在诊断与治疗、手术技术、手术数量等方面都呈现飞跃式发展,同时又建立了培训、注册及不良事件监测等一系列临床质量控制体系,使我国疝外科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目前,腹壁疝手术方式百花齐放、发展迅猛
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手术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疝环缺损直径<3.0 cm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0例行Lichtenstein手术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66岁,年龄范围为45~73岁。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部分腹膜前修补术(TAPE)治疗下腹边缘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下腹边缘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43例;年龄为(65±11)岁,年龄范围为54~76岁。患者均行TAPE。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围术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Fast-track Surgery、fast track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Pancreatoduodenectomy、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Whipple